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06 18:34:47知性羽

墾丁珊瑚礁劣化 興大研究:人為污水是禍首


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幸助花費十年長期觀測台灣墾丁珊瑚礁生態系,並且建立起全球第一座「珊瑚礁中觀生態池」系統,發現墾丁珊瑚礁生態系持續劣化,部份海域甚至被大型藻類及海葵覆蓋而死亡,罪魁禍首主要是人為染水中的「營養鹽」。

林幸助教授指出,珊瑚礁必需生長在水質潔淨、營養鹽濃度低、鹽度穩定、水淺、陽光充足和溫度適中的嚴苛條件下,可惜受到墾丁過度開發的人為影響,以及每年400萬的觀光人次,污水大量排入墾丁海域,其中遊客聚集的南灣、萬里桐等海域,是珊瑚礁優養化最嚴重的地區。

由於野外調查只能觀測到珊瑚礁劣化的結果,卻無法看到過程和影響原因,於是在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樊同雲博士的協助之下,林幸助教授著手建置全球第一座的「珊瑚礁中觀生態池」系統,歷時一年,終於重建出20年前人為活動較少時的墾丁南灣珊瑚礁生態系,並藉由操作實驗找出造成珊瑚礁劣化的主要因素。

林幸助為了模擬受營養鹽污染的墾丁海域,以每平方公尺加入5.5毫莫耳營養鹽的速率進行實驗,結果發現122天後,松藻大量繁殖,完全包覆住珊瑚進而導致死亡。同時,原本和珊瑚和平共存的海葵,受到營養鹽的影響,激發競爭效應,開始利用觸手攻擊珊瑚,珊瑚的處境更顯擔憂。林幸助利用實驗,重現15年來,墾丁珊瑚礁生態系的劣化歷程,結果令人觸目驚心。

除了污水的排入,墾丁珊瑚的浩劫還不止如此,人類過度捕食可以抑制藻類和海葵過多生長的魚類,導致生態失衡,使得藻類和海葵的生長不受控制。

林幸助說,全球珊瑚礁正面臨有史以來最嚴重、衰敗最迅速的時刻,而現階段的首要任務,就是要防止人為營養鹽的過量輸入,並且積極復育珊瑚礁和魚類

中興大學表示,林幸助教授這項研究已獲國際海洋科學的頂尖期刊「湖泊學與海洋學」(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接受發表。

(2009/4/6 下午 03:51:47 劉文珍)

旁徵博引

認識珊瑚

(1)什麼是珊瑚

  珊瑚是屬於腔腸動物,其中,最小的生存單位是「珊瑚蟲」。單獨一個的珊瑚蟲可以分裂或出芽方式形成更多的新珊瑚蟲,這個時後眾多的珊瑚蟲就稱之為「珊瑚群體」,珊瑚就是利用這種增加珊瑚蟲數目的方式來生長。珊瑚群體中每一個珊瑚蟲的外形、構造、功能雖然大同小異,但牠們彼此的連結方式卻不相同,這也就是為何有那麼多不同外觀形狀珊瑚的原因了。會形成珊瑚礁的珊瑚則都生活在淺水域裡,骨質疏鬆、多孔隙,顏色多為白色,沒有加工作為珠寶的價值。大多數的造礁珊瑚組織本身並沒有色素,牠們的顏色多半來自共生藻本身的顏色。此外,大部分的造礁珊瑚體內都共生著微小的單細胞藻類,這些共生藻會將光合作用的產物傳送給宿主珊瑚。一般來說,共生藻會聚集在珊瑚兩層細胞的內層,密度約為每平方公分一百萬個細胞。由於它的骨骼生長速率及累積量,珊瑚礁扮演海洋生態系中重要的一群。

(2)珊瑚是靠什麼過活

  珊瑚到底是植物,還是動物?為什麼它好像有著植物的外觀,卻又有著動物的攝食特性?從生物學的觀點來看,珊瑚是動物,珊瑚蟲(最小的生活單位)由許多細胞組成,牠會利用擺動的觸手,捕抓海水中的小型浮游動物來當作食物;除此以外,大部分的造礁珊瑚細胞內又具有可行光合作用的共生藻,這些單細胞的共生藻在進行光合作用的同時,會把許多養分傳送給珊瑚(宿主),而提供珊瑚另一個生存能量的來源。


(3)珊瑚如何繁殖後代

  沒錯,大部分種類的珊瑚是卵生的,每年春季末,珊瑚會將成熟的卵子和精子同時排放到水層中,在神祕的大海裡,隨海流漂浮進行體外授精,形成新的生命。受精卵發育成胚胎後,會經過「變態」過程而形成單獨一個珊瑚蟲,這是珊瑚生命史中附著生活的開始。不過,仍然有某些種類的珊瑚會透過胎生方式來繁衍後代,牠們會將受精卵留在體內發育一段時間,等幼苗發育到相當階段以後,才釋放到水層中去尋找合適的著生地點。浮游的珊瑚幼苗也許眾多,但在水層載浮載沈的過程中,可能有著相當高的死亡率;但另一方面,也可能順著水流、漂移到很遠的地方,在新環境中著苗、生長,繼續繁衍後代。每年三、四月,台灣南部海域最大的海洋盛事,該屬「珊瑚產卵」了!

(4)珊瑚如何形成珊瑚礁

  珊瑚生長時會分泌碳酸鈣,形成鈣質骨骼,經年累月後,珊瑚群體內的骨骼累積量相當可觀,加上其他生物如:貝類、石灰藻、有孔蟲等也會分泌鈣質骨骼,膠結在一起便逐漸形成大塊的礁體,即所謂的「珊瑚礁」。一旦造就出這樣一個棲所多樣化的三度空間之後,便容易吸引更多種類的生物在此一同生活;所以說,珊瑚礁是海洋中生物種類歧異度最高的生態系。不過,形成礁體的前提是珊瑚必須生長得夠快,才有可能形成珊瑚礁;換過來說,只有在光照充足、溫度較高的熱帶淺水域,才會有珊瑚礁的分布。

(5)珊瑚是最長命的動物!

  大部分動物的年齡都不容易判斷,但珊瑚卻是個例外,原因在於珊瑚會因應環境、季節的變化,累積形成較疏鬆或較緊密的骨骼。如果進一步將骨骼切成薄片,便能運用X光攝影發現它具有一明一暗的年輪,就像樹木年輪一般;科學家們便可由此推算出珊瑚的年紀了。事實上,珊瑚的生長速率十分緩慢,每年大約僅增長一公分左右,所以,水底下那些五、六十公分長的珊瑚,其實都已經存活至少超過半個世紀了。換一個角度想,這些好不容易長成的珊瑚若遭遇人為破壞,至少也得再經過五、六十年,才能再長回原來的大小。所以,當讀者有機會到海邊浮潛、觀賞珊瑚礁海域美景時,務請用心體會珊瑚長成的不易,小心步伐!不要濫踩、濫敲珊瑚!

(6)珠寶珊瑚和造礁珊瑚

  一般人較有機會接觸的珊瑚是作成珠寶、配飾及雕刻精品的珍貴珊瑚,這些珊瑚大多生長分布在幾百以至上千公尺水深的海域裡,得靠漁船、潛水艇或深海潛水夫去採捕。它們的特點是:骨質緻密,硬度和象牙相近,色澤有紅、黑、粉紅和白色等,適合加工成為高級藝品或珠寶。由於這類珊瑚生活在很深的水域裡,研究並不容易,因此目前所有的相關知識仍相當有限。

(7)軟珊瑚和石珊瑚有何差別

  雖然兩者分泌的都屬碳酸鈣骨骼,不過,石珊瑚分泌的骨骼是連續的,新分泌的骨頭接連著舊的骨頭,所以便形成連續的一大塊了;而軟珊瑚所分泌的,卻是彼此不相連的小骨針,所以整體觸感就是軟的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