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18 00:14:49遠志

夏季登山露營小心被蜱蟲(壁蝨)咬了




根據去年報載,高雄市一名三十歲的小姐,到花東

山區露營,一個月後,兩隻手臂上出現一圈圈,像牛眼般

的紅斑紅腫,全身還有像感冒一樣的症狀,頭痛、發燒、

全身疲勞。經診斷後,才知道自己得的是一種萊姆病。

先前露營時,腳曾被蜱蟲叮咬流血,當時不以為意。經由

蜱蟲媒介的病毒(伯氏疏螺旋體),引發萊姆病,拖延或

誤診病情,可能會造成關節病變與器官病變。

 

 



黑腿蝨為萊姆病主要的病媒.

 

蜱蟲的學名叫做蜱(ㄆㄧˊ)俗名為壁蝨、扁蝨、草爬子

、黑腳蝨。為節肢動物寄生物,僅約火柴棒頭大小。

不吸血時,有米粒大小,吸飽血液後,有指甲蓋大。

蟲體橢圓形,未吸血時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蟲在

軀體背面有殼質化較強的盾板,通稱為硬蜱;無盾板者

,通稱為軟蜱。全世界已發現的有800餘種,計硬蜱科

700多種,軟蜱科約150種。蟲體分顎體和軀體兩個部份。

 

 



 

宿主包括哺乳類、鳥類、爬蟲類和兩棲類動物,大多以

吸食血液為生,叮咬的同時會造成刺傷處的發炎。蜱在

叮刺吸血時多無痛感,但由於螯肢、口下板(鋏樣)同時刺入

宿主皮膚,可造成局部充血(blood pool)、水腫、急性炎症

反應,還可引起繼發性感染。蜱還會帶來傳染病,譬如

萊姆病、Q熱、重症熱性血小板減少症候群(SFTS)

科羅拉多蜱熱(Colorado_tick_fever)、兔熱病(Tularemia

。萊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體(Borrelia burgdorferi)所感染。

 

 





 

在普通的英文,大型的蜱蟲稱為Tick,小型的稱叫Mite

蜱蟲活躍於長長的草叢中,等候宿主經過。蜱蟲的中空

器官擁有靈敏的嗅覺器,能感應到附近的宿主所釋放的

体温、体臭、汗臭、物理的震動或者呼氣時的二氧化碳。

15公尺內便有所感知,一旦宿主接近,便攀登而上。

一般選擇在皮膚較薄,不易被搔動的部位,例如頸部、

耳後、腋窩、大腿內側、陰部和腹股溝等處。它把螯肢

和餵食管插入宿主的皮膚,緊扣宿主身上。餵食管表面

佈滿了倒齒,以當錨來用。

 

 



 

氣溫、濕度、土壤、日照長短、宿主等都可影響蜱類的

活動。在溫暖地區多數種類的蜱在春、夏、秋季活動,

夏季是高峰。當牠們吃飽了,便會離開,但一般需要

一星期左右。有些情況,蜱蟲會寄居更長時間以便繼續

吸血。雖然蜱蟲要天氣溫暖才比較活躍,但隨時都有

能力襲擊任何宿主。

 

 





 

一般吸血昆虫都是直接刺入宿主皮膚,吸取血管內的血液

。然而,蜱蟲是直接咬下去。所以,在皮膚上發現蜱蟲,

切忌直接拔除,否則將造成皮膚損傷,蜱蟲頭部殘留皮膚

,進而感染。倘若蟲體不大,可用棉花沾酒精或殺蟲劑,

使蟲體死亡,自然脫落。較大蟲體,務必接受手術切開。

 

 



 

蜱蟲多聚集在森林小路兩旁的草尖,以及灌木枝葉的頂端

等候,由被動等待到活動等待,當宿主經過並與之接觸時

隨即爬附宿主,因此外出遊玩時最好在暴露的皮膚上噴塗

驅虫液,盡量避免在野外長時間坐臥。注意做好個人防護

,穿緊口、淺色、光滑的長袖衣服。回到家後,立即沐浴

更衣。

 

 

人類感染萊姆病有三個階段的典型症狀,第一個階段就是

皮膚被蜱蟲叮咬,在3~32天之間會出現疹子。下一個階段

就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及心臟。頭痛、頸部酸痛、心跳加快

或心律不整通常會在這個階段發現。最後的階段,出現慢性

關節炎和神經系統不正常現象。


 

根據去年(2012)日本厚生勞動省報告指出,日本已經出現

三例,因為被蜱蟲咬傷而罹患「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

的死亡病例。這種從大陸發跡的新傳染病(SFTS),俗稱

蜱蟲病,正透過蜱蟲出境,成為日本人的新敵人。此種

人畜共通的傳染病,經過6天到1週的潛伏期後,會有

發燒、咳嗽、嘔吐、下痢等症狀。一旦誤診,病毒會吃掉

淋巴球、白血球、血小板,最後導致多重器官衰竭,致死率

10%。該疾病於2009年首先確認於中國,致病病毒簡稱

新布尼亞病毒。

怕怕 2017-03-22 00:28:22

今天頭皮某一傷口也痛痛的
本以為是長痘痘,但沒有
也以為是頭痛,但只痛那個傷口...
好怕~

Kate 2016-06-29 21:14:10

你好!上週我們全家去北海道旅遊,發現女兒(6歲)身上有傷,一開始以為是傷口化膿,但完全不癢也不痛,約5~6天之後才發現是蜱蟲,已經在就近的診所取出蟲體,清理傷口並服用消炎藥……女兒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異狀或不適,請問這樣處理OK嗎?要如何盡早處理可能的病菌感染?

牛奶 2014-08-25 01:41:16

我被紅色壁蝨咬到頭皮(狗狗身上常見的),需要就診嗎?
目前頭皮還痛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