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5 19:08:50蘿蔔˙橘

為什麼孩子拖拖拉拉需要一直催促?!

**來紀錄一下我改變一個班的過程。

通常進班之後我都會觀察每一個孩子,無論是社交能力、自理能力、上課狀況。
如果很弱的孩子我們也不該立刻貼標籤,而且還是前老師或是家長給的標籤。
到底是真的比較差還是從來沒有人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
仔細分辨之後班上孩子就好處理的,沒好好教的我們就重教一次;真的較弱的我們就好好教、用更多的耐心心教、不厭其煩的一直提醒。。。你說這樣會不會有進步,絕對會!整間教室都會變成很有秩序了起來。
一整天教室最亂的幾個時候,就是 早晨進班、中午用餐到午睡、放學回家。
不過就是進班到底會有多亂?!記得我剛進教室的時候,看著孩子把書包裡的餐袋水壺還有藥、功課袋拿出來;如果都不催半小時後,半小時後孩子依舊還沒收好,想想班上至少10個孩子,到底要收多久?!
其實孩子真的不知道自己到底收了多久?!孩子是沒有時間觀念但記得"順序"來做事情;像是孩子知道:來上學就是早上要跳舞,接著吃早點然後要上課。所以我們要告訴孩子該怎麼做,用步驟1步驟2步驟3。。。讓孩子知道現在該做什麼事,每天的順序都一樣會讓孩子有安全感。1.一進學校換鞋2.洗手進教室後書包放線上,拿出水壺和餐袋(午餐碗要放在籃子)3.放書包和把物品拿出來4.最後是喝水+量體溫;回到家的孩子當然也可以實行步驟化,像是1.換鞋2.洗手3.收書包(東西拿出來)4.吃飯5.玩玩具或看書5.洗澡6.九點上床睡覺

當然,有順序之後孩子還是有可能無法自己完成這些任務;因為有太多誘因讓孩子分心了;剛進班時看到午餐籃在門外,孩子好不容易進教室要收東西了,又必須走到門外去放碗,這過程又多了5分鐘;之後我改變午餐籃的位置拿進教室後,孩子就只能在有限的範圍內完成所有的事物,效率真的提高了很多。當然晨操之後午餐籃就會拿去外面的桌子上放。
不要再說孩子怎樣又怎樣,大人也該先檢討自己有沒有心平氣和不厭其煩的好好教過孩子。

圖:孩子坐在線裡面玩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