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外][報告]莫札特:魔笛-地獄之火在我心燃燒
[報告]莫札特<魔笛>-地獄之火在我心燃燒 節錄至網路
莫札特1756年1月27日出生於奧地利薩爾茲堡(Salzburg, Austria)。其父是任職於大主教手下的小提琴手。
他的作品相當多,大家耳熟能詳,包括:歌劇「魔笛」、「費加洛婚禮」、「唐喬望尼 」...「哈夫納交響曲」(Haffner)、
「邱比特交響曲」(Jupiter)、「布拉格交響曲」(Prague) ...以及非常多的鋼琴、室內樂、協奏曲作品。
他不但確立古典樂派曲式,將交響曲、協奏曲、奏鳴曲的內涵發展至完美無瑕的境界,
更將歌劇提升為一門富有高度表現力的藝術。
這是莫札特臨終前最後一部歌劇作品,1791年初演於維也納,演出後兩個多月,在12月5日去世於維也納。享年34歲。
劇本為艾曼紐.席克耐德(Emanuel Schikaneder)所寫的。
˙「魔笛」劇情帶有童話色彩,其簡要情節如下:
夜后請求塔米諾王子,找尋她的女兒帕米娜,並命侍女送他一支千年橡木雕刻成的魔笛。
這支笛子能使動物聞樂起舞,也能使人們得到智慧、愛情與歡樂。
侍女也將一串奇異的銀鈴,交給捕鳥人帕帕給諾,請他協助王子達成任務。
經過許多波折,塔米諾和帕米娜以他們的聰明機智和勇氣通過考驗,結為夫婦。
在這部歌劇中,我們可以看出莫札特所呈現十八世紀巴洛克時期的均衡、對立理念。
王子塔米諾代表善良、真理的一方,
而捕鳥人則是盲目追求物質享受的一方,
祭司薩拉斯妥也以其高貴的情操來感化夜后的報復。
莫札特成功地將自己的意念寄託於這個童話般的題材中,
在這部歌劇裏表露無遺。
莫札特為《魔笛》賦予了生命,他的音樂清晰明朗,
使得整部歌劇充滿了豐富的活力及生命力。
在莫札特短暫的35年生命中,至少創作了41首交響曲、26首絃樂四重奏、17首鋼琴奏鳴曲
、42首小提琴奏鳴曲、27首鋼琴協奏曲、40首嬉遊曲和小夜曲、19首彌撒曲、20部歌劇。
1791年他去逝前一年所寫的「魔笛」,可以說是德國Singspiel的集大成之作,這部龐大的幻想作品,被樂評家描繪為偉大的作品。
---------------------------------------------------------------
但當父親發現他的天份,即放棄一切專心地教育他,並且帶著他到處旅行。
因此莫札特小時候大半的時間都在旅行及演奏渡過。
也因為這樣,他得以很廣泛地接觸到當時歐洲各地不同的音樂,所以這些都成為他作曲的最大資源。
據史料記載,他不喜歡管樂器,尤其是小喇叭。
據說他父親為了要讓他喜歡這個樂器,特別請他的一位好友到家裡吹給他聽,不料才吹出第一個音,莫
札特的臉色便立刻發青,而且倒在床上發抖。
不管這件軼事之真實性有多少,莫札特確實是沒有為小喇叭作甚麼作品。
在他旅行演奏的途中也常有一些很特別的事發生。
有一次,有位國王對莫札特音樂方面的天份頗有所聞,就對他提出一個要求:「請他以絨布蓋著琴鍵演奏。」
結果莫札特當然是「不負眾望」很流暢地彈奏出美妙的樂曲。
還有一次他在羅馬的教堂聽到一首九聲部的「慈悲經」後,就將音樂背起來,回到旅館時,將樂譜全部抄錄下來。
到了第二個禮拜,莫札特將這些譜夾帶在帽子裡,再到教堂去聆聽此曲,結果發現少部份的錯誤。
因為當時教會是嚴禁抄寫樂譜的,這件事傳開之後,羅馬人便要求他公開在一個音樂會場合中唱唱看,結
果莫札特流利而且非常正確的唱出,使眾人都嚇一跳。
《魔笛》的內容,由夜后的女兒帕蜜娜被惡魔薩拉斯妥拐走開始,
王子塔米諾由於驚嘆於帕蜜娜的美貌,於是答應夜后去救出帕蜜娜。
帶著夜后送給他的魔笛及捕鳥人巴巴吉諾啟程去救帕蜜娜,在塔米諾見到帕蜜娜之後他們立刻陷入熱戀,
此時劇情卻有了很大的轉變,
拐走帕蜜娜的薩拉斯妥不再是惡魔,而是德高望重的祭司,而夜后卻變成壞女人,而這對
戀人在經過重重的考驗及夜后的阻隢後憑著愛與魔笛的力量終於可以幸福的在一起。
上一篇:[佐櫻]藉詞發揮_心牆”歌詞
下一篇:[題外][賀文]心賞月 (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