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天才為何物──斜線堂有紀『ゴールデーンタイムの消費期限』
國小便展現出過人文采的「天才作家」綴喜文彰,出版三本小說大賣,上了高中後陷入創作瓶頸、多年未曾出版新作。苦惱於寫作低潮的他,一日透過編輯得知自己受邀加入一個國家計畫,計畫內容一概成謎,唯一的保證是:「只要參加這個計畫,絕對可以再寫出傑作。」
除了寫作人生別無目標的綴喜毫不猶豫地加入了「レミントン・プロジェクト」(雷明頓計畫),搭上直升機被帶往未知深山中的設施。在為期十一天的計畫結束前不能離開的設施裡,等著的是同樣也被召集來的另外五名年紀與綴喜相仿、年紀輕輕便在各自的領域展露頭角的天才們——天才料理人真取智之、天才小提琴手秋笠奏子、天才日本畫家秒島宗哉、天才將棋棋士御堂將道、天才新銳電影導演凪寺エミ。看著談起自己的專長時容光煥發的眾人,早已失去創作力的綴喜自卑不已。
幾人原以為是讓不同領域的年輕才華進行交流、從中獲得刺激的閉關合宿活動,但若是如此沒必要這麼大費周章,甚至動用國家計畫。等到計畫內容揭曉,眾人啞口無言,也不得不面對最不忍直視的事實:不只綴喜,在場所有人都是曾曇花一現、卻早已久久無法突破瓶頸,只是在吃從前榮光老本的「前・天才」。而「雷明頓計畫」的全貌,正是想結合他們過去累積的實力與名聲,與名為「雷明頓」的AI合作,打造出能在世界大放異彩的完美藝術。
雷明頓將提供食譜、演奏範本、作畫構圖、分鏡指示以及寫作大綱與細節,他們只要按照AI演算過後符合大數據分析的「大眾喜好」「評論家喜好」方針進行創作。有AI提供的完美設計圖、搭配天才們的執行力,絕對能輔助陷入瓶頸的眾人突破現況、更上一層樓。
這群「前・天才」、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失去曾經信手拈來的靈感的人、比起才華更依靠努力苦練而成的人、家學淵源於是只能逼迫自己符合期待框架的人、只能借助既有題材無法憑空創作的人⋯⋯一度被捧成「天才」的少年少女們比誰都更心知肚明:自己從來都不是天才,只能在眾人追捧下拼命假裝。但如今「天才」榮光的老本逐漸消耗殆盡,推出的新作再沒有好成績就要淪為笑柄、再輸一場比賽就要被除名,面對如此退無可退的局面,「雷明頓計畫」不止是他們的救命稻草、更是一躍重回「天才」舞台的大好機會。
然而接受「雷明頓」的幫助意味著什麼,他們也比任何人都清楚。
接受雷明頓的輔助、重拾天才的身分,從此一輩子成為雷明頓的影子;利用雷明頓這麼一次,度過眼前的危機、之後再靠自己的實力走下去,若是再次走下坡,就更證明了自己真正失去了才華;當然也可以拒絕雷明頓計畫、靠自己繼續努力,但此刻的自己真的還有能力突破嗎?借助AI的力量算是作弊嗎?就算是,想要延長天才的「消費期限」,難道有錯嗎?
──「失去才華的我,還有活下去的意義嗎?」──
斜線堂有紀的『ゴールデーンタイムの消費期限』(黃金時期的消費期限)提出了一個無比殘酷的問題:何謂「天才」、或者說,何謂「才華」?
是與生俱來的天賦、經驗的累積、苦練的技術、努力的結晶,或者是綜觀所有條件與資源做出最佳選擇的判斷?我們用「天才」這樣籠統粗暴的框架,扼殺了多少可能性?
在「雷明頓計畫」度過的十一天,就像一場短暫卻絢爛的夏令營,綴喜等人各自的掙扎與抉擇、彼此的猜疑與建立起的情誼,以及面對「雷明頓」的同時、不得不重新審視自我的血淋淋剖析,那些外人看來絲毫不重要、只有身為創作者才能懂的掙扎,一字一句都是往心上扎的針尖。
陪著他們一起過完這十一天,即使最後的結局不盡如人意,誰又忍心責備他們的決定。
畢竟人生還是自己的。放下的與背負起的同樣沈重。
斜線堂有紀是抱著什麼樣的心情寫下這樣的故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