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02 10:12:09慢慢 (胡嘉琪)

哈利․波特 (Harry Potter) 與創傷

風靡全球的哈利波特小說與電影的第三集,「阿茲卡班的逃犯」,登場了讓哈利最害怕的催狂魔 (Dementors)。催狂魔是阿茲卡班監獄的獄卒,他們一靠近哈利,哈利就不斷重複聽到自己媽媽被伏地魔殺害之前的慘叫聲,於是哈利突然全身凍結而昏迷,任由催狂魔吸去他的快樂與生存渴望。但是催狂魔對於其他沒有經歷過失去至親創傷的霍格沃茲學生來說,並沒有同樣的傷害力,頂多是讓這些青少年覺得有點悶悶不樂與不舒服。

讀到這裡,讀者不難猜到,催狂魔在哈利身上引發的正是創傷後身心反應。一方面哈利腦海中不斷浮現過去的創傷回憶,同時,哈利的身心在過度激發的緊張害怕後,立即急速下降到過低激發的癱瘓與凍結,於是,哈利在第一次遇到催狂魔的時候就昏倒了。哈利所經驗的身心創傷發生在他只有一歲大的時候,即便哈利的意識層面不記得那目睹媽媽喪生的痛苦,他的身體卻永遠記得那極度的驚恐與無力感。

創作出這一系列小說的作者JK羅琳(J.K. Rowling)公開承認她曾經在歷經離婚、失業等人生最低潮時經歷過憂鬱症。而催狂魔,是她在憂鬱到谷底的時候所創造出來的角色。於是,大多數的人把催狂魔當成憂鬱症的隱喻。但筆者認為,催狂魔對於受過創傷的人所引起的反應已經超過一般憂鬱的症狀。我不知道羅琳在人生中有沒有受過身心創傷,但是羅琳對於催狂魔可以激起個人不同反應的描寫,卻正好生動地闡述了一般輕度憂鬱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差別。

在同一集小說裡,羅琳也生動地描述出一般的緊張與創傷後焦慮之間的差別。在上巫術課的時候,老師用幻形怪 (Boggart) 讓學生一個個練習如何面對自己最害怕的事物;每個學生在唸咒語的時候要一邊想像怎麼讓自己害怕的人事物變得好笑。幽默感是解除一般緊張害怕的最佳良藥之一。當哈利的朋友榮恩透過想像讓自己害怕的大蜘蛛每一腳都穿上溜冰鞋而無法走路時,榮恩也就解除了大蜘蛛帶給他的威脅感。但是,當哈利一站到幻形怪面前,幻形怪立刻變成催狂魔,讓哈利再次癱瘓凍結。這種因為面臨過極度創傷而由爬蟲類副交感神經所引發的身心反應,不是用簡單的開玩笑就可以破除。

這裡也帶出一個重點,一般沒有經過創傷的人可能會覺得受過創傷的人對具有挑戰性的事情都太小題大作。就像是哈利的同學們無法理解,他們可以用玩笑來改變的幻形怪,為什麼會這麼困擾哈利。生活中的一般刺激,考試、面試、上台演講,對一般人來說只像是幻形怪一樣會引起普通的害怕與緊張感,但是對受過創傷的人來說,這些事件卻可能變成催狂魔,逼著他們要做生死存亡的戰鬥。

哈利波特從魔法老師身上學到對抗催狂魔的保護咒語,就是要運用記憶中快樂回憶的正向力量。故事最後,哈利在時光倒流回去拯救過去的自己時能夠引出擊敗許多催狂魔的強大力量,就是因為他之前已經體驗到了有人成功擊退催狂魔保護他的勝利感。在現實的世界裡,雖然我們沒有咒語可施,但是運用身心靈對於安全、快樂、幸福的回憶或想像來對抗創傷後的症候群卻正是經過科學研究實證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