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02 08:17:29Luke

《華氏451度》:過往智慧的可貴



《劇情介紹》

在另一個時空的某個國度中,消防員的工作不是滅火,卻是點火。在甚麼東西上點火呢?書。他們的格言是「我們把書燒成灰燼,然後再去燒那些灰燼」。為何要燒書?因為書百害而無一利:「會擾亂人,讓人不善社交」、「小說會讓人們想過一種他們不可能過的生活」、「傳記寫的都是關於死者。(作者)寫到最後只想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讓自己與眾不同,高人一等」、「肝癌的書會讓抽菸的人害怕,所以應該燒掉」。消防單位所使用的隊徽是火蜥蜴,消防人員的領口上則繡了「451」,代表的是華氏451度,也就是紙張的燃點。

蒙塔格是一位即將升官的消防員,專長是找出民眾藏在家中各處的書,原本認為「書的魅力源於禁止閱讀」的他,卻在巧識於學校擔任實習老師的鄰家女子克萊莉絲後,對書本產生了好奇。一日,趁著妻子琳達熟睡之時,蒙塔格從隱密的角落拿出了一本書,開啟電視的照明功能後閱讀。書名是《塊肉餘生錄》,如初學閱讀的孩子般,他一字接著一字,唸出了第一章的章名「我誕生了」(I AM BORN)。

誕生,也是跟母體分離的開始。

自我意識的覺醒,使蒙塔格開始無法正常使用消防中心的鐵桿升降。又一次出勤,這是一位家中藏有圖書庫的婦人。她拒絕回答消防隊長的提問,卻朗誦出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牧師休•拉蒂默的遺言,也步上了同樣被燒死的人生結局:書本就是她的信仰。這場自焚讓蒙塔格確信要邁上擁抱閱讀的叛逆之路。

克萊莉絲的家被消防隊查封。蒙塔格找到了她,也幫克萊莉絲找出了她舅舅藏起來的朋友名單,並協助焚毀。克萊莉絲要蒙塔格跟她一起走:去到河流的上游,找到古老的蒸氣列車鐵路,沿著鐵路一直走一直走,就會找到書人的住居地。但蒙塔格不想躲藏,他想戰鬥,想在每一位消防員的家裡藏書,然後檢舉,藉此摧毀體制,兩人於是分道揚鑣。

琳達檢舉了蒙塔格藏有書籍,蒙塔格在燒書時也燒死了隊長,於是遭到通緝。在躲過飛天警察的查緝後,蒙塔格順著克萊莉絲的指示,來到了書人的住居地,並跟其他夥伴一同在大雪之中背誦著一本又一本書籍的內容,努力讓自己也成為一名書人。

《影評》

《華氏451度》是美國當代著名作家雷‧布萊伯利的科幻小說作品,由法國新浪潮名導楚浮於1966年搬上大銀幕。1920年出生,從小就喜愛閱讀的布萊伯利在青少年時期知道了納粹燒書及史達林逮捕、處決文人的行為,更在後來見識到了美國以反共與國家安全當藉口而將許多書籍列為禁書,進而監控與調查異議人士的作法,使得布萊伯利對政府侵害人權及言論自由的厭惡達到了高峰,進而於1953年出版了屬反烏托邦文學的本作品。

烏托邦一詞源自湯馬斯‧摩爾於1516年推出的同名書籍。在書中,摩爾以柏拉圖的《理想國》為雛形,建構出一個理想的、虛構的國度。而在科幻小說的範疇中,反烏托邦的作品多描繪一個表面看似理想和平,實則卻經常抹滅個人意志,以群體意識為依歸的世界。唯有透過個體的覺醒或造反,抑或外人帶來的價值觀衝突,其掌控系統才有可能被破壞,其居民才可能享有真正的言論自由,並邁向真正的和平。

以下分幾個主題來探討《華氏451度》。

一、電視

《華氏451度》中,電視成了政府用來控制人民的工具。透過跟觀眾的互動,政府表面上似乎說明了對個體性的重視,實則卻是以假裝鼓勵個體性的方式來消除個體性。劇中有一幕,琳達跟丈夫蒙塔格說自己要上電視了。不久後電視節目開播,劇中兩名男性每對話幾句,就會問電視外的琳達「妳覺得呢?」琳達覺得自己的表現很好,說不定可以成為女演員,然而這樣的手法立刻就被蒙塔格點破:國內說不定有二十萬名琳達,妳不過是其一罷了。當電視成為你的家人,當流行趨勢完全受政府所掌控,當太太絲毫不記得自己跟先生初識的時間跟地點,當他們一注意到你在課堂上跟隔壁變成了朋友就立刻把你們兩個的位置調開,當體制重視的是相同而非差異,當國家希望你服從以外甚麼都不用了解,人跟人之間的關係會變得虛假而有距離。楚浮透過了讓女演員茱莉‧克莉絲蒂一人分飾兩位女主角,來告訴觀眾人的命運並非既定,而是來自後天的教育與學習。而泯除差異化只是為了好控制,也是在粉飾太平,尤其電影結尾時,蒙塔格在電視上看見「自己」伏法喪命,觀眾這也才知道為什麼那個世界的大頭照拍的是背面而非正面:因為這樣才易於取代,因為個體並不存在,存在的是集體。

二、火

透過賦予消防員截然不同的功能,布萊伯利讓打火兄弟成了點火兄弟。在英文中,消防員一詞由fire跟man兩個字所組成,因此這樣的設定能夠引起使用英語的讀者會心的一笑。影片中的火殘忍又美麗,關鍵在於看見這把火的人是誰?對國民而言,火可以燒毀違禁品。對消防隊長而言「書中本無物,庸人自擾之」,放火燒之豈不快哉?但對覺醒後的蒙塔格及書人們來說,火只會帶來破壞,是政府箝制言論自由的可怕工具。在影片中,唯一能橫跨火焰的雙重功能的唯有蒙塔格。他先是燒書,後來也用同樣的火焰槍燒死了消防隊長,等於也燒掉了制度的象徵。在遠古的神話時代,普羅米修斯盜火,讓人類得以凌駕於自然界之上。這一把火是武器,是溫暖,也是智慧。火焰是僵化體制用來控制的工具,卻也是人類反抗精神的象徵。

三、書

顯而易見地,愛書的布萊伯利之所以會創作《華氏451度》,也是有感於電視出現以後,人們越來越喜歡這種充滿動感的,而且是垂手可得的刺激,從而逐漸喪失了將文字轉換為畫面的能力。因此在本作品中,書不但成為了遙遠的美好回憶,也是智慧的禁果。影片中有一段,消防隊長批評那些思考者、哲學家無不拚命要信徒相信「我才是真理,其他人都是傻瓜」、「這個世紀說人的命運是注定不變的,下個世紀又說人有選擇的權利」。這樣的批判看似無誤,其實卻也說明了人類的自由意志,因此書本也是自由的代名詞。再者,主角在遇到書人以後,其中一位衣衫襤褸的書人說自己是「君王」(他是《君王論》,The Prince),然後說「你不能從封面來判斷一本書的內容」,也就是不應以貌取人。腦裡儲存的智慧讓我們超越了自身的外貌,讓我們超越了肉體與服裝的限制。智慧並非來自個體,而是來自一代代的傳承,限制了言論的自由,你等於在扼殺人類之所以成為人類的能力,等於在扼殺無限的可能與美好的未來。

結語

《華氏451度》的烏托邦世界充滿矛盾:消防隊的隊徽是火蜥蜴,但觀眾從頭到尾並沒有看到一隻真的會噴火的蜥蜴,顯見乃取自其傳說意義,然而傳說不正是政府當局要燒毀的嗎?國家隨時要告訴人民「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卻只能用些撒謊的手段來證實自己的有能,更無法從外表看出一個人腦裡到底裝了些甚麼,於是控制其實只在表面,無法入心。甚至如果拉到一個更宏觀的角度,如《人類大歷史》一書所指出,人類的社會本就建構於集體的想像之上:貨幣、領土、國家都是約定俗成,都是一種想像。因此過往的智慧實則形塑了現在的我們,人類如無限巨大的沙漏裡的沙一樣不停累積,直到此刻。而我們的主角就是因為小說而開始有辦法思考,開始知道世界的真貌,開始有了分辨是非對錯的能力,開始有了幻想的能力,從而認知到了體制的荒謬與矛盾,從一介小人物、一顆小螺絲變成了故事的主人公。據此,我們可以清楚看見言論自由之可貴,追求事實真相之可貴。抹滅過去,抹滅任何體制覺得不中聽的東西,你就等於在抹滅自己的現在與未來。唯有擁有充足的言論自由,唯有讓時代,讓真相去驗證方法的對錯,並記取教訓,不停成長,人類才有可能不停自我超越,直到永遠。

(原文刊載於教育部人權電子報第8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