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ving25:陪伴
前天健走時,看到一名年約大學生的男生,似乎是陪伴著媽媽一起健走。行進間,或拍著媽媽的肩、或拉著媽媽的手、或依過身去和媽媽談笑。由於他們行走的速度比我慢,當我從他們身後穿越而過時,隱約聽到那名男生對媽媽鼓勵,要她維持健走的習慣。
當時我還蠻感動的,能看到年輕的孩子願意這般早起陪伴父母,實在是少見的現象了。
更早之前,我曾和老公一起到夢時代的伊甸按摩中心舒解身體的壓力,也看到一名大學生模樣的男生,扶著步伐不穩的媽媽進去按摩。他以有點羞澀的口吻問可不可以使用禮卷,當店員回答不行時,他微露慌張的神情,但仍先扶著媽媽坐在按摩床上,拜託店員先幫媽媽按摩,然後再去ATM領錢。
平常在大學上課時,見到學生一副自我中心的模樣,或因睡晚而遲到、或因懶散而無心聽課、或乾脆趴在桌上睡覺,少有認真聽講的學生,所以很難想像他們具有照顧雙親的能力。
然而如今見到這兩個例子,心中還是對於人性充滿正面的觀感,孩子平時表現再不如意,一但當他們發現親人病倒了,還是會發自內心主動的付出關懷。
只是,隔天再去健走,只見到阿桑一個人踽踽獨行,背影看似乎有些傴僂,不復昨日那般直挺有神。看來,男孩昨天只是一種鼓勵行為,以一天的陪伴,為媽媽未來長期的習慣打氣罷了。
那麼,那天扶著媽媽去按摩的男孩,未來也還會持續陪著媽媽去伊甸嗎?
過去,母親也曾經歷數次手術,我亦僅是利用課餘時間,陪伴她一、兩天,其餘時間幸有嬸嬸或母親的同修支援,所以嚴格講起來,我也沒資格去評議那兩位年輕的男生。
遺憾的是,父親總因過於重視工作,印象中,他並未親自留宿醫院照顧母親,僅是利用下班時間去探望。因而常從母親口中聽到一些對於父親的抱怨。
相較之下,我不知多麼幸福啊!母親、老公,甚至連婆婆都留宿在醫院給予我細膩的照料,我就像少奶奶般隨時有人陪侍在側,舉凡喝水、吃飯、如廁、洗澡……所有事情都不用親自動手,只要一張口要求,馬上有人幫我服務。住院期間,除了傷口的不適與吞藥丸的驚魂事件,我還蠻享受住在醫院的時光。
我一點都不寂寞,術後恢復期間,和家人說說笑笑、母親心庝的關懷、婆婆熱心的照料、老公愛心的呵護,都有助於我身心的愉悅,因而傷口的復原才能如此順利。
曾在醫院照顧母親時,看到不少可憐的病患,躺在床上哀嘆連連,照顧他的家屬也愁雲滿面,所以對於住院這一件事,一直有著傷感的偏見。萬萬沒想到,我的住院過程竟彷如度假,出院後身心都得到充分的滿足。
對我而言,身心雖然都如走出陰靄般以一種上揚的曲線感到圓滿,但還是能觀察到照顧者的辛勞。
體能狀況原本就不好的母親,除了在醫院未能得到充分的睡眠,回家為我和妹妹料理三餐,也令她更加疲累虛弱;重眠的婆婆在醫院每個一、兩個小時,就被我吵醒,陪我去如廁,看著她惺鬆的雙眼,心中滿是感激;平常睡眼不足就會鼻子過敏的老公,第一晚因為病房空調太冷,隔天就頻頻打噴嚏,幸而小姑和姑婿趕忙送來保暖的衣物,才讓他免於受寒而加重過敏現象。
今天午餐,他迎著陽光而坐,我看到他雙眼眼圈愈發黑沉,真心疼他這一陣時期來辛苦的照護。
目前,我無力做些什麼來報答他們,但會好好養病,維持健康,未來才能在他們需要幫助時,有能力施以回饋。
陪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陪伴者,必須放下自己的生活步調,完全以病人的需求為主,而且還得安慰病人,不讓他因為需要被照顧而感到無能或罪惡。如果照顧者表現出無奈,病人自己也會羞於求助,或者變相的以情緒來勒索家屬,導致雙方產生負面的情緒。
我之幸運在於,家人們都能以和諧愉悅的心情來照護我、鼓勵我,並且從頭到尾陪伴我。雙方在這個過程中,蘊釀出更加親密的情感。
我因家人們的關懷,得到許多正面的力量;也期許自己未來若成為一名陪伴者,也能如他們一般,以愛心、耐心及恆心,給予他們溫暖的力量。
下一篇:Raving26:同學會
我想或許大部分的時候,人們要獨自一人面對橫在自己面前的挑戰,但支持人們繼續努力不懈的,就是這些時間雖不長,但彌足珍貴的陪伴記憶了吧
我覺得陪伴不是單方面的給予,而是人與人之間雙方面的互動。
一個人願意付出一部分的自己陪伴在另一人身邊,另一個人則是願意分享一部份的自己,讓人接近,讓彼此的生命擁有共同的記憶。
陪伴果然是非常美妙的一件事啊
即使過程可能會發生什麼不愉快,我想人與人能有所交流,讓彼此能更加成長,對於那些曾有過的負面情緒,就非常值回票價了。
我的黑眼圈是天生的啦。老婆,別太在意。
對啊,大嫂健康,是我們共同的心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