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9 15:39:20羅倫斯

鐵碗生銹

        我國公務人員考試報名人數與到考人數持續下滑,顯示「鐵飯碗」對年輕世代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據立法院預算中心的評估指出,2023年包含高普考、初等考試與軍人轉任公職考試等7類公職考試的到考人數已創下新低,卻同時推升錄取率至12.52%,引發對公職人員素質與施政效率的隱憂。過去公務員被視為經濟保障的穩定選擇,考試競爭激烈,但今時今日卻逐漸失去光環,年輕人追求多元職涯發展、尋求更具挑戰性的工作機會,寧願放棄「一生一職」的單一跑道,也要追逐屬於自己的職場理想。

然而,人力不足的現象對政府施政帶來的影響絕非只是一紙數字,而將在政策執行與公共建設推動上顯露痕跡。以攸關全民安全的建築工程領域為例,我國每年投入數千億元的公共建設經費,全仰賴具備專業知識的公務員來審核與執行。營建法規牽涉公共安全與社會成本,更需要資深且敬業的審查人員把關,才能防止工程品質不佳或建築安全漏洞。然而,目前不少縣市的建管單位人力缺口已逾四成,出現「一人當兩人用,初階人員當高階用」的困局。在這種超負荷工作的情況下,員工士氣與審查品質勢必大受影響,更可能造成惡性循環,導致經驗不足的年輕人難以堅持,最終選擇離職。人一走,缺口更大,政策推動與公共安全皆籠罩風險。

回顧臺灣經濟發展脈絡,1960年代起臺灣的工農比例與資本積累政策,讓農民普遍難以獲得充分收益,許多人選擇以「吃公家飯」或投入工業領域作為翻轉經濟困境的管道。當時的軍公教福利相對穩定,只要政府不倒便能確保終身飯碗。這種「鐵飯碗」印象在經濟高速成長的年代尤為突出。但社會結構的變遷與全球化競爭,漸漸顯現公部門待遇與福利的侷限;再加上年金改革、福利縮減以及部分政治意識型態上的對立衝突,公務員不再被視為最理想的長久職業,反而在外界的質疑和苛責之下喪失過往的榮耀與尊嚴!

公務體系的「青黃不接」絕非能以單一措施立即逆轉,卻是國家整體競爭力與社會品質的警訊。建築領域的缺人困境只是縮影,無論是都市更新、老屋防災、基礎建設與社會公共安全,都需靠專業的文官持續耕耘與把關。若缺乏充足的公務人員和傳承機制,未來很可能出現更多的大直損鄰案或危樓慘劇,無論是工程品質、審查效率還是政府威信都將面臨巨大考驗。

為了確保公務體系的效率與公正,為政者必須避免激化公務員與普通民眾之間的對立,以及避免將此作為政治操作的工具來獲取選票與利益。這種短視的行為不僅會損害公眾對政府的信任,也會破壞公務體系團隊的士氣和效能。相反,應該推崇正面的策略,重視公務員的職業發展和待遇,以促進其專業成長和提升施政質量。

參考新加坡的例子,該國政府將公務員的待遇薪酬設定在遠高於市場平均水平,此舉不僅提升了公務員職業的吸引力,也是其「養廉」政策的核心部分。這種策略有效地吸引了頂尖人才進入公務體系,保障了政府運作的高效率和高透明度,並且增強了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和尊重。在制定公務員薪資和待遇政策時,也應該考慮到這些因素,以確保能夠吸引並保留有能力的專業人士,進而為國家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公務員體系不僅需要合理和具競爭力的薪酬,更需要一個公平和尊重的工作環境,只有這樣,公共服務才能真正達到高效、透明和廉潔的理想狀態,為社會帶來持久的福祉與繁榮。若只是為了短期選票利益而操弄公務員與民眾的對立,最終將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真正受害與吃虧的還是人民!

*作者為時事觀察員

本文來自風傳媒 觀點投書:當鐵飯碗生鏽劣幣驅逐良幣,人民終究受苦果!

上一篇:語重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