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29 20:01:13雨漣

節制的凝視 — 《醫生》

「凝視一個人的傷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管是凝視者或被凝視者,都需要去忍受那種揭開傷口的苦楚。當這位看盡生離死別的腫瘤科權威醫生痛哭失聲,我也不禁難過地潸然淚下。我從鏡頭裡看到很多令人鼻酸的畫面,但是我一直避免讓它無限蔓延。顏色是很容易說話的,我選擇使用黑白膠捲拍攝的原因正是如此。此外,我選擇了巴哈、拉丁音樂、約翰凱吉(John Cage)的現代音樂。音樂不只是襯托整隻片子的背景,它就是整個故事的敘述方式,也是形成片子風格的重要元素。」 —— 鍾孟宏
記得剛看完醫生試片的那天下午,我跟老闆走出放映地點,一起先談起的都是導演節制的處理手法。

  黑白的影像,冷靜的述說,安靜的凝視,還有在無言時刻取代或是牽制情緒的音樂。那麼可以讓人沈重或煽情的議題,卻從一開始黑白影像暗喻的重擔,家庭錄影帶裡的歡樂跟描述回憶裡隱含的不祥,到一步步步入核心瞭解為何回憶,為何沈重,又反過來用僅點到為止的述說,或者沈重的畫面卻用輕快的音樂去壓抑,每當對Felix的哀傷要蔓延時便跳回Sebastian的故事中,從頭到尾都把情緒控制在一個可以說是安全的觀看距離跟節奏中。

  做為一個絕對充分瞭解如何用影像甚或是音樂堆疊輔助來達到強烈情緒效果的一個導演,卻捨棄感動而選擇節制,選擇盡量只有陳述,甚至用技術去削弱掉情緒性、會造成論斷性的東西,也許正意味著他要求我們保持著理智和冷靜的距離,去思考自己所看到的一切。不要隨便的同情,輕易的評斷,或者輕易的震撼、落淚、遺憾,而是先認真的,凝視它。

(後來看到導演在DM寫的上面摘的那一段話,還有導演跟溫醫生的專訪,更感受到在自己看到的影像背後,那種因為尊重,所以節制的嚴謹和用心。覺得蠻不簡單的。)
 
  因為片子在技術和剪輯、敘事上的節制,也讓我思考起所謂的「距離」,一個即使有網路有電話有視訊或美麗的3G,其實都沒有辦法真正被徹底消除的問題,不管是人與人實際上空間和時間的距離,或是人與人內心的距離。

  這其實不多少反映著另一種現實?我們只能有限度的觀看,有限度的瞭解,透過一些線索去揣測,可是事實上,除了本人,我們永遠也無法真正走入他人的內心世界,體會他真正感受的感覺、想法或者是痛苦,即使親如父母兄弟。

  佔了將近五分之一時間的家庭錄影帶裡面,Felix的身影如此鮮活聰穎,每一個事後仔細回想可能具有意義的訊息,最初看來也只不過是孩子的興趣,誰能知道究竟是什麼讓他跨過那條線?Sebastian身體上所承受的痛苦,心疼的父母親多麼願意代替他承受,但是他們也不能。不是不願,而是不能。甚至當我們離開座位,記起影片裡都那麼鮮明的活著的孩子,實際卻已都不在,那樣的對比如此強烈,影像中沒有強調,而是我們跟隨敘事一步步推開門直到最後,才會猛然驚覺而深思。

  我想導演是一直要控制自己,也提醒我們這件事吧,距離本身就存在了,只是有時我們會以為自己看到了全面,知道了比較多,就有能夠超然於他者的能力去輕率的瞭解或解釋他人。但事實上沒有人可以。尤其是面對到與生命相關的問題時。(這也讓我想到大河戀中身為父親的麥克林牧師在臨終前講的那段主日講道詞:「每個人一生中都有那麼一次,向著所愛的人問同一句話:「主啊 !我們願意幫忙。」但是,幫什麼忙呢?的確,我們無法幫助親人。我們不知要獻出自己的那一部分;然而,往往我們奉獻出的部分,並不是對方所需的。」這其實真的是人生中很真實無奈的處境。)
  《醫生》的主角是醫生、是父親,也是對仍在之人如何承受傷痛的一個小心的凝視與陪伴,但絕非審判或論斷。因為離去的人已經離去,離去帶來了最大的疑問,並且沒有辦法被回覆,而活著的人,則毫無選擇的,必須被迫站在這個疑問面前,即使那麼難以承受。而這必須要非常小心以待。我一直很不能夠接受別人太過輕鬆隨便的把他人的生死問題當作道德教誨的材料或訓示之類的(就像新聞媒體在處理那些自殺新聞時那種腦殘式的蓋棺論定),我總是會想,你憑什麼?我們憑什麼?誰人生的開始與結束可以在未經他許可的狀態下被拿來比高低是非?我們又如何能對那些事實上並真的知道的事情如此肯定?

  片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畫面有兩個(一個影像一個聲音),一個是一開始導演拍到溫醫生站在家裡後院水池旁的側影,沈默的看著糾結在一起的水管看了很久,好像是在看著自己心中的糾結和沈重,然後才慢慢的伸手試圖拉開(這凝視水管的畫面後來又出現了一次,已經是在談Felix之死之後);另一幕是溫醫生打電話回千里之外的竹東老家,用客家話和年邁母親寒暄聊天。雖然我已經是個不會講也只能聽懂一半的半個客家小孩,但聽到螢幕上傳來熟悉的客家話,還是忍不住勾起心裡一陣的嘆息,電話裡問身體問生活,就是絕口不提傷痛,默默的承受,默默的度過,這正是我太熟悉,典型堅毅又讓人心疼的客家人啊!~

----------------------------------------------------------------------

  《醫生》今天(9/29)起正式上映,之前推薦了很多人去看,我給同事簡單介紹是「看完後不會大笑或大哭,但必定感觸良多。你若覺得《生命》太煽情或對《無米樂》這類庶民議題較不感興趣,也許可以看看這部片,是與上兩者都完全不同的風格。」


延伸閱讀:
《醫生》官方部落格:http://blog.xuite.net/cimage/doctorthemovie

阿潑寫的『其實是「父親」—談紀錄片醫生』(阿潑提到了「生命」跟「醫生」處理方式的不同講的很準確,我就不多提了。)
http://www.wretch.cc/blog/annpo&article_id=9447545

放映週報做的兩篇專訪:
傾聽一位父親的聲音 — 《醫生》主角溫碧謙醫師專訪:http://www.funscreen.com.tw/head.asp?H_No=98&period=75
《醫生》導演鍾孟宏獨家專訪:
http://www.funscreen.com.tw/head.asp?period=64
(趁機稱讚一下放映週報,專題報導和內容都經營的非常有水準,中映這次的宣傳策劃也很用心)
最後特別要介紹一下海報:看完電影才發現,這個海報是兩個小男孩的合作,外面那張開的大嘴是Felix畫老鼠被莽蛇吃掉之前看到的最後的景象,大嘴裡則是愛說故事的Sebastian講的一個關於一個在沙漠中的教授的故事。


醫生的官方部落格用了我前陣子提到的《Tears in heaven》當背景音樂,不知道是誰設計的,總覺得正好是自己看完這部片子後心中的回應和感覺。

Tears in heaven
     by Eric Clapton

Would you know my name ?
If I saw you in heaven
Would it be the same ?
If I saw you in heaven
I must be strong and carry on
Cause I know I don’t belong here in heaven

Would you hold my hand ?
If I saw you in heaven
Would you help me stand ?
If I saw you in heaven
I’ll find my way through night and day
Cause I know I just can’t stay here in heaven

Time can bring you down
Time can bend your knees
Time can break your heart
Have you begging please, begging please

Beyond the door there’s peace I’m sure
And I know there’ll be no more tears in heaven
羅霏 2006-10-27 00:34:35

是真的很了不起的一部片
會產生的想法比片中看到的會多更多

雨漣 2006-10-11 14:19:21

不客氣喔,希望你看過之後也有收穫:)

日本 2006-10-08 13:22:59

我最近也打算去看這部片
看完你這篇
更讓我有想去的衝動
謝謝你
寫一篇那麼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