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23 01:44:50小如子
96/12/10(二)讀書會-直話直說的藝術
有一位朋友被這個景況困擾了幾年,恰巧前幾天有個機緣,對這個主題在聚會中做了深度對話。他提出問題:「誠實,不是最好的政策嗎?那為什麼我在某個會議上,誠實的直話直說的時候,反而破壞了人際關係;甚至得到的不是讚許,反而是叱責呢?」
是的,誠實的面對真實的情況,是進步成長的機會。也只有面對真實,組織才能創造績效。但是,人與人的互動之中,不是只有誠實的面對真實而已,還要考量還有許多層面,比如以對方為中心、陳述方式、互信程度、團體動力、…。面對真實是要直話直說,但是如何說更重要。更何況,所有的品德要求,是對自己的要求,而不是拿來對他人的判斷。
彼得杜拉克在有效管理者一書中,也如是說:「要使上司能展其所長,並不能以唯命是從的方式做到;應該以『以是為是、以非為非』著手,將自己的見地,用一種上司能接受的方式,向上司提出。」
在組織中,要塑造直話直說的信賴環境,必須先要建立以下的認知基礎:
首先,面對景況發生的時候,要先問的是,你看到的「真實」,是誰的「真實」?
因為,我們所看到的真實,並不是真實本身,而是真實根據我們用來觀察與探索它的方式呈現的面貌。哥本哈根的學派的物理學家海森堡(Heisenberg),在他《物理學與哲學》一書中,提出這個觀點。也就是說,每個人看見的「真實」,都是用自己的方法呈現的面貌,所以每個人的看見,並不一定是一樣的。印證到自己經歷與遭遇的事務與經驗,的確滿與海森堡的觀點吻合的。
因此,在要誠實的訴說你看到的真實以前,必須要與你想訴說的對象,不管是對個人或團體,都必須做一件事:統一認識。讓每個人先從自己的觀點,談談對所要訴說主題所看見的「真實」,讓對方與自己有更相同的認識之後,才能進行更深入的探討與對話。
其次,要誠實的直話直說你發現的真實之前,需要了解你所說的真實,是用會增加對方的力量的方式,或是用削減對方的力量的方式。
「人人都需要覺得自己是有力量的。」心理學家維吉尼亞沙提爾(Virginia Satir)說:「因為有了這種感覺,才能肯定活下去。」所以,只要是你的直話直說,是以判斷的態度、或是以削減對方力量的時候,就很容易遭到防衛與抵抗,甚至會遭到報復與攻擊,因為若不是威脅到了對方生存的根基,則是你用比他還高的心理地位激發了逆反心理。
所以,在陳述發現真實的方向上,必須調整自己的直話直說的方式,先探詢自己發現的「真實」所蘊含的意義與價值;或先明白自己陳述這個觀點或意見,所要導引的方向或目的。其次與對方在這些意義與價值、方向或目的上,尋求交集與建立共同的認識。然後,以協助對方成長、增加力量的態度進行交流,才有可能進入敏感主題的討論,而不會引來逆反、防衛、或攻擊的態度與行為,直話直說才有可能產生效果。
第三,是凝聚一體感,讓自己與對方是站在同一陣線上,一起面對「真實」的挑戰。
有了這一體感,意味著進入了對方的心靈接納線,是被認同為「自己人」了。在這樣的基礎下,就比較容易建立信賴關係,進行面對真實的深度對話。
最後是要了解人性,如實的明白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人。
尤其,在對於事情完成的看法與作法上,就有很大的不同。有些人會認為自己想過了,事情就完成了;有些人則是認為自己說過了,事情就已經做完了;還有些人是認為事情做過了,就算做完成了;有些人則認為非得要親自肯定事情做成了,才算是事情做完了。這些差別,無關誠信,只是認知與價值觀上的差異而已。
更重要的是,在直話直說之前要認識到,克服缺點,是當事人他自己的修行功課。發揮人的長處,才是我們需要修練的功課。這並不是不考慮人的缺點,而是只有在他的缺點會影響到他的長處發揮的時候,才需要做出處理:讓長處發揮作用,而讓缺點不生作用。
切記,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剝奪別人克服缺點的學習功課!
是的,誠實的面對真實的情況,是進步成長的機會。也只有面對真實,組織才能創造績效。但是,人與人的互動之中,不是只有誠實的面對真實而已,還要考量還有許多層面,比如以對方為中心、陳述方式、互信程度、團體動力、…。面對真實是要直話直說,但是如何說更重要。更何況,所有的品德要求,是對自己的要求,而不是拿來對他人的判斷。
彼得杜拉克在有效管理者一書中,也如是說:「要使上司能展其所長,並不能以唯命是從的方式做到;應該以『以是為是、以非為非』著手,將自己的見地,用一種上司能接受的方式,向上司提出。」
在組織中,要塑造直話直說的信賴環境,必須先要建立以下的認知基礎:
首先,面對景況發生的時候,要先問的是,你看到的「真實」,是誰的「真實」?
因為,我們所看到的真實,並不是真實本身,而是真實根據我們用來觀察與探索它的方式呈現的面貌。哥本哈根的學派的物理學家海森堡(Heisenberg),在他《物理學與哲學》一書中,提出這個觀點。也就是說,每個人看見的「真實」,都是用自己的方法呈現的面貌,所以每個人的看見,並不一定是一樣的。印證到自己經歷與遭遇的事務與經驗,的確滿與海森堡的觀點吻合的。
因此,在要誠實的訴說你看到的真實以前,必須要與你想訴說的對象,不管是對個人或團體,都必須做一件事:統一認識。讓每個人先從自己的觀點,談談對所要訴說主題所看見的「真實」,讓對方與自己有更相同的認識之後,才能進行更深入的探討與對話。
其次,要誠實的直話直說你發現的真實之前,需要了解你所說的真實,是用會增加對方的力量的方式,或是用削減對方的力量的方式。
「人人都需要覺得自己是有力量的。」心理學家維吉尼亞沙提爾(Virginia Satir)說:「因為有了這種感覺,才能肯定活下去。」所以,只要是你的直話直說,是以判斷的態度、或是以削減對方力量的時候,就很容易遭到防衛與抵抗,甚至會遭到報復與攻擊,因為若不是威脅到了對方生存的根基,則是你用比他還高的心理地位激發了逆反心理。
所以,在陳述發現真實的方向上,必須調整自己的直話直說的方式,先探詢自己發現的「真實」所蘊含的意義與價值;或先明白自己陳述這個觀點或意見,所要導引的方向或目的。其次與對方在這些意義與價值、方向或目的上,尋求交集與建立共同的認識。然後,以協助對方成長、增加力量的態度進行交流,才有可能進入敏感主題的討論,而不會引來逆反、防衛、或攻擊的態度與行為,直話直說才有可能產生效果。
第三,是凝聚一體感,讓自己與對方是站在同一陣線上,一起面對「真實」的挑戰。
有了這一體感,意味著進入了對方的心靈接納線,是被認同為「自己人」了。在這樣的基礎下,就比較容易建立信賴關係,進行面對真實的深度對話。
最後是要了解人性,如實的明白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人。
尤其,在對於事情完成的看法與作法上,就有很大的不同。有些人會認為自己想過了,事情就完成了;有些人則是認為自己說過了,事情就已經做完了;還有些人是認為事情做過了,就算做完成了;有些人則認為非得要親自肯定事情做成了,才算是事情做完了。這些差別,無關誠信,只是認知與價值觀上的差異而已。
更重要的是,在直話直說之前要認識到,克服缺點,是當事人他自己的修行功課。發揮人的長處,才是我們需要修練的功課。這並不是不考慮人的缺點,而是只有在他的缺點會影響到他的長處發揮的時候,才需要做出處理:讓長處發揮作用,而讓缺點不生作用。
切記,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剝奪別人克服缺點的學習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