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12 00:01:24星空之下

旁觀者

最近有兩件事觸發了我的一些想法,寫下來跟大家分享:

結婚到底是兩個人的結合?或是兩個家庭的結合?

外籍友人說:結婚前就要和伴侶說清楚規則,什麼事是父母不應該插手的,例如子女的教養問題,在還没有達成共識之前,寧可不結婚,不生小孩。

外籍友人在台灣工作,也成了台灣女婿,獨立面對老婆的家族,還能持守他的"原則",真令人訝異。

反觀我的另一好友,剛生產完住在坐月子中心,面對婆家長輩的過份關心,過度熱情,即使覺得不適應,仍舊選擇隱忍不說,表面上看似平靜,其實內心滿腹委屈,孩子還小,和公婆之間就有許多教養觀念上的差異,不敢說又能忍耐多久呢?

也許這就是東西方教育哲學觀的差異吧!

西方教育重視個人,鼓勵個人表達自己的想法。視個人為獨立成熟的個體,在相互尊重的氣氛下,可以說出自己的意見,溝通是理所當然的,不會被視為是破壞關係。

東方教育重視家庭,個人的想法不得與長輩的想法衝突,否則會被定義為不順服,不聽話,不孝順。

但是如果孩子已經成年了,為什麼不能放手讓他們自己做決定?結婚是兩個成年人願意共組一個新家庭,這個家庭裡的一切"規則",豈不是該由這兩人一起決定嗎?不放手怎能讓孩子獨立呢?不獨立的父母怎能教養出獨立的孩子呢?

其實我很想勸好友說:多愛你自己一點,何必老是為了體貼他人而委屈自己?覺得公婆有什麼不妥就勇敢說出來,或是透過先生去溝通,隱忍只會使自己不開心,孩子是最敏感的,媽咪不開心,怎能期待孩子會開心呢?

當然,這是考驗丈夫的智慧時刻,他能不能察覺出妻子的情緒?能不能設法分擔或解決妻子的壓力?能不能擔負起溝通的重任?或者只是丟下一句:没事,你想太多了!

不可諱言地,我見過很多丈夫都是屬於後者,這些"媽寶"們的表現真是令許多妻子為之氣結。

聖經裡對婚姻的教導是:當兩人要結婚時,就必須"離開父母,成為一體",意思是夫妻雙方都必須離開各自的原生家庭,另外組織一個獨立的新家庭。雙方都要有共識:現在這個家庭的重要性應該大於我的原生家庭,眼前與我共組家庭的這個人,比我的原生家庭更重要。所以,丈夫要先愛自己的妻子,妻子才能無怨無悔地敬重並順服她的丈夫。這真的很難做到,畢竟與伴侶認識的時間遠不及原生家庭的家人。許多婚姻衝突都是由此展開,所以聖經裡的教導可說是直指問題的核心。

婚姻需要"委身"才能持久,任何人都無法一直堅持己見還能維持婚姻的和諧。進入婚姻的兩人是向神委身,因為神愛我,所以我也願意用這樣的愛去愛我的伴侶,不論何種境遇,都能不離不棄,那才是完成了委身的誓言。

20130411

 

 

 

 

上一篇:無法不催淚

下一篇:說說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