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28 14:14:39檸檬

卡蜜諾-驚訝的西班牙電影




我不知道卡蜜諾竟然是如此令我激賞,雖然在劇情上並非原創,跟日劇『一公升眼淚』有相似之處:都是一位正年直青春的少女得了無法醫治的疾病。但是在患病,醫治的過程中都有著堅強的意志力,來抵抗病魔。不灰心,不隨意就放棄的任何一絲絲還可以獲救的希望。然而他們的父母都是最愛他們的。尤其是母親的意志力更是如鋼鐵般的堅毅,給他們從信仰中的信心,好可以暫時忘卻疾病的煎熬。所以,劇情可能是雷同於其他模式,但是可以看到在這類似的電影中,主角的正面性真的是多給這荒廢的世界觀注射一劑萬靈丹。

劇情的部份恕我不再贅述,因為透過病情而傳達積極世界觀的電影到處都有,可能有些觀眾也在腦海中的抽屜有不少檔案。根本不需要我再次在這裡傳達一遍。不過一個業餘的影評人他發表的文章有部分的價值是因為他運用本身的經驗來詮釋感受,或著描述他在電影中所得到的靈感或看到的任何一處的敏感帶。如此的文章才帶有讓看過電影的同好者能有感同身受的共鳴,並且從內心的深淵中也同樣回應同頻率的響應。文章的價值就在這裡。真的,從前我很少看好萊塢以外的電影,從之前讀大學時,老師們總是教誨著同學說,好萊塢的電影是有一套劇本公式,幾乎每部類型電影都能夠複製,貼上,複製,貼上這套劇情,而搭配的不同品牌程度角色,來打造一部票房大賣的商業電影。換言之,電影的結果若不是回收資金,若不是在觀眾的腦海中種植公主與王子的甜美童話,若不是教導觀眾遇到複雜問題就拿出拳頭就一定能完美迎刃而解,若不是站立在帝國大廈的頂端就不是這世界的霸王。諸如此類的價值觀,當然不能完全就怪罪好萊塢的電影意識型態,可是現在的全球化以另一個角度看不也就是美國化。

在美國化極端興盛的現今,一部好萊塢的電影可以同時間翻譯成各式各樣的語言,電影標題,周邊產品:玩具,T-shirt...等等,販售到每一個有電影院的國家去,讓世界各地的人民像是頭上戴了一個有接受美國價值觀電波的安全帽,不斷的從美國本土發送統一格式化的程式,讓戴著安全帽的居民都變成肉體機器人,說話,作事都按照美式規格進行。從此美國變成日不落國。當然這都是我自我想像的畫面。不過這真的不是事實嗎?何謂事實,看得見的才算是嗎?還是被認為正確的才算呢?今天我若不順從主流思潮,就成為不正確不接受事實之人嗎?這個問題在我讀大學只喜歡看好萊塢電影,還尚未接觸過其他國家電影的時期,我是很單純的接受:電影本身應該要讓觀眾了解,有娛樂。而非只是拍了很多畫面就看不懂。那我花錢是要買看不懂嗎?還是買一個被當做藝術白痴的稱號?

但是當我隨著年紀,愛情還有許多因素接觸到非美國的電影時,這時真正感受到~哇~原來世界的寬闊不是我一顆腦袋可以想像的。一樣的故事由不同的國情飾演出來的味道大大的相異。演員的年齡所呈現的韻味,以及當地國家內在的文化涵養所表現出來的電影氛圍,真的是讓我大開眼界阿!這就像是我在大學時代只讀台灣小說或大陸小說,絕對不讀翻譯小說,但當我遇到村上春樹,我愛他。愛他所賜予的文字森林是那樣的錯綜複雜,是那樣的富含多元的食物鏈。對於孤獨的描寫,他既貼切又深入的,生動的又無可比擬的比喻寫至在頁面上。『龍卷風襲擊沙漠時,沙漠上到底存留著什麼?是牛骨還是仙人掌?或只有一粒砂子。』

昨晚去看的卡蜜諾也有這樣強烈的震撼。整部電影其實混雜著類似於『愛蜜莉的異想世界』那樣的電影食材於內。就是說卡蜜諾的想像力不隨著他疾病的攻擊而下滑或是變質。反倒他的想像力帶給他超乎想像的治癒力讓他能夠在開刀動手術之下,隨著一隻老鼠帶著他在醫院,在劇場,踩著滑板,拿著望遠鏡,佈置著屬於他個人的奇異空間。雖然都是以母親的強烈宗教感來終止這一切藍天海水,美好的秘密。不過他的秘密永遠都存放在父親送他的音樂盒-防盜箱-中。父親就是他的秘密寶盒。縱使外面看似美好的宗教造就他良好的人格特質,但他裡面生命的萌芽卻只能不斷的壓抑情感,跳舞,戲劇,青澀的戀愛。讓我反問自己:信仰的目的只是在壓抑嗎?還是在促進人的生活品質更好呢?看著女主角的媽媽一開始是非常享受信仰帶來的平安,到了最後似乎成為管制女兒成長和喪子之痛的嗎啡。是的,在西班牙這樣以聖母為國教的國家,可以看到導演似乎也在諷刺期望神能帶來奇蹟式的醫治,以及不公平。不公平,卡蜜諾一直讓自己成為非常有禮貌的小女孩,卻同時間也成為廚房裡被關在籠子中的老鼠;期待自己跟灰姑娘的遭遇相同遇到神仙教母,替他施展奇蹟。卻....

卡蜜諾有許多令人動容的情結,也許結束在溫馨的葬禮,會是好事!不過我自己感覺到我似乎也很久沒有讓自己的想像力用力的跨過那''NO Pass''的門閥,享受一處私人海灘。有吉他,有蔚藍的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