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05 00:28:52阿信
當瘋狂與俗濫成了常態─《瘋狂年代》
第一次看戲有這麼強烈的疏離感。
這裡指的疏離,並不是對劇中的對白、情節完全沒有共鳴,而是這齣戲完全超出了我對進劇場看戲這件事的預設。以前進劇場,總是期待看到一個又一個精彩動人的故事,也通常有9成以上的機會不會失望;但這一次,我發現進劇場似乎不是看戲,而是把每天占掉我大部分休息時間的生活(看電視)重現一次,只不過場景從客廳拉到了國家劇院,整個舞台彷彿就是一個超大的電視螢幕,上演著一段段貧乏又反智的節目,而我仍然無力招架,任它們持續疲勞轟炸;情境如此真實,反而讓我有種「是否在看戲」的不真實感。
《瘋狂年代》的確是一齣很「不屏風」的作品,此次李國修完全沒有參與編導,而改採以黑色幽默、犀利語言見長的紀蔚然劇本,導演則由李國修嫡傳弟子黃致凱擔綱,用極盡誇張、嘻鬧(嚴格來說只是恰如其分,現實世界不就是這麼回事,甚至有過之無不及)的方式,將台灣當前的大眾文化(特別是電視),徹底嘲弄了一番。
故事描述一個空有理想、票房卻奇慘無比的劇團,在負債累累瀕臨瓦解之際,團長的前女友、也是目前電視圈最當紅的節目製作人及時出現,為劇團解了燃眉之急,條件是該劇團要創作一部「具有台灣當代精神」的戲劇,讓她掛名監製,參加衛武營的藝文選拔,代表台灣出國巡演,她則可坐享從大眾娛樂跨足精緻藝術的美名(實際上是想累積藝文界資歷,爭取文化部部長大位)。但一群人苦思不得什麼才是最富台灣精神的符號,只得從「霹靂火」式的8點檔、不知所云的偶像劇、「真戲假作」的電視新聞,甚至到有如馬戲團的立法院尋找靈感,最後終於在滿口髒話(與檳榔)的「西施後援會」會長無心插柳下,發現了原來看似鄙俗、情色的檳榔西施,才是台灣獨步全球的文化資產。結果,一齣卡司結合黑道、賭鬼、水電工與檳榔西施的笑鬧歌舞劇,就這麼誕生了……
「你要呈現台灣,就要擁抱俗濫,愈俗濫就愈代表台灣」劇中人物很認真地說出這句不忍卒聽的台詞。乍聽之下,確實有股悲哀湧上心頭,不過心念一轉,這句話似乎也有幾分真實,瞧瞧我們的政客脫口就能說出LP、三隻小豬是成語、太平洋沒加蓋……荒謬言論,而弱智媒體也隨之起舞,竟能天天將這些狗屁倒灶的事擺上頭版頭條;而在這等水準媒體的餵養之下,市井小民的精神生活更是貧乏至極,綜藝節目光談怪力亂神已不夠看,邀請一堆曠男怨女(最好是名人)在螢光幕前大談性事,才是收視保證;找來一群無厘頭的年輕人,在節目中展現目前台灣大學生「腦殘」的專業程度(看著這個節目,讓我覺得考0分也能上大學的日子應該不遠了),竟也是所謂的「表演」;黃金8點檔戲劇走不出誇張到超現實的演法,而本應是公正客觀的政論節目名嘴們,看到鏡頭就像嗑了藥似的,一個演得比一個還賣力、逼真……種種錯亂、瘋狂的景象天天上演,這時再回頭想想那句台詞,心裡突然覺得釋懷不少。
承認吧!我們的的確確是活在一個「無所不俗」的世界,而且很難逃離,這無關文明優劣,只是這個社會的一種集體價值選擇。但如果「俗」到極致,不也有一種非常純粹的美感?就像檳榔(或檳榔西施)是完完全全的台灣本土原生文化,如果不以鄙視或有色的眼光看待,它的確是非常有創意的台灣食品(吃檳榔的國家不只台灣一個,但誰能想到將這種果實加上石灰等添加物,增加口感與嚼勁,還能創造一年新台幣千億的產值);而檳榔西施絞盡腦汁在服裝上大作文章(露的尺度必須游走在法律邊緣,這其實非常考驗腦力與創意),以吸引顧客上門,不也是非常另類與成功的行銷手法嗎?這樣的「俗」,若稱它們沒水準或不入流,實在不甚公平。
而台灣大眾文化最可悲的地方在於:不願正視自己的「俗」。總是半吊子地東抄西抄,想把這些看起來不夠時髦的東西遮蓋起來。就像明明是閩南語劇,裡面非得夾雜幾個無關緊要的英文單字;某些胸中無點墨的草包名嘴,偏偏老愛吊書袋,引經據典錯誤而不自知;「其實」、「基本上」、「做一個…的動作」等虛詞,大量充斥在新聞報導裡……這些自以為是的加油添醋,並不能掩飾自身的無知,只是徒留笑柄而已。如果這些大眾文化的製造者,無法看清楚自己的能耐究竟到什麼程度,先把本份盡好,只一味地追求表面的花俏功夫,他們得到的結果,總有一天會適得其反!
這裡指的疏離,並不是對劇中的對白、情節完全沒有共鳴,而是這齣戲完全超出了我對進劇場看戲這件事的預設。以前進劇場,總是期待看到一個又一個精彩動人的故事,也通常有9成以上的機會不會失望;但這一次,我發現進劇場似乎不是看戲,而是把每天占掉我大部分休息時間的生活(看電視)重現一次,只不過場景從客廳拉到了國家劇院,整個舞台彷彿就是一個超大的電視螢幕,上演著一段段貧乏又反智的節目,而我仍然無力招架,任它們持續疲勞轟炸;情境如此真實,反而讓我有種「是否在看戲」的不真實感。
《瘋狂年代》的確是一齣很「不屏風」的作品,此次李國修完全沒有參與編導,而改採以黑色幽默、犀利語言見長的紀蔚然劇本,導演則由李國修嫡傳弟子黃致凱擔綱,用極盡誇張、嘻鬧(嚴格來說只是恰如其分,現實世界不就是這麼回事,甚至有過之無不及)的方式,將台灣當前的大眾文化(特別是電視),徹底嘲弄了一番。
故事描述一個空有理想、票房卻奇慘無比的劇團,在負債累累瀕臨瓦解之際,團長的前女友、也是目前電視圈最當紅的節目製作人及時出現,為劇團解了燃眉之急,條件是該劇團要創作一部「具有台灣當代精神」的戲劇,讓她掛名監製,參加衛武營的藝文選拔,代表台灣出國巡演,她則可坐享從大眾娛樂跨足精緻藝術的美名(實際上是想累積藝文界資歷,爭取文化部部長大位)。但一群人苦思不得什麼才是最富台灣精神的符號,只得從「霹靂火」式的8點檔、不知所云的偶像劇、「真戲假作」的電視新聞,甚至到有如馬戲團的立法院尋找靈感,最後終於在滿口髒話(與檳榔)的「西施後援會」會長無心插柳下,發現了原來看似鄙俗、情色的檳榔西施,才是台灣獨步全球的文化資產。結果,一齣卡司結合黑道、賭鬼、水電工與檳榔西施的笑鬧歌舞劇,就這麼誕生了……
「你要呈現台灣,就要擁抱俗濫,愈俗濫就愈代表台灣」劇中人物很認真地說出這句不忍卒聽的台詞。乍聽之下,確實有股悲哀湧上心頭,不過心念一轉,這句話似乎也有幾分真實,瞧瞧我們的政客脫口就能說出LP、三隻小豬是成語、太平洋沒加蓋……荒謬言論,而弱智媒體也隨之起舞,竟能天天將這些狗屁倒灶的事擺上頭版頭條;而在這等水準媒體的餵養之下,市井小民的精神生活更是貧乏至極,綜藝節目光談怪力亂神已不夠看,邀請一堆曠男怨女(最好是名人)在螢光幕前大談性事,才是收視保證;找來一群無厘頭的年輕人,在節目中展現目前台灣大學生「腦殘」的專業程度(看著這個節目,讓我覺得考0分也能上大學的日子應該不遠了),竟也是所謂的「表演」;黃金8點檔戲劇走不出誇張到超現實的演法,而本應是公正客觀的政論節目名嘴們,看到鏡頭就像嗑了藥似的,一個演得比一個還賣力、逼真……種種錯亂、瘋狂的景象天天上演,這時再回頭想想那句台詞,心裡突然覺得釋懷不少。
承認吧!我們的的確確是活在一個「無所不俗」的世界,而且很難逃離,這無關文明優劣,只是這個社會的一種集體價值選擇。但如果「俗」到極致,不也有一種非常純粹的美感?就像檳榔(或檳榔西施)是完完全全的台灣本土原生文化,如果不以鄙視或有色的眼光看待,它的確是非常有創意的台灣食品(吃檳榔的國家不只台灣一個,但誰能想到將這種果實加上石灰等添加物,增加口感與嚼勁,還能創造一年新台幣千億的產值);而檳榔西施絞盡腦汁在服裝上大作文章(露的尺度必須游走在法律邊緣,這其實非常考驗腦力與創意),以吸引顧客上門,不也是非常另類與成功的行銷手法嗎?這樣的「俗」,若稱它們沒水準或不入流,實在不甚公平。
而台灣大眾文化最可悲的地方在於:不願正視自己的「俗」。總是半吊子地東抄西抄,想把這些看起來不夠時髦的東西遮蓋起來。就像明明是閩南語劇,裡面非得夾雜幾個無關緊要的英文單字;某些胸中無點墨的草包名嘴,偏偏老愛吊書袋,引經據典錯誤而不自知;「其實」、「基本上」、「做一個…的動作」等虛詞,大量充斥在新聞報導裡……這些自以為是的加油添醋,並不能掩飾自身的無知,只是徒留笑柄而已。如果這些大眾文化的製造者,無法看清楚自己的能耐究竟到什麼程度,先把本份盡好,只一味地追求表面的花俏功夫,他們得到的結果,總有一天會適得其反!
大約是在5年前,第一次進劇場看過紀蔚然作品《夜夜夜麻2 驚異派對》後,就對這個擅長以辛辣、直接的語言嘲諷人性、時局的劇作家印象深刻,並陸續看了他的幾部戲與雜文,對紀氏風格已相當熟悉與讚賞。紀蔚然堪稱是台灣劇場界極少數的專職編劇(大多是編導合一,如李國修、賴聲川),近年作品均能保持對本土議題的關心,而粗俗的語言讓批判一針見血,卻也幽默感十足(很難相信他曾患有憂鬱症),口碑與票房也有一定水準,在劇場界算是難得的異數。可惜今年之後,紀老師會慢慢減產,甚至停產,他的粉絲如我,雖然感到惋惜,但更希望他能替台灣劇場界,培育出多一點像他的鬼才編劇。
既然屏風《瘋狂年代》的劇本由紀老師操刀,髒話或猥褻對白滿場飛的情況自然少不了。不過,這些語言出現的頻率,似乎與觀眾的笑聲和掌聲多寡成正比,顯見人對於言語暴力有種本能性的喜愛,這笑聲或可解釋為,長期受到禮教約束,突然得以打破禁忌,壓力暫時獲得抒解的愉悅之感。這也讓我對人為什麼要說粗話這件事有了興趣,我想,我們的潛意識對道德約束是抗拒的,不管自己或別人有意或無意逾越那個尺度,心裡多少會有些快感。舉例來說,當我們見到一個氣質美女竟從口中迸出一句如「恁祖媽」之類的粗話時(跟預期的形象不符),我們感覺莞爾的程度應該高於震驚吧。而就在粗話爆出口的那一瞬間,我們原先所服膺的道德價值,也就暫時崩解了,於是我們得到挑戰禁忌成功的短暫快感,如此看來,偶爾冒出一、兩句粗話似乎也不是什麼不可容忍的罪惡,所以下次見到你身旁的紳士、淑女冷不防冒出一句粗話時,也不必太在意,或許他(她)一點惡意都沒有,只是想為苦悶的生活找點樂子罷了。
雖然紀蔚然接受媒體專訪自嘲說,寫《瘋狂年代》這個劇本只是想胡搞一番而已,讓觀眾笑笑便罷,沒想要談什麼大道理,加上新銳導演使用大量華麗的舞台效果,成功營造一種膚淺的歡樂氣氛,使得整齣戲比它所想嘲諷的對象(電視節目)還要俗濫,這種誇張的落差,給觀眾的震撼力道卻更強,原來我的世界觀被這些媒體日復一日地形塑得如此狹隘卻不自知,或許笑過之後,不見得會有什麼大徹大悟,不過下次手上再拿著遙控器,從第一台轉到一百多台時,至少會有些警覺,該是把電視關掉的時候了,否則有一天,你發現人生真的如同8點檔般上演,那才叫做瘋狂!
圖片說明:圖1翻攝屏風表演班網頁,圖2攝於20070608城市舞台。
既然屏風《瘋狂年代》的劇本由紀老師操刀,髒話或猥褻對白滿場飛的情況自然少不了。不過,這些語言出現的頻率,似乎與觀眾的笑聲和掌聲多寡成正比,顯見人對於言語暴力有種本能性的喜愛,這笑聲或可解釋為,長期受到禮教約束,突然得以打破禁忌,壓力暫時獲得抒解的愉悅之感。這也讓我對人為什麼要說粗話這件事有了興趣,我想,我們的潛意識對道德約束是抗拒的,不管自己或別人有意或無意逾越那個尺度,心裡多少會有些快感。舉例來說,當我們見到一個氣質美女竟從口中迸出一句如「恁祖媽」之類的粗話時(跟預期的形象不符),我們感覺莞爾的程度應該高於震驚吧。而就在粗話爆出口的那一瞬間,我們原先所服膺的道德價值,也就暫時崩解了,於是我們得到挑戰禁忌成功的短暫快感,如此看來,偶爾冒出一、兩句粗話似乎也不是什麼不可容忍的罪惡,所以下次見到你身旁的紳士、淑女冷不防冒出一句粗話時,也不必太在意,或許他(她)一點惡意都沒有,只是想為苦悶的生活找點樂子罷了。
雖然紀蔚然接受媒體專訪自嘲說,寫《瘋狂年代》這個劇本只是想胡搞一番而已,讓觀眾笑笑便罷,沒想要談什麼大道理,加上新銳導演使用大量華麗的舞台效果,成功營造一種膚淺的歡樂氣氛,使得整齣戲比它所想嘲諷的對象(電視節目)還要俗濫,這種誇張的落差,給觀眾的震撼力道卻更強,原來我的世界觀被這些媒體日復一日地形塑得如此狹隘卻不自知,或許笑過之後,不見得會有什麼大徹大悟,不過下次手上再拿著遙控器,從第一台轉到一百多台時,至少會有些警覺,該是把電視關掉的時候了,否則有一天,你發現人生真的如同8點檔般上演,那才叫做瘋狂!
圖片說明:圖1翻攝屏風表演班網頁,圖2攝於20070608城市舞台。
daisy
2008-05-13 00:33:31
信哥依然是粉絲眾啊...呵呵~
針對一個重點寫,看來就很一貫。
也許俗的背後,是我們不願也不忍更無能為力探討太過深沈的東西。我們的文化承載了一種重量,那是到現在都還無法放下的,所以還在用淺淺的次文化避開。你覺得呢?
因為經濟出了點小問題~~~~~~(其實就是失業很久啦),所以沒去看這場表演!不過~~~~~~我期待十月的果佗大戲,金士傑和李立群的表演!所以~~~有你的感想,很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