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07-22 21:11:07koone
淡然中的沉重─讀琦君《橘子紅了》有感
讀琦君的書總覺得有陣桂花的暗香,不知是窗外那株桂花真的綻放,還是記得第一次和花香翻卷的遠久回憶。
如同淡淡花香,琦君底下的感情書寫出來也是那麼清淡,人物的好惡全隱入時潮中的無力與奈何。
橘子紅了說的是一個作填房的小ㄚ頭,她怎麼在數橘子時等待著未知的老夫,又是怎麼在喫梨時體認到愛情的朦朧與不可,終究一生為生個子嗣而嫁人,死也是跟著無緣的孩子。半年多的光陰,過完秀芬的餘生,了斷周平的情意,浩浩蕩蕩生離死別,百餘頁,琦君道盡。
奇妙的是,掌控秀芬的一生,五百金買斷她未來的大媽,琦君並不苛責,開口閉口是那位慈悲,一氣就心痛的老婦。越向火坑時節,橘子越發香甜,周家更是熱鬧,反而襯出秀芬燭下的沉思、無語的淒涼。書中類似的反襯,似乎想要點破那老婦人的殘酷,慈悲讓一個一八年華的姑娘坐守燈下只為一晚遠歸而年歲足以任其父親的丈夫回來圓房,圓房後丈夫離去,在帶著自己領進門的姑娘念經老此殘生,再就爭氣的生個孩子,她也可藉此煞煞二房交際花的霸氣;慈悲笑容下的想法,琦君從未點破,只是猶她筆下的書顏,可發覺還是個噬人的社會,只不過魯迅點出了,琦君卻故意隱了去。
那未來去的匆匆的丈夫,教書先生口中的正人君子,在京城任官的那位,琦君並不斥責他的角色。只不過說他很慈愛,總是為了子嗣,女人對他而言亦不過是橘子紅時的嚐鮮。他的罪惡在哪?琦君將這深思交給讀者,回歸給時代。但在秀芬死時,那封短信,將假面目撕破,顯出躲在規矩後以道德為衣的獸性一面,自然寫來也是淡。
至於那位不能不愛的周平,負責牽出秀芬的情愫,然後在還未發展時切斷遠走,他的個性與其說是讀書人的脾氣,倒不如說是點出當時讀書人怯懦的一面,不願就此罷休,卻無勇氣反擊,自然只有逃,然後自憐。
秀芬則處在一切都是命的原則下了一生,面對愛情她是無知也無措,徬徨著是歸於年老的丈夫懷中還是才情洋溢的小叔,所以吩咐信中都要添幾筆問候,這無法怪她的猶豫,所以壓箱底的是不得不分離的戀慕,浮現生活的是問君歸期的怨婦人。
幾人心腸,幾許糾結,房裡蠟燭是徹夜燒盡孤夜,琦君以「我」穿越各角,窺探眾人心思,然而面對這樣的盤根錯雜,琦君真正的意喻為何,卻像她書中青紅不濟的年齡般曖昧難測。
這書翻來隨性,字行中的沉浮與沉重,風一來就化了去,人性在社會下顯的如此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