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4-14 12:10:00Louis
文人與女人
友人在看完「給愛德華說」一文之後,留下了以下的疑問:
「沒錯,文學是一種熱情
可是為什麼受批的是十八世紀以降的”女人”呢?
希望你能簡短說明,我就不用去翻那本書了」
原來電腦也會騙人,明明打進去的是「文人」,在不同的螢幕上觀看,也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不過這文人和女人之別,我可是第一次意識到。古今中外講到文人,一定先想到男人,是不是女人反倒不是那麼重要的事。所以朋友替女人抱不平也算是有原因的,畢竟看到文人,就想到「文人」所呈現的意指,那麼錯把張良當馬良也是情有可原的。套句英國文化批評家史都華‧霍(Steward Hall)的話:「絃外之音比起意指本身要來的重要的多了。」﹝What is not said is actually as important as what is said in an image.﹞
說到這文人和女人之間的愛恨情仇,我自己也有一段風流韻事。雖然我既不是文人也不是女人,不過我可是深深受到文人的影響。早在唸文學之前,我就發現我的手掌心上有一個字謎﹝自迷?﹞。話說我的職業線和戀愛線上交叉之處清楚地寫了個「文」字。我也一直認定著這文字代表著連我也沒辦法會意的神秘力量在裡面。不過在我這友人﹝文人?女人?﹞穎說燕書的誤會之下,反倒點醒了我!多看了幾眼手上的天書之後,原來讓我執著的不是「文」人,看起來到比較像是個「女」人呢!那一撇之差意思可真的是差很多,是不是間接地暗示著我該改唸女性主義呢?
說到這「文」、「女」二字一撇之差的情形,中文上其他的例子真的很多,想想到是沒有人拿這些來研究一下。畢竟中文是圖樣文字,這一撇一橫長之間的差異真要清楚釐清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情,別說什麼,一旦書寫的速度加快,或是草寫的情形產生,哪還有人分辨得出來寫的是什麼呢?更何況,文字本身的演變歷史本來就存在著由繁化簡、由簡化繁之間線條交錯的情形發生,所以由此推論,這或橫、或曲、或斜、或長的線條之間,或許早就存在著某種武斷的意義了。這種情形對於西洋語言學來說早就是研究的重點了。西洋的語言學是以語音差異來區分文字的存在。可是在答悉達先生(Derrida)的解構之下,早難以自圓其說了,那照這樣看來中文是不是也應該來個解構一下呢﹝請詳見「向答悉達致敬」一文﹞?換句話說,這文與女兩字的存在而且相互差異,正是因為其中某個不知名的原因所造成的?那她們二字分家之前又有什麼樣的糾結呢?
說了這麼多的五四三,總得言歸正傳。愛德華說﹝Edward Said﹞對於後殖民主義最大的貢獻就是他在東方主義一書中所接櫫西方對東方一成不變的想像。所謂的十八世紀以降﹝可以上接至希臘時代﹞的西方文人那可真是會想像,不僅對東方的想法總是以落後、腐敗最為基調,更是時常加油添醋,創造新的意象,即使他們可能從未駐足東方。古今中外的文人和女人不正也是如此?文人筆下最多的描述對象就是女人,但是女人卻很少成為文人而為自己發聲,那麼我們對於女人的看法又有多少的想像呢?
給友人、文人、女人之PR
「沒錯,文學是一種熱情
可是為什麼受批的是十八世紀以降的”女人”呢?
希望你能簡短說明,我就不用去翻那本書了」
原來電腦也會騙人,明明打進去的是「文人」,在不同的螢幕上觀看,也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不過這文人和女人之別,我可是第一次意識到。古今中外講到文人,一定先想到男人,是不是女人反倒不是那麼重要的事。所以朋友替女人抱不平也算是有原因的,畢竟看到文人,就想到「文人」所呈現的意指,那麼錯把張良當馬良也是情有可原的。套句英國文化批評家史都華‧霍(Steward Hall)的話:「絃外之音比起意指本身要來的重要的多了。」﹝What is not said is actually as important as what is said in an image.﹞
說到這文人和女人之間的愛恨情仇,我自己也有一段風流韻事。雖然我既不是文人也不是女人,不過我可是深深受到文人的影響。早在唸文學之前,我就發現我的手掌心上有一個字謎﹝自迷?﹞。話說我的職業線和戀愛線上交叉之處清楚地寫了個「文」字。我也一直認定著這文字代表著連我也沒辦法會意的神秘力量在裡面。不過在我這友人﹝文人?女人?﹞穎說燕書的誤會之下,反倒點醒了我!多看了幾眼手上的天書之後,原來讓我執著的不是「文」人,看起來到比較像是個「女」人呢!那一撇之差意思可真的是差很多,是不是間接地暗示著我該改唸女性主義呢?
說到這「文」、「女」二字一撇之差的情形,中文上其他的例子真的很多,想想到是沒有人拿這些來研究一下。畢竟中文是圖樣文字,這一撇一橫長之間的差異真要清楚釐清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情,別說什麼,一旦書寫的速度加快,或是草寫的情形產生,哪還有人分辨得出來寫的是什麼呢?更何況,文字本身的演變歷史本來就存在著由繁化簡、由簡化繁之間線條交錯的情形發生,所以由此推論,這或橫、或曲、或斜、或長的線條之間,或許早就存在著某種武斷的意義了。這種情形對於西洋語言學來說早就是研究的重點了。西洋的語言學是以語音差異來區分文字的存在。可是在答悉達先生(Derrida)的解構之下,早難以自圓其說了,那照這樣看來中文是不是也應該來個解構一下呢﹝請詳見「向答悉達致敬」一文﹞?換句話說,這文與女兩字的存在而且相互差異,正是因為其中某個不知名的原因所造成的?那她們二字分家之前又有什麼樣的糾結呢?
說了這麼多的五四三,總得言歸正傳。愛德華說﹝Edward Said﹞對於後殖民主義最大的貢獻就是他在東方主義一書中所接櫫西方對東方一成不變的想像。所謂的十八世紀以降﹝可以上接至希臘時代﹞的西方文人那可真是會想像,不僅對東方的想法總是以落後、腐敗最為基調,更是時常加油添醋,創造新的意象,即使他們可能從未駐足東方。古今中外的文人和女人不正也是如此?文人筆下最多的描述對象就是女人,但是女人卻很少成為文人而為自己發聲,那麼我們對於女人的看法又有多少的想像呢?
給友人、文人、女人之PR
下一篇:細菌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