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故宮】鎮院國寶【范寬〈#谿山行旅〉、郭熙〈#早春圖〉、李唐〈#萬壑松風〉】
2021.10.16
一大早出發 我們來到故宮看展覽
#
#
為了【鎮院國寶】特地來故宮看展
#
#
我們是第2組進場的參觀民眾 趁著人潮未到 趕緊拍燈箱上的圖畫
之後 這裡就是滿滿的人潮 再也有沒有空景可以拍照了
#
#
每一幅畫都拍張照片
#
##################################################
我們還看了其他的作品
這些作品都受到【范寬〈#谿山行旅〉、郭熙〈#早春圖〉、李唐〈#萬壑松風〉】的影響
原來 古人也是會模仿的 好的作品 終究是大家臨摹的對象
#
#
如果不放在一起看 很容易誤認的
#
#
有比較 就能更清楚差異 看到這些教學圖片 受益良多
#
#
拍了幾幅喜歡的國畫作品
#
#
媽媽沒有研究這些作品 純粹就是欣賞 看到喜歡的就拍下來 XD
#
#
真的很像吧!呵呵!!
#
################################
在網路上找了一些介紹的圖片 資料 留下紀錄
################################
【展覽概述】
范寬(約 950-1032 後)〈谿山行旅〉、郭熙(約 1023-1087後)〈早春圖〉、李唐(約 1049-1130 後)〈萬壑松風〉一向有故宮「鎮院三寶」的美譽,也在 2012 年 3 月由文化部核定公告為國寶級古物。這三件巨幅立軸,分別代表了北宋「巨碑式」山水畫的典範,雖非全然地模仿真境,但卻是通過對自然的靜觀與體悟,重新組織凝聚而成的理想山水典型。
根據畫上紀年來推算,時代最近的〈萬壑松風〉(1124),距今已經 897 年,〈早春圖〉(1072)距今長達 949 年,〈谿山行旅〉雖然沒有紀年,但作品年份更已超過千年。考量三件國寶的年代久遠、絹本質材脆弱,為了加強保護珍貴古物,減少被光線照射的時間,每次展覽至少必須間隔三年以上,而且展期不能超過 42 天。今(2021) 年 10 月 6 日 至 11 月 16 日,故宮特別在北部院區即將進行整修工程前,規劃推出「鎮院國寶」重磅特展,距離前次「國寶總動員」(2011)三寶合體展出,已經是十年前的往事了,非常值得拭目以待。
本次於展出三件鎮院國寶之外,也闢室選展受三家風格影響的九幅繪畫,時代橫跨元代到民國,各幅均呈顯了後人汲古創新的時代風貌。這些後世追仿的實例,不僅具體而微地勾勒出三家畫風的傳續脈絡,也更確立了范寬、郭熙、李唐在山水畫史上的崇高地位。在展區內,並會循環播放三件國寶的 8K 超高畫質影片,以及「走入畫中」多媒體藝術、「筆墨行旅」動畫影片等。透過上述豐富多元的展示規劃,相信當國寶劇跡重現眼前時,必定能充分滿足大家對於三寶飽遊臥看、鉅細靡遺的觀展願望。
###############################
###############################
范寬是出身於陝西華原的平民畫家,
他以獨到的自然觀察力,
創造了令人無比震撼的恢弘巨障。
密密點畫的筆觸,
彷彿鋪天蓋地的雨點。
那道從天而降的懸絲瀑布,
為半掩於樹林中的古剎,
敲擊出最清亮的梵音。
在渺小旅人和驢隊的背後,
巧妙地潛藏著范寬的簽款。
千載以來,始終默默無名,
孤寂地向人們訴說著一段谿山行旅的絕妙故事。
#
【范寬〈#谿山行旅〉】故宮的影片介紹的截圖說明
為了讓妹妹在展覽現場確認影片中的重點是否都看到了
媽媽只好截圖做紀錄 後來 影片被刪除了
幸好 有這些資料備存 日後也可以查閱
#
#
右側的一線瀑布,
從山坳處傾瀉而下,
襯托出主山高聳的氣勢。
#
#
近景巨石的後方,
有一道貫穿東西的山路。
#
#
一路馱負重物的驢隊,
由兩名行旅驅策著,
由右向左,緩緩前進。
#
#
范寬把自己的簽名,
巧妙地藏身於驢隊後方的樹隙間。
#
#
范寬描繪山石的筆法,
大抵是以中峰短線,
#
#
千筆萬筆,逐層疊塔,線條的方向也並不一致,
下筆時而感覺隨興。
#
#
後人形容范寬這種筆觸,
稱為「雨點皺」
頗能傳達〈谿山行旅〉用筆的特質。
#
#
遠景的山頭,
遍布著以濃墨點畫的灌木叢。
#
#
中景濃密的樹林深處,
露出幾截寺廟的屋脊。
#
#
沿著溪澗的山徑上,
一名行腳僧人,
正欲前往朝拜。
#
#
〈谿山行旅〉是范寬存世唯一的真蹟,
也是他長年觀察自然,
對山水有深刻體悟之後,
再以自己獨特的方式,
創造出來的「巨碑式」山水鉅作。
#
#
此作完美投射出畫家面對大自然的謙卑與敬意,
千年來都被尊為是北宋巨碑山水的典範,
也影響後世至為深遠。
#
################################
郭熙是北宋的宮廷畫家,
也是繪畫理論家。
郭熙在1072年畫的〈早春圖〉,
是他存世最經典的山水鉅作。
這幅畫描寫初春時節,
瑞雪剛剛消融,大地逐漸復甦的景象。
畫中有實體的山川、林木和建築,
也有無固定形象的縹緲雲氣和潺緩流水。
替乍暖還寒的初春,
留下了一頁處處生機的篇章,
完美地營造出
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理想山水。
#
【郭熙〈#早春圖〉】影片截圖記錄
#
#
前景兩棵高大的松樹,與分布在山間的各種雜樹,
在早春時節,很多都尚未發芽。
#
#
枝椏下垂的模樣,
像極了螃蟹的足跟爪,
#
#
在薄霧瀰漫當中,隱約可見山巔上,
分布著宏偉的殿宇樓閣。
#
#
幾重瀑布,沿著建築物下方的山坳,
層層流瀉而下。
#
#
畫幅左方,下垂的樹枝底下,
郭熙以楷書寫了一行小字。
#
#
「早春壬子年郭熙畫」,
字上並紟有「郭熙筆」長方印。
#
#
畫面左方,
也有流泉從遙遠的平野緩緩延伸過來,
#
#
泉與瀑的交會處,
匯成了一道橫貫畫面的川流。
#
#
〈早春圖〉裡,一共畫了13個人物。
#
#
畫面左下方
一艘蓬舟剛剛停泊靠岸,
登岸的是築居在水濱的一家人,
#
#
有懷抱小孩的母親,
跟隨在旁的小孩,
以及擔著行李的童僕。
#
#
而主人眷養的小狗,
已興奮地搶在眾人面前,
快速朝家門奔馳。
#
#
在這片廣裘山水間活動的人物,
還有正在撐簥行進的舟子與漁夫、
#
#
挑擔跨過木棧橋的主僕,
#
#
以及走在蜿蜒山徑上的行腳僧。
#
#
郭熙在1072年畫的〈早春圖〉,
是他存世最經典的山水鉅作。
這幅畫描寫初春時節,
瑞雪剛剛消融,大地逐漸復甦的景象。
#
#
畫中的實體的山川、林木和建築,
也有無固定形象的飄渺雲氣和潺緩流水。
替乍暖還寒的初春,
留下了一頁處處生機的篇章,
完美地營造出可行、可望、
可游(遊)、可居的理想山水。
#
###############################
李唐是南北宋之間
一位承先啟後的重要人物,
他在北宋末年畫了〈萬壑松風〉圖。
這件作品雖然也屬於巨碑式的構圖,
但是和〈谿山行旅〉、〈早春圖〉不同的是,
畫裡面並沒有點景人物或建築物,
也刻意縮小主峰,
擴大近景樹石的比例,
使近景松林和觀眾的距離拉近。
讓你彷彿置身在深山幽谷當中,
可以靜靜地傾聽微風吹拂過松葉,
並且結合溪澗裡湍泉奔流的聲音,
成為一幅繪畫和音樂和諧奏鳴的交響曲。
#
【李唐〈#萬壑松風〉】影片截圖記錄
#
#
山間幽谷裡,
十數棵蒼翠茂盛的松樹,
盤根錯節地生長在岩坡上。
#
#
濃墨勾畫的松枝,
還殘留有青綠色的顏料,
樹幹及岩石表面,
也染上褐色的珠石。
#
#
李唐畫岩石的方法和山壁一樣,
都是運用毛筆的側鋒,
教上濃墨快速畫出。
#
#
由於力道強勁,
看上去很像用斧頭去劈砍的效果,
後人逐將這種線條命名為「斧劈皺」。
#
#
在這幅畫裡,
畫家將自己的簽名和時間,
鑲嵌在遠方的山峰上。
#
#
他以小字體寫「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陽李唐筆」,
時值西元1124年,作畫那年,
李唐約已76歲高齡了。
#
#
兩旁的山坳裡,幾道細細的泉瀑。
順著下降的地形,
形成的一層一層湍急的水流。
#
#
#
#
流水本無定形,
李唐以長短交織的弧線,
模擬出各種水流的樣態,
極得盤旋動盪的美感,手法令人驚嘆。
#
#
李堂在北宋末年畫了〈萬壑松風〉,
這件作品雖然也屬於巨碑式的構圖,
但是和〈谿山行旅〉、〈早春圖〉不同的是,
畫裡面並沒有點景人物或建築物,
也刻意縮小主峰,擴大近景樹石的比例,
#
#
使近景松林和觀眾的距離拉近,
讓你彷彿置身在深山幽谷當中,
可以靜靜地傾聽微風吹拂過松葉,
並且結合溪澗裡湍泉奔流的聲音,
成為一幅繪畫和音樂和協奏鳴的交響曲。
#
#
鎮院國寶【范寬〈#谿山行旅〉、郭熙〈#早春圖〉、李唐〈#萬壑松風〉】的紀錄 到此結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