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22 21:48:09知性羽

美蘇聯手暗殺巴頓將軍?新書大爆料

今日新聞  更新日期:2008/12/22 14:57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二次大戰英雄巴頓將軍戰後死於德國的一場車禍,不過外界對於他的死因有諸多揣測。美國一名軍史學作家出版新書,披露巴頓將軍真正的死因。書中指出,巴頓計畫揭發美國放水讓蘇聯攻占柏林,以及導致好幾千名美軍陣亡的陰謀,美蘇情報員因此聯手將他暗殺,並佈置成意外身亡。

巴頓將軍在二戰期間立下不少汗馬功勞,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12月巴頓將軍卻在德國死於一場意外事故,軍史作家羅柏特維爾考克斯懷疑這場意外其實是人為陰謀,他花了10年的時間做調查,今年寫成《瞄準巴頓》,揭發巴頓的死因,其實是當年美蘇聯手暗殺的結果。

書中採訪美國中情局前身戰略情報局殺手,指出當年製造假車禍,最後再由蘇聯特工毒殺巴頓。書中也指出,當年巴頓帶領第三集團軍在諾曼地登陸,一路橫掃法國,原本可以直搗柏林,不過卻遭到當時盟軍統帥艾森豪阻撓,導致德軍逃脫,後來還導致好千名美軍死亡。

新書也揭露,美方為了安撫蘇聯,還阻止巴頓軍隊前進柏林,讓蘇聯捷足先登,由於巴頓對蘇聯懷有敵意,因此認定美軍陣亡是美蘇聯手所導致,還計畫揭發美蘇陰謀,才種下遭到暗殺的結果。

這本書的內容讓當年巴頓與艾森豪的瑜亮情結再度浮上檯面,當時有人認為巴頓將軍做法激進,對蘇聯的態度近乎失控,這本書也為這位二戰英雄的死因增添許多神秘。(新聞來源:東森新聞)

旁徵博引

小補充:第二次世界大戰(西元1937~1945)

一、戰前國際情勢

1。1931年發動九一八事變佔領中國東北、1935義大利佔領東非衣索比亞在1938併吞奧國,1939兼併捷克

2。西方國家採取綏靖政策,於1938年與與會慕尼黑會議,由於欲佔領捷克 蘇臺德區首相張伯倫希望藉由談判避免戰爭。然而仍一意孤行,並強佔波蘭土地,致使態度轉硬。

3。乃在1937形成反共的「軸心國」,擴大侵略野心。

二、導火線

亞洲方面日本於1937發動蘆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歐洲由在1939與俄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即入侵波蘭

三、大戰發展

1。軸心國初占優勢

德國以閃電戰術入侵丹麥挪威,並襲擊荷蘭比利時法國,再以空軍轟炸英國,1941又入侵蘇聯

1941軍偷襲軍在夏威夷海軍基地珍珠港,使美國加入戰場,但初期美軍的軍事行動並不順利。

2。同盟國的勝利

1942形勢轉變,同盟國在緬甸北非蘇聯境內扭轉情勢,轉守為攻。

1943義大利投降

1944六月六日英美盟軍登陸法國諾曼地,向軍反攻。1945德國投降。

1945美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迫使日無條件投降,二次大戰結束。

四、戰後合約:務實、不極端、不嚴厲

1。小國問題

與義、保、羅、匈、芬於1946簽訂合約,主要領土變更在波蘭與蘇聯交界、德國東界,及義與南斯拉夫的疆界。而西方國家對於東歐諸國的新政權及其疆界重劃,大致遷就現實,向蘇聯讓步。

2。奧國問題

奧國因在戰前就已被德兼併,並未被視為懲處對象,二次戰後由英、美、法、蘇分區佔領,四國同意奧建立一個臨時政府。

1955四國與奧簽訂條約,規定奧恢復獨立及兼併前領土,同時定期為永久中立國,使成為東西敵對陣營之緩衝區。

3。德國問題

基本原則是「確立德國將來不會再破壞世界和平」,因此列強決定審判納粹戰犯,並於1947年前大致完成解除德國武裝工作。

對德合約始終沒有簽訂,由四國分區佔領,後因列強在意識形態上的對立,造成德國分裂;東德為蘇聯附庸國,西德在1951與英、美、法簽署協定,終結戰爭狀態。

4。日本問題

1945簽訂降書後六年間,日處於被美國占領狀態,對日合約問題因美與蘇聯主張歧異,始終難以推展。

1950韓戰爆發,對日合約越形迫切。1951在舊金山簽訂合約,日本恢復主權,並承認朝鮮獨立,放棄對台灣等地的統治權。

5。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損失遠超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同時使世界秩序再度發生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