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7 17:12:22費比安
【Movie】為平權發聲__《Battle of the Sexes》
男女平等口號喊了數十年,即便如今女性地位大大提高,不少國家依舊存在著許多不平等待遇,即便是美國,像電影夢工廠好萊塢,仍不時傳出女演員酬勞比男演員來得低的新聞,最新例子為《All the Money in the World》進行重拍9天,Mark Wahlberg獲150萬美元酬勞,但Michelle Williams卻只有1000美元(以日薪80美元計算),薪資相差千多倍!隨著近期好萊塢發起女性平權運動,《Battle of the Sexes》的上映,時機可謂恰恰好。
影片由夫妻檔Jonathan Dayton和Valerie Faris(代表作有《Little Miss Sunshine》)攜手執導、劇本出自Simon Beaufoy(作品《Slumdog Millionaire》曾獲金球獎最佳編劇及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手筆,改編1973年全球矚目的跨性別尊嚴世紀大戰,由世界球后Billie Jean King對戰前世界冠軍Bobby Riggs的真人真事。入場前,單純認為本片將以這場賽事作為主軸,其實,電影要說的更多!
整體而論,本片拍得四平八穩,容易消化,有評價說過於平淡,個人卻頗欣賞其呈現手法,大多議題看似點到即止,但力度猶在。尤其是切入角度,比起提倡女權,《Battle of the Sexes》主角Billie Jean(以角色重量而論,本片無疑只有一位主角,此外,可別馮京當馬涼,她與已故流行天王邁克杰遜的同名經典作,毫無關聯)想爭取的是平權,不論是男是女都應該給予的一份尊重。
電影用大半篇幅來鋪陳壓軸登場的性別大戰,包括當時大環境對於女性球員的歧視與剝削,Billie Jean如何為了不平等率先站出來,再借由兩位球員的私生活描繪,令角色變得鮮明。但也因此導致敘述有點失衡,賽事的重要性在片中被削弱了。
基於不認識兩位球員,觀影後才發現,Billie Jean還多了女同志身份,有關她對性取向的疑惑和摸索,著墨不少。影后Emma Stone為角色增磅並苦練球藝,造型神韻具備,演技維持一貫水平,惟遺憾的是,演繹上少了點堅定力度,但亦有可能是根據導演們的指令詮釋,倒也符合本片氛圍。
笑匠Steve Carell近年力圖轉型,誠意顯而易見,此次飾演男性沙豬Bobby Riggs,喜感部分手到拿來,又不惹人厭,分寸拿捏極好。不得不說,編劇對此角色的書寫,算是替他平反,這個愛吹噓的男人,把球場變成馬戲團般,相當懂得如何自我包裝,以及吸引群眾目光。好賭的他,家有富妻,兩性關係之中,一直處於下風,他在家中地位,與對外張揚的態度是個反差,性別大戰得以使他一振夫綱。
本片攝影指導為Linus Sandgren(近年作品有《La La Land》、《Joy》等),片中有好幾幕戲,都教人印象深刻,例如Billie Jean首次在髮廊邂逅同性戀人Marilyn(Andrea Riseborough飾)時,借由肌膚親密接觸(理髮),兩人的神情與動作,在畫面中充分表現出電光火石之間的滿溢好感;另,兩人在車上的曖昧對話,甜得化不開,一個忐忑又想探索的遲疑,一個不屑旁人指點愛我所愛的瀟灑,在光影映照下,散髮出靈光般的浪漫美;此外,還有一場丈夫Larry King(Austin Stowell飾)察覺妻子Billie Jean出軌(櫃)的戲,細心替她雙膝敷冰後,提著行李離開,高大身軀剪影,萬語千言。
在我看來,《Battle of the Sexes》里的所有角色都不是大壞之人,即便是「反派」Jack Kramer(Bill Pullman飾),也只是透過言語性別歧視。但其實在現實中,只需稍微谷歌一下,就能發現不少角色均被美化,如同《The Greatest Showman》把一個具爭議性的人物,塑造成接納多元共融的角色。
「總有一天,我們都能坦然地做自己,自在地愛我們所愛的人。」在那個壓抑恐同的70年代,Jonathan Dayton和Valerie Faris透過同志服裝設計師Ted Tinling(Alan Cumming飾)向世人溫柔喊話,如果您對LGBT題材感興趣的話,本片會是不錯選擇。
評分:三顆半星
評語:平等尊重
刊登於[快樂星期天]週刊@《星洲日報》
『放映室』之【費林影室】專欄
2018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