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2 00:15:02唐寥音
圈圈理論
然而人好像住在一個圈圈裡,起初是家庭,然後同學、學校到社會
,圈圈之間有時會互相交會,變成更大的圈圈,然後再繼續向外去
交會與擴大,我想這就是所謂同溫層吧。
圈圈的最初是簡單而純粹的,跟人的心一樣,但是交會後,很容易
會互相產生影響,因而產生語言、行為與思考上的模仿,所以成語
「物以類聚」,在這個地方應該很適合來描述這種現象。然而有些
人天生主觀意識薄弱,甚或獨立思考的能力稍差,就會產生另一種
「從眾效應」的行為。
加入各式的圈圈本身沒什麼不好,畢竟人是群居的動物,你能在許
多不同圈圈裡學習與成長,獲取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但絕對不要
過度浸侵其中,除了陷入同溫層裡的人言可畏的漩渦外,也很容易
迷失自己,這在宗教圈圈常看得到。
理論上,年紀越大應該智慧益發成長,但實證上,這個理論已經被
摒棄了。人會因為教育、文化、生長環境與後天的社交活動參與,
而有諸多不同程度的吸收及成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實在
不無道理。進入什麼圈,其實也都自找的,被形塑成什麼價值觀,
至少有一半是出自自願的(因為你相信)。
這幾年越來越覺得學做設計跟學做人很像,一直有很多親身體驗。
設計靠經驗的累積,讓實務能力越好;做人也是需要靠著不同經驗
讓自己更有智慧的生存下去。不管那個圈圈,如果允許,都不要太
深入,讓自己保有一點空間,學著適時抽離,可以客觀的看見每個
事件的原貌,很多不必要的誤解與爭執,都能對事不對人的解決。
因此也就像不要一直裝著設計師腦,也要適時的轉換成消費者腦,
才能提供符合需求的方案。這應該也是我後來上課或演講的簡報很
愛用圓圈解釋事情的原由吧。
2019/02/23
,圈圈之間有時會互相交會,變成更大的圈圈,然後再繼續向外去
交會與擴大,我想這就是所謂同溫層吧。
圈圈的最初是簡單而純粹的,跟人的心一樣,但是交會後,很容易
會互相產生影響,因而產生語言、行為與思考上的模仿,所以成語
「物以類聚」,在這個地方應該很適合來描述這種現象。然而有些
人天生主觀意識薄弱,甚或獨立思考的能力稍差,就會產生另一種
「從眾效應」的行為。
加入各式的圈圈本身沒什麼不好,畢竟人是群居的動物,你能在許
多不同圈圈裡學習與成長,獲取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但絕對不要
過度浸侵其中,除了陷入同溫層裡的人言可畏的漩渦外,也很容易
迷失自己,這在宗教圈圈常看得到。
理論上,年紀越大應該智慧益發成長,但實證上,這個理論已經被
摒棄了。人會因為教育、文化、生長環境與後天的社交活動參與,
而有諸多不同程度的吸收及成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實在
不無道理。進入什麼圈,其實也都自找的,被形塑成什麼價值觀,
至少有一半是出自自願的(因為你相信)。
這幾年越來越覺得學做設計跟學做人很像,一直有很多親身體驗。
設計靠經驗的累積,讓實務能力越好;做人也是需要靠著不同經驗
讓自己更有智慧的生存下去。不管那個圈圈,如果允許,都不要太
深入,讓自己保有一點空間,學著適時抽離,可以客觀的看見每個
事件的原貌,很多不必要的誤解與爭執,都能對事不對人的解決。
因此也就像不要一直裝著設計師腦,也要適時的轉換成消費者腦,
才能提供符合需求的方案。這應該也是我後來上課或演講的簡報很
愛用圓圈解釋事情的原由吧。
2019/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