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25 00:57:15馬兒

父後七日






情描述阿梅(王莉雯飾)原來是在台北外商公司工作的白領,接到臥病多時的父親(太保飾)死訊後,便趕回彰化鄉下的老家,跟哥哥大志(陳家祥飾)一齊操辦父親的喪禮,表弟小莊(陳泰樺飾)也拿了攝像機前來拍攝喪禮過程。主持喪禮的葬儀社道士正是親戚阿義(吳朋奉飾),在他的幫忙下,頭七天的守靈和送葬過程都順利進行,但阿梅卻感覺自己只是像配合演出的表演者,哭笑均由不得自己。直至葬禮結束後多日,阿梅回到了光鮮亮麗的工作常軌,卻在某次過境香港機場時,對父親的思念竟突然如排山倒海般襲來,令她當場痛哭失聲。


在有限的製作條件下,本片採用黑色喜劇的諷刺手法來檢視在台灣農村至今仍普遍流行的通俗葬喪文化,一方面質樸率真、尊重傳統;另一方面卻庸俗繁瑣、荒誕虛偽、看來主要只是在走形式要面子。編導用了既寫實又誇張的手法,多次拍攝阿梅正在吃飯或正在刷牙時,一個失驚無神聽到道士的擊鼓奏樂聲響起,她就得像臨時演員般手忙腳亂披麻帶孝,一嘴飯菜或是牙膏泡沫的連爬帶跪直奔棺前假裝呼天搶地大聲哭喊著「爸!」,在猶太民謠「Hava Nagila」(歌名譯為中文為「大家一起來歡樂」)節奏急促的歌聲烘托下,營造出非常荒謬的爆笑效果。另一場是地方上的議員送來壯觀的罐頭啤酒塔放在舉辦公祭典禮的臨時竹棚外爭足了面子,無奈強烈的陽光卻把罐頭塔「曬到爆」,令本來正嚴肅致祭的一群親友紛紛跑出來搶救行將傾倒的巨塔,更顯得這樣的葬禮有如作秀。


除了這些娛樂效果鮮明的喜劇場面之外,本片也有不少描寫倫理人情的文藝筆觸以作平衡,例如阿梅揹著經幾番折騰才?晒好的父親遺照騎機車回家時,在途中接上她在唸中學時與父親合坐騎車的片段回憶,形成父女情深的生死對照;又如表面看來世俗不堪的道士阿義,在跟小莊漫步於月夜田間的休閒時刻,自稱其正職是詩人的阿義竟即席用台語吟誦出他的趣怪詩句:「我幹天幹地幹命運幹社會/你又不是我老爸/你管我這麼多」;阿梅在折騰了一天後跟哥哥席地而睡時有感而發地說:「原來"哭爸"(唸台語)真是很累人的!」兩人相視大笑等等,都用淡而有力的方式打動了觀眾。


本片的原著只是一篇四千多字的散文,描述作者劉梓潔的父親突然去世,她急忙返鄉幫忙處理後事,卻在頭七期間經歷了一趟令她匪夷所思的告別之旅。此作在五年前榮獲「林榮三文學獎」首獎而受到矚目,後經作者親自改編成電影劇本,並與另一名新導演王育麟共同執導,竟成為今年台灣影壇的奇葩,在今年的台北電影節獲最佳編劇獎和最佳男配角獎。


《父後七日》
導演:劉梓潔、王育麟
編劇:劉梓潔
演員:王莉雯、陳家祥、陳泰樺、吳朋奉、太保
製作:蔓菲聯爾創意製作有限公司

--原載亞洲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