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21 02:03:45 布丁

外來種蚯蚓 入侵全台 成大客座副教授鄒曉明呼籲正視危機並研討因應之道

【台南訊】台灣介於亞熱帶與熱帶地區,島上多樣的生態系及植物林相,因此也孕育了許多的動物,但由於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許多地區的生態已經面臨極大的壓力,生存在土壤中的蚯蚓亦不能倖免。國立成功大學生物系客座副教授鄒曉明,昨(九)日在該校生物系館嚴正聲明適應力與繁殖力超強的外來種蚯蚓—熱帶環毛蚓已經入侵全台灣,呼籲社會各界、研究機構等相關單位應正視牠所引發的生物多樣性環境遭受破壞之危機,以及對大自然的氣候所造成嚴重的影響,並集思廣益、研討因應之道。

去(九十一)年應聘在成大擔任客座副教授鄒曉明,昨日九日上午十時在成大生物系系主任麥愛堂、侯平君教授的陪同下召開記者會指出,外來種蚯蚓—熱帶環毛蚓已經入侵屏東墾丁南仁山巴沙加魯溪的北邊,加上之前台大教授陳俊宏在宜蘭、台北、桃園、新竹等地陸續發現外來種蚯蚓(P. corethrurus),研判外來種蚯蚓—熱帶環毛蚓已經遍佈全台。長久之後,外來種蚯蚓—熱帶環毛蚓將有可能消滅所有的本土蚯蚓,對生物多樣性的大自然環境將形成嚴重的浩劫。

鄒曉明客座副教授進一步指出,遭受外來種蚯蚓入侵的屏東墾丁南仁山巴沙加魯溪的北邊,蚯蚓的數量增加到八倍數以上,也就是由原來一平方公尺僅五十隻蚯蚓的數量,遽增為四百隻到六百隻。在同一個挖掘地點發現,挖掘到新紀錄的外來種熱帶環毛蚓P.corethrurus數量非常多的地方,其他本土的蚯蚓之數量就較少,甚至無法找到,顯示已嚴重影響本地原生種蚯蚓的生存環境,進而壓縮原生種蚯蚓的生存空間。

熱帶環毛蚓P. corethrurus 原產於南美洲,適生存於熱帶氣候,由於繁殖力強及適應力佳,又能抵抗惡劣環境,現已成為世界廣泛分佈的物種。鄒曉明客座副教授說,由於熱帶環毛蚓P. corethrurus大量繁殖之後,增加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量20﹪至30﹪,對於大自然的氣候將形成嚴重的威脅。

鄒曉明客座副教授表示,目前土壤總排放量為60×1015gc/年,若以熱帶環毛蚓P. corethrurus喜歡生存在佔地球百分之四十面積的熱帶地區計算60×1015gc/年×40﹪×20﹪,等於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5×1015gc/年,幾近於人類的使用石化燃料碳排放量6×1015gc/年,這對大自然的衝擊非常的大。

雖然無法得知熱帶環毛蚓何時進入台灣,但現階段已經知道分佈遍及全台,從平地的河濱公園到海拔一千公尺都有。一九九三到一九九五年的調查期間並未在植物園區內發現熱帶環毛蚓P. corethrurus。約一九九六年,台大教授陳俊宏已在福山自然生態保留區首度發現熱帶環毛蚓P. corethrurus的蹤跡。

不同蚯蚓對棲地環境的要求明顯不同,有些對環境條件的要求相當高,有些則能適應各種環境,因此蚯蚓種類也會隨著更迭,但令人憂心的是外來種熱帶環毛蚓P. corethrurus的出現,牠們會對本土種蚯蚓產生嚴重的生存危機,也會對原先的食物鏈或食物網產生影響。

蚯蚓為生態系中的基礎消費者及屑食者,可以幫助分解許多有機物並且作為其它動物的食物來源,蚯蚓對農業的幫助相當大,素有「大自然的耘機」及「大自然的施肥者」之稱,並且可作為處理重金屬污染之用。不過,成大生物系侯平君教授表示,在南美亞馬遜熱帶森林的研究發現外來種蚯蚓—熱帶環毛蚓所排出來的糞便,會在土壤表面形成覆蓋,阻絕雨水或氧氣進入土壤,造成其他生物無法從土壤中獲得水分或氧氣,不利於生物生存。

 侯平君教授補充說明,台灣蚯蚓種類的調查及分類資料開始於十九世紀末期,在一九六四年之前,台灣蚯蚓種類為二十四種,目前種類已達到三十七種之多。隨著都市的興起,環境的變遷,蚯蚓種類及分佈必定有極大的改變,台灣是否僅有三十餘種?是否會有一些台灣特有種在未察覺存在時就已經滅絕,值得探討。

熱帶環毛蚓P. corethrurus成體的長度約在10公分左右,牠們的體色十分特別,頭部呈暗粉紅色,越往後面顏色越淡,尾部呈白色。在環帶的後面,由體表即可清楚看到體內呈白色的鈣腺,再加上牠十分特別的顏色,使牠成為極易辨認的種類。熱帶環毛蚓喜歡生活在顆粒較細的土壤裡,黏土猶佳,偏砂質的土讓亦可。由土壤中挖出時,常縮著不動,或是爬行,很少劇烈的跳動。在土壤裡,很容易發現牠們的卵繭,如BB彈一般的大小,呈白色至深粉紅色,依卵繭所處的發育時期而定。920109j

~~~~~~~~~~~~~~~~~~~~~~~~~~~~~~~~~~~~~~~~~~~~~~~~~~~~~~~~~~~~~~~

原想加速推肥,想說來養蚯蚓
這麼研究一下,我還得搞清楚手邊現有的品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