2011-01-06 11:56:01渥特爾

【~* 浮生掠影*~】道歉的力量 from 商週



雖然是很久以前的文章,但真的很值得閱讀與學習。商業週刊第975期(2006/7/31)「道歉的力量」:

http://www1.businessweekly.com.tw/web/webarticle_22965_p1.php

 

以下為文摘:

 

麻州大學沃斯特分校校長兼醫學院院長拉瑞爾(Aaron Lazare),被好友背叛痛苦不已,從等待道歉,最後竟迷上「道歉」。於是,他費時十年,調查一千個案例,在前年九月發表《論道歉》(On Apology)一書。該書在亞馬遜書店得到四顆半星(最高五顆)的讀者評價,猶勝暢銷大作《地球是平的》。

 

成功道歉術一:誠心 如同贖罪儀式,平復受害者的心理

 

「道歉,扮演著療癒人心的作用。」受害者可能遭受物質或身心等層面的傷害,但最需要被平復的是:心理的被剝奪感。

因此,成功的道歉,關鍵在於加害者必須將自己轉換成受害者,藉由兩者關係移轉的儀式,加害者要受苦。讓受害的一方,感覺到你也真的受到同等程度的傷害。經由此過程,受害者取得原諒對方與否的權力。有人將其形容為「俗世中的贖罪儀式」。

拉瑞爾以擺放位置高低不同的兩隻手作比喻。在道歉前,右手(加害者)的位置比左手(被害者)高,道歉後,兩隻手必須平行,甚至要讓左手的位置更高,被害者的情緒才能撫平。反之,倘若冒犯者堅持不道歉,可能遭致報復。

 

最常見的情況是,傷害發生後,沒人認為這是自己的錯,沒人多想對方,沒人願意主動道歉。於是,親人變路人、企業與消費者纏訟多年、國與國間大動干戈等悲劇陸續發生。事實上,這裡是有盲點,凱勒曼說,學術研究顯示:「人們往往容易高估道歉的代價,卻低估道歉的好處。」

人們為何會高估道歉的代價?在心理層面上,有三種反應:一、擔心被對方羞辱、拒絕等;二、擔心影響自己的權威、地位,包括感覺自己是輸家、暴露自己的脆弱等;三、擔心道歉後引發的法律責任、財務損失等。

人們如何低估道歉的好處?事實之一,伊利諾大學法學院教授羅伯奈特(Jennifer K. Robbennelt)的研究顯示,誠心的道歉,可以減少一半的官司;每兩件官司,就有一件是因為缺少誠心的道歉。

換言之,只要在第一時間表示「誠心」的道歉,通常可以避免傷害繼續擴大,甚至可能將危機化轉機。而「誠心」,來自於加害者須付出代價,這一點常被忽略。

 

成功道歉術二:擔當 擴大承受責任的範圍,越能感動對方

 

然而,除了要讓自己變成被害者外,「擴大承擔責任範圍」,也是道歉能否成功的要素。現在,尤其是位階越高者,不但不是如此,反而陷入「爭辯是非」的迷思,計較道歉的程度該如何分攤?忽略了最關鍵的一環:對方的感受。

事實上,道歉,看出一個人、一家企業的反省深度,有時也能產生策略性運用。因此,一定要犯錯,才需要道歉嗎?一定要搞清楚傷害對方幾分,才能承擔幾分責任嗎?答案,當然不是。

 

凱勒曼認為,完美的道歉,應該注意五大環節:承認錯誤、扛起責任、表達遺憾、保證不再犯與選對時機。他在《哈佛商業評論》的文章中,非常推崇前嬌生公司董事長柏克(James Burke)「擴大承擔責任」的道歉態度。

 

完美道歉:嬌生千面人事件 全面回收,損失一億美元

這件危機,看出一位企業家的格局。

 

一九八二年,止痛藥是嬌生的明星產品,該藥係遭千面人下毒,責任不在嬌生。柏克親自上媒體,以藥品的包裝不夠安全,讓歹徒有機可乘表達歉意。他更將藥品全面下架,成立八百條消費者諮詢專線、利用媒體或廣告呼籲民眾不要服用該藥品、發出五百萬封電報給醫生等團體告知檢驗結果……。這個動作,至少讓嬌生帳面上損失一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十二億七千萬元)。

 

深度的道歉策略讓嬌生因禍得福,大幅提升了商譽價值,並凝聚員工對嬌生信條的共識,更因此獲得當時總統雷根的公開讚揚。事實上,後來嬌生在回收藥品中,又查出七十多顆遭下毒的膠囊。這個案後來被列入哈佛教案。

 

道歉兩大忌諱:拖延與敷衍 足以打壞商譽,讓領導人下台

 

人的一生,許多打不開的結,在終點回望時才赫然發現,不過是個芝麻粒罷了。唯有懂得自省的人,才能在關鍵時刻,發揮道歉的力量,解開許多看似無解的結,化危機為轉機,甚至商機。

 

一聲「我原諒你」 結束24年的夢魘

如果有人覺得道歉會讓自己矮人一截,或是對某人曾傷害自己卻遲未道歉而忿忿不平,不妨看看這個故事。

 

普隆默(John Plummer),越戰期間美國戰鬥直升機駕駛,他二十四歲時負責協助當時美國空軍的空襲行動。

 

一九七二年六月九日,美軍報紙刊出一篇報導,提到越南展鵬縣一處可能有越共藏匿的村莊,被美軍用燒夷彈摧毀,報導中還附了一張照片——一位九歲的小女孩赤身裸體哭著逃命,臉部五官扭曲,嘴巴因為極度恐懼而張大,揮舞的雙手彷彿已不是她身體的一部分,她身後爆炸引起的陣陣黑煙直衝天際。

 

參與空襲,陰影揮之不去 

駕駛成了牧師,罪惡感仍得不到救贖

 

普隆默看到那張照片,認為這場空襲是他造成。

 

越戰結束後,他回到美國,但照片中的那個影像卻始終纏著他。他成了一個酒鬼,兩次婚姻都失敗。後來他洗心革面,辭掉原本國防部承包商的工作,成了一個虔誠的基督徒,最後還當了牧師。

 

雖然已經成了救贖別人的神職人員,但普隆默卻還沒得到自己的救贖,那張照片如同鬼魅般在他腦海揮之不去。每次想到它,他就痛苦一次,午夜夢迴時,耳邊似乎響著那個女孩的尖叫聲,「如果她能看到我的眼睛,她就會知道我有多痛苦,我對她的所做所為感到多麼後悔!」

 

一直等到那場空襲的二十四年後,在一個組織的安排下,美國戰鬥直升機駕駛普隆默在華盛頓的越戰紀念碑前,終於和那位在他夢中受苦的女孩相遇。

 

女孩已經長大了,叫做潘氏金菊(Kim Phuc)(上圖)。普隆默描述了他和那位女孩見面的場景——「她張開了她的手臂,我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能不斷的低聲說:『對不起,真對不起!』而她輕拍我的背,一直說:『沒事了,沒事了,我原諒你!』」

 

奇怪的是,在向那位夢中女孩道歉、得到原諒後,普隆默不再被那張照片影像所苦,睡夢時也不再聽到尖叫聲,「突然間,彷彿一切都安靜了下來。」

 

當時,那場轟炸造成潘氏金菊衣服著火,因此她不得不把衣服脫光。總共動了十七次手術,在醫院躺了十四個月,潘氏金菊才從鬼門關前走了回來,不過身上的疤痕仍清晰可見。戰爭是結束了,可是身心備受創傷的潘氏金菊還活著,她還是要每天清洗燒傷的皮膚,每天擦藥。

 

後來潘氏金菊信奉了基督教,放棄心中仇恨,也順利的找到了她的另一半,但潘氏金菊還有個願望:她想對那位加害者說:「我原諒你。」

 

一九九六年,潘氏金菊被邀請到華盛頓訪問,儘管當時她並不知道誰是真正的加害者,但她仍說:「如果我可以跟那個丟下汽油彈的飛行員面對面,我會告訴他,我們無法改變歷史,但我們應該為現在做一切美好的事。」

 

一張照片,一句在心中等了二十四年才說出口的道歉,以及一位不知是誰傷害她卻仍選擇原諒的女性,普隆默和潘氏金菊在道歉和原諒中各自獲得了自己的救贖,正如那句西諺所說:「誰能原諒人,誰就能拯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