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女人的愛情求存術
有些女人談戀愛談得很勢利很挑剔,男人沒車沒樓就請「另謀高就」。但有些女人卻剛好相反,她們仿若是從粵語片裏走出來的苦情女主角,甘願為愛情徹底犧牲奉獻和默默守候半生。
這種「好女人」談戀愛其實談得並不快樂,因為她的男人對她不夠好,和男人在一起,委屈難受的時候多,甜蜜快樂的時光卻少之又少。
女人跟男人傾訴心事或苦惱,男人不是不感興趣,就是敷衍冷淡或嫌煩地回應:「不開心就不要去想好了!為什麼妳老是喜歡自尋煩惱?」
女人希望男人能抽多點時間相伴左右,男人會氣憤地說:「我真的很忙,連休息的時間都不夠,累得要死,哪有精神時間常陪著妳?!」
女人一旦談及將來,男人就面有難色地說:「我當然是想娶妳呀!可是我現在事業未上軌道,目前仍缺資金做生意……」
女人心裏明明知道男人不重視自己、愛自己不夠,但仍願意守著微薄的愛情,相處上不斷地容忍,金錢上又無限地付出。兩人日常的開支由女人來付,連男人做生意的資金也是來自女人的血汗錢。
好友紛紛數落男人的自私寡情,但女人仍會找出各種藉口來為男人辯護:「其實他說的對,我就是那種愛自尋煩惱的人!幸好他還願意包容我!」、「我知道他的工作壓力真的很大,我確是不該怨他不能常陪伴我,我應該體貼一點,給他多點鼓勵才對!」、「他正處於事業的衝刺期,我不該讓他分心,只要我全力支持和等候,我相信終有一天我會成為他成功背後的女人!」
女人不願意放手,也許是因為她真的太傻太天真太偉大。她以為真愛,就是不斷付出,不求回報。
女人不願意放手,也許是因為她比常人更懂得「珍惜眼前人」和「知足常樂」的道理:「我所得到的其實比許多女人好多了!珍惜才是女人的幸福之道。」
但在外人眼裏,這段關係裏除了女人聖母式的自我犧牲和不斷的被男人否定和貶辱之外,毫無「幸福」可言。女人何苦要如此委屈自己?又何必愛一個男人愛到自虐自傷的地步呢?
事實上,旁人也無須頓足捶胸,為女人感到不值,皆因不同的女人都自有她在愛情裏的求存之道。外人的理解,往往會被當事人的言詞有意或無意地誤導,並誤判了整段關係的真實情況。
男人對女人不好,也許是事實。但女人是否真的「愛情至上」,一直無怨無悔地愛著男人,倒也未必。
女人一直以來自圓其說的「知足」和「幸福」,也許只是她為自己無勇氣面對改變而表現出尊嚴上的維護而已。
許多女人對於人生和愛情的追尋,並沒有強大的冒險精神和自信。
就算女人長相不錯、品性佳、能力好,但在內心深處她卻認為自己極度平凡,只求平平淡淡無風無浪地渡過一生。她從來不覺得自己值得擁有太美好的事物。過份突出亮麗和戲劇性的人生會讓她不安,要付出無比勇氣去奮力追尋的愛情或涉及高風險的愛情投資,她亦非常抗拒。
一直以來女人都是逆來順受、苟且偷安,畏懼主動出擊,逃避重大的轉變。
在感情路上,只要有個像樣一點的男人追求她,她就會欣然接受並一直安守著這份感情。日後若碰上了更好的選擇和機會,她反而沒有勇氣接受和面對。那些超越她當下可以掌握的人和感情關係,都會讓她產生強烈的不安全感。
這種女人在人生和愛情裏的最大強項,就是無比的韌性和對婚戀瑕疵的高度容忍性。任何苦難、逆境和不順意,她都可以忍受和撐得過,只因她的心裏有比不順意更難面對的恐懼。
女人沒有足夠的自信去面對失戀後的新狀況,她不想承受突如其來的孤單和慌亂、外在的壓力、生活上的失序等。她寧願跟男人拖拉下去,接受「已然習慣」的淡漠感情,都不想「破壞後再重建」以及承擔不可知的未來際遇。
許多條件優秀又自信滿滿的女人,都渴望擁有完美的人生和婚戀,因此不願意為婚戀中的不如意而委屈自己或作出妥協。最後就是談了一場又一場的戀愛,依然婚嫁無期,成了黃金剩女。
但願意飽受戀情苦楚的好女人,往往可以在情場殘酷的長期鬥爭中跑出成為最後的贏家,皆因男人談情談累了後,想要找終身伴侶,還是會回頭找那個最願意忍受男人各種惡行和缺點的好女人。
一個女人傻傻地守著一份不被看好的感情,往往不是因為她真的痴情又偉大,而是她個性上的極度保守、軟弱、畏懼風險,因而甘願死守眼前的「次級品」男人。然而經歷了多年的磨難之後,她們也許最終能夠得到一份微薄的幸福。
好女人的愛情結果,都是「熬」出來的!這份精神,你可以不認同,但確是有它值得敬佩的地方!
在我這個中文只有四年給水準的人眼中,妳的中文很「駛得」啦,我是真心佩服,不是擦鞋的。妳可以「得得得」就洋洋灑灑的一篇文章,我敲一篇要敲好幾日。
我同意若要一個人為善就要從小教會他有一顆善心,我不懂哲學,對宗教所知亦有限。雖然宗教可以教人為善,但是,若走火入魔的話,就變成為惡了。
我一向把「宗教」放在括號內,不去評價。我這生很有幸經常接觸宗教人士,但無奈我最後就是無法相信任何一種宗教。謝謝教友們希望我向善及打救我,感激感激~但我還是想走我自己的路...... 2018-05-11 16:06:36
呵呵,連才女都誤解了「可圈可點」的真實意思,我這個半「竹昇」那日不明白究竟是讚還是踩也不為過。:D
For argument’s sake, 哲學裡面的「福」是由「善」,其實佛學裡也有談輪?據佛學來說,「福」確實由「善」,只不過它們或許不會發生在同一條時間線?這就是所謂「因」「果」了吧?對不起,我這個半桶水的外行人在這裡哇啦哇啦的胡說八道。:-)
「我為什麼要行善?」「我為什麼要做一個有德行的人?」這是道德哲學或倫理學的議題,也是宗教裏一定會討論的問題。我個人覺得要讓一個人行善,絕不能單靠提出理據,譬如是「行善才能有福」、「行善者會上天堂,為惡者會下地獄」,這實是最低階的。最無敵的方法是內化,即從教育或身處環境等著手,讓一個人自小培養一顆善心,而宗教最能夠教化人,因此在倫理道德的問題上,我覺得宗教永遠比哲學強。 2018-05-11 11:00:27
我是9歲來加拿大的,那時應該是四年班,那來了加拿大便沒有機會再讀中文了。後來老媽說我的中文寫得一塌糊塗,講得文法顛倒,要我去唐人街讀中文學校,那年我大一。@_@
我也是常常遇到要打救我的人,說要成就我上天堂。我總是說,地獄裡有我的朋友,我去天堂太孤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