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感染
一、臨床表徵
潛伏期不詳。臨床上可有以下3種主要類型:
(一)先天性感染:
重症先天性感染的特徵性表現為:黃疸、肝脾腫大、瘀點狀皮疹和多係統器官損害。小頭畸形、運動障礙、脈絡膜視網膜炎、大腦鈣化亦有所見。中樞神經係統、內耳和眼脈絡膜累及在先天性感染中具有獨特性。臨床上,在出生後即刻或不久,即出現神情淡漠、呼吸窘迫和抽搐等症狀者,可在數日至數周內死亡。 黃疸、肝脾腫大和出血現象,可在以後不同的時間裡消失,但神經係統後遺症稍後才明顯,且不易消失。許多神經係統外器官的缺陷亦可伴隨出現。
宮內感染和圍產期感染者,可以完全無症狀,圍產期(指妊娠28周至產後一周)感染者尤其可不出現即刻或遠期異常,但不明顯的宮內感染者,常可發生難以捉摸的後遺症,如:聽力減退、耳聾、智商低下等,可在病人的耳蝸柯蒂氏器細胞和神經節細胞內檢出病毒。另外,患者的眼部病變,常與先天性EB病毒感染嚴重程度平行,而圍產期感染者一般無眼部病變。
重症先天性感染者均有血小板減少、淋巴細胞增多並有大量異常淋巴細胞、紅細胞增多和肝功能損害,預後惡劣。出生時有症狀者,難以與弓形蟲病、風疹、謥疹病毒感染鑒別,確診有賴於從病人尿中(出生第一周)分離到病毒。
(二)後天獲得性感染:
兒童感染後多無症狀,偶有肝腫大伴肝功能損害,可持續數月經尿和唾液中排出病毒。
正常成人多表現為隱性感染,或呈單核細胞增多症表現:有發熱、淋巴細胞相對或絕對增多,並出現異常淋巴細胞,後者可在感染1~2周後開始出現,預後多良好,與EB病毒所致的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相仿,但嗜異凝集試驗多為陰性,且可出現一過性的免疫異常,包括:冷球蛋白、類風濕因子以及抗核抗體等陽性。
(三)免疫缺陷者的EB病毒感染:
在免疫缺損病人中,EB病毒感染可無症狀,也可呈現各種不同的臨床表現。最常見者為單核細胞增多症。
愛滋病病人中發生EB病毒感染甚為普遍,其嚴重程度顯然與CD4+淋巴細胞受抑制的程度有關。各種EB病毒顯性感染,主要發生於CD4+細胞數低於50~100/微升的患者。
二、實驗室檢查
EB病毒的診斷方法主要是檢測EB病毒的特異性抗體。因EB病毒有致癌潛能﹐其減毒疫苗或死疫苗都有一定危險性。
三、血清變化
EB病毒感染1周後,出現鉅細胞病毒-IgG抗體,4~8周後達到高峰,持續數年甚至終身。因此取單份血清的診斷意義不大,需要取雙份血清,觀察血清滴度的動態變化才有助於診斷。若抗體效價高於原抗體水平4倍為陽性,表示既往曾感染EB病毒。
EB病毒-IgM抗體於感染後3~5天後出現,持續12~16周,因其出現早消失快,故檢測特異性抗EB病毒-IgM有助於急性或近期感染的診斷。但需注意類風濕因子有時可造成IgM檢測結果的假陽性。
最近不是有豬流感嗎?
是新病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