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ving22:你要追求的「幸福」是什麼?
自從畢業後兩次應徵專職失利,對於人生所要追求的方向有了幾番轉折。
一來正視職場需求的轉變,二來深刻地省思自我的需求,現下很自得於半兼任半家管的生活。
也許看在某些人眼裏,覺得我所撰擇的生活實在可惜,似乎浪費了寶貴的學歷,可我一想到專職教師必須面對撰寫論文、處理行政、人際應酬以及升等的壓力,如此一來又有多少時間可以用來經營家庭生活?
時間對於每個人是公平的!每人一天只有二十四個小時,要如何分配這一天的時間,端看個人的抉擇。
我是一個很戀「家」的人,我所謂的「家」指的是親密的「家人關係」。無論是與自己的原生家庭,或者婚後的夫家,都令我有十分安穩的歸屬感,只要一和「家人」在一起,即備感和諧安寧,身心皆自在從容。
或許因為這份安心的感覺給我充足的力量,因而在穩定的經濟條件下,對於所謂的「社會成就」自然不再汲汲營營。
前幾天,和一位自雄女退休現在與我成為同事的老師聊天,她提起一位我們皆相識的友人不斷勸她要申請升等。同事笑說自己已經退休了,兼課也頗自在,何必升等?豈料對方卻反問她:為什麼不升等?
是啊!一般人可能認為既然有升等的條件,為什麼不升等?依常理,人們總希望自己的職等可以愈升愈高,可必須知道職等愈高責任愈大呀!頭銜愈響亮、收入愈增多,責任也就愈扛愈重呀!
但人們似乎只看到升等的利益,卻不易瞧見責任的重大;又或者只見得到名聲與利益,卻忽視(默視)了責任呀!更或者以為只要不斷的升等,距離「幸福」就愈來愈近呢?
常看到一種普遍的迷思,以為只要我擁有了□□就可以得到快樂與幸福,可是快樂與幸福真的是只要擁有了某項事物就可以得到的嗎?
《莊子•駢姆》有云:「夫不自見而見彼,不自得而得彼者,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適人之適而不自適其適者也。」其意是指人們往往無法看清「自己」,而只是一味的追隨他人;不去思辨「自己」所懷抱的熱情是什麼,而僅是去追尋主流價值所呈現出來的成就。因而即使追求到了大家都渴求的成就,心靈卻仍空虛;享受了大家以為擁有就能快樂的事物,但卻無法從心底感受到幸福!
亞里斯多德認為人終其一生,最高的目標就是要獲得「幸福」。醫術是為了健康、造船術為了船艦、經濟管理為了財富,而這些技藝都是為了「幸福」。幸福就是所有事物的最終目標,一切技藝、一切活動就是為了這個目的。
可是人為了活著,就必須工作以換取物資,然而曾幾何時「工作」主宰了人的生活,每個人所受的教育似乎都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並且以一份工作收入的多寡來評論一個人的能力或價值?!
再強調一次:時間對於每個人是公平的!每人一天只有二十四個小時。所以如果將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工作上,勢必擠壓生活中其他事情的分配。於是與家人之間的相處時間變少了,沒有休閒生活、只剩休息時間,除了專業缺乏其他興趣的培養,生活以工作為重心,其他事情都等有空再商量。
有個令人心酸的笑話是說一位父親只知道孩子橫躺的長度,不曉得他站著的高度,因為他早上出門前孩子還在睡,晚上回家時孩子已上床休息了。有一天他提早下班,孩子站在門口迎接他時,他嚇了一跳說:「哇!你已經長那麼大了!」這個笑話雖然誇張,但有多少人為了追求事業成就而錯過了陪伴孩子的成長時期,這卻是不爭的事實。
我不想去討論礙於經濟而不得不屈服於工時的問題,談得不好恐有流於「何不食肉糜」之嫌,所以我只想陳述「個人抉擇」這一件事。
在諸多現實問題的壓力之下,如何安排生活,如何在眾多選項中決定一個方向,這絕對可以操之在己,只是每個選擇都必須衡量其間的機會成本。了解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的喜好、認清自己的處境,一旦下了決定就不該心存僥倖或抱怨。
日片《愛的抉擇》是我個人很喜愛的一部電影,喜愛的並非是「愛情」這個議題,而是「抉擇」這一個觀念。
女主角光子是一個小小的文書公務員,一直很安於她的職務,雖然能力很受主管肯定,但她總不參與升職考試,即使主管好言相勸,她也無動於衷。劇情中有一位外貌和事業都很優質的男子(英治)追求她,但她發覺兩人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差異太大,所以分手了;後來她遇上了另一名在物流公司上班,連駕駛執照都沒有的男子(弘),並深深愛上了他。
這是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抉擇」,放棄了一個前程似錦的帥氣男子,選擇了一個前途無亮的畏縮男人。
然而這部影片正是要顛撲一般人的觀念,強調「個人抉擇」的意志。
光子非常清楚自己的人生態度,知道什麼樣的生活是「適合」自己的。她不在乎別人的眼光,不受一般社會價值觀念的影響,堅持過著自己的生活、走著屬於自己的步調。那份清明的自知與勇氣,是令我欽佩的。
知道什麼樣的工作自己可以「完全勝任」卻又「沒有壓力」,這不僅需要高度的自我認知更需要克服眾人的眼光。
一個人如果自我感覺良好,又無法抵禦社會價值的力量,往往會受到「頭銜」的引誘,一味地希望升職以取得高薪,過著物質充沛的生活,並以為「幸福」因此到來。可是這種只追求外在肯定與物質滿足的態度恐怕無法填滿內心的空虛,要知道那些以「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為晃子的故事,只是一場騙局。
正如人們都說「一旦考上大學就讓你玩四年」,結果考上大學後有一大堆高階的學問等著你學習;人們都說「一旦結婚了就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結果婚後有一大堆柴米油塩等著要面對;人們都說「一旦擁有了汽車、房子就可以過著美滿的日子」,結果有一筆貨款等著要你繳付二十年;人們都說「一旦有了孩子人生就有希望」,結果是奶粉、尿布齊飛,各種學費讓你喘不過氣來。
我非有意要去反對上述那些事例,只是想強調凡事絕對不是「從此以後就可以幸福快樂」這麼簡單,每一個「結束」都是一個「起點」,都在強迫你面對人生的另一個階段。
所以「幸福」並不是一個「靜止的狀態」,而是一個「不斷前進的過程」。
因而「方向」的選擇就非常的重要,選擇了「適合自己」的方向,即使挫折不斷也能保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幸福感,守護著我們前進的力量。倘若只是走在他人所要求的人生方向,即使獲得他人肯定的成就,應該也無法感到平靜與滿足吧!
那位一直要我同事升等的友人,似乎一直很不快樂。我每次遇到他,他都不斷在抱怨周遭的事物。沒考上研究所時,一直渴望考上;考上研究所後,抱怨各種研究所的要求;沒考上博士班時,一直渴望考上;考上博士班後,抱怨各種資格限制。好不容易取得博士學位,還是聽到他抱怨東抱怨西。最近聽到他勸說同事升等,並把升等視為理所當然,突然有一種荒謬感──他究竟要追求什麼呀?什麼才能讓他快樂一些呢?
他側面知道我在應徵某些大學時失利的事,還挺為「我」抱屈,據同事說他認為應徵一定有些黑幕,否則像「我」這麼優秀的老師,怎麼會考不上?聽到他這麼為我感到不平,實在不知該致謝還是傻笑?
我只能說,他可能永遠無法理解,我怎麼會安於當一位兼任老師,也或許他會認為:我真是個不知長進的傢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子:我能繼續現在的工作,就心滿意足了。
英治:難道你不想要試試看自己的能力嗎?不想受到人家的肯定嗎?
光子:我不想要勉強自己去迎合別人,現在的工作對我而言已經很足夠了。我對現在的生活也感到很滿足,不知道你是否能夠理解?
英治:任誰要跨出新的一步,都是需要勇氣的。
光子:不是這個樣子的。
英治:如果怕失敗而裹足不前,是無法成大事的啊!
光子:我知道你會這麼想,可是不是這樣子的。人家要怎麼想,是他的自由,用不著去辯白,我想順其自然就好。
英治:雖然非常的失禮,可是我問過御堂先生你的芳齡,聽說你應該已經過30了,再下去就很難有好機會了。
光子:現在這樣就好了。
英治:但是不會感到寂寞嗎?
光子:我不會感到寂寞。
英治:你很坦然面對自己嘛!
光子:謝謝!
上一篇:Raving21:快樂上學去
下一篇:Racing23:回到高雄了
不知為何,看了這篇讓我有種安心的感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