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20 13:52:02繁華
【味覺感官】今天,你要吃什麼米?
從小,就是媽媽口中那個不愛吃飯的小孩,媽媽說,都是因為小時候家門口大興土木,動到了土神,於是土神懲罰了當時只有一個小孩的爸媽,讓她們的寶貝,我,連著又拉又吐間哭鬧了一個月。從此之後,真正成為了父母親的心肝寶貝,只是永遠是被操心的那ㄧ個。
一直到現在,母親還會提起這個故事。儘管已經離那段經歷非常遙遠,我常常在想,這真是個很大的懲罰,能讓母親擔憂了三十幾年,還永遠不會忘記。也許等到我有了寶寶,這個故事仍會在家族中被傳誦著吧。我雖然不清楚,是否真有土神的存在,但卻對民間信仰予人的制約,感到莫名的崇敬。我想也應該感謝有這樣的機制存在,不然加諸在母親身上的人為壓力,應該會比這還大吧!
也因為如此,我一直就對食物,尤其是能填飽肚子的食物,並沒有太大的興趣,身子也就因此一直保持在孱弱的狀態,一直到對食材的取得與烹調產生興趣後,才慢慢的開始享受起了飲食的樂趣。
該從哪裡說起我的飲食之樂呢?最早應該是起於開始做田調,我的老師在休息時候,總喜歡尋找一點特別的食物,耳濡目染之後,也開始挑嘴了起來,但真正明白食物之美的,應該是踏上了日本這一塊土地開始。
研究所的課程裡安排了[日文]這一門學問,據說在當初設計的用意是希望學生在修讀了這二年的日文課後,能夠培養出閱讀日文文獻的能力。然而事與願違,結果是被當的人多於具有閱讀能力的人。儘管如此,卻也給了學生一個藉口能赴日自助旅行,以測驗所學。結果當然是比手畫腳的多,但是在旅行中的觀察與體驗,自然迥異於參加趕鴨子行程的人們。
[開動]這一句日語的原文,是在日本旅行或生活,最基本也相當重要的一句話。從中文的原意也許只是平常的用語,普遍使用於校園或團體中。然而在日語的意思裡,卻包含著既深又含蓄的感謝之意。[謝謝你犧牲生命來成就我的生命!]明白了這句日常生活話語的意思之後,對於飲食的尊重,我開始學習。
不知該說是出國的興奮,或是真的貪吃。來到日本除了必朝聖的景點之外,剩下的就是吃了。從餐館吃到小吃攤,從早餐吃到宵夜,就好像是要把這一生的份量吃完似的,腦子裡盡是吃的念頭。也因為如此,總覺得日本的米飯要比台灣的好吃許多。嫁到日本的姑姑說,日本的水因為可生飲,加上米種好,配合上正確的洗米與浸泡的步驟,煮出來的飯自然好吃。在台灣飯吃的不多的我,在日本可以添上滿滿一碗,餓死鬼的模樣讓姑姑哭笑不得。
為了留住旅行中美好的米飯經驗,我央求姑姑帶我去買米,買煮了會好吃的米。
大賣場的米還真是琳瑯滿目,令人眼花撩亂。幸好,每一種米都標示上了產地,栽培者,採收期,品嚐期限與一公斤的售價。當然標示的如此詳細除了以示負責之外,相對的也代表了價錢的可觀。我選了產於新瀉的米,5公斤包裝要價為台幣1000元左右。對金錢不太有概念的我,不知多貴,看到姑姑的表情,我知道我應該是挑到了一種他們平常不常吃的米。
回台之後,興奮的把米給了母親,並煮了嘗新。然而味道與在日本吃的截然不同,我後來才明白[橘越淮為枳]的道理,水質,烹調的器具和溫度都不對,自然無法達到米原本應有的口感。
於是我開始嘗試台灣各地的米,並尋找好吃米的生產地與烹煮的秘訣。從台東池上米吃到花蓮富麗米,從台南後壁米吃到苗栗苑裡米,在尋覓的過程裡我發現,原來印象中那一袋袋從米店叫回的米,或是從商店買回的包裝米,都是有產地與來源的,而非只是簡單的「米」一個字而已。
我的舌尖無法為每種米做最精確的描述,但在入口的每一瞬間,我都清楚的感受到了每種米的不同個性。有的黏,有的硬,有的嚼勁,特別的是有的竟在咀嚼間嚐到了芋頭的香味。那應該就是每塊不同特質的土地給米的回應吧!
今年台南後壁的昆濱伯(紀錄片無米樂的主角之一),種出了冠軍米,這之前的三屆則由台東的池上鄉所獲得,日後的每年相信會有更多好吃的米在期待中而生吧!於是,不需要遠赴異鄉尋找難忘的米,在這裡,我的廚房,打開冰箱,希望在每個烹煮的時刻,「今天,要吃什麼米?」,這句話,能成為每天的期待。
一直到現在,母親還會提起這個故事。儘管已經離那段經歷非常遙遠,我常常在想,這真是個很大的懲罰,能讓母親擔憂了三十幾年,還永遠不會忘記。也許等到我有了寶寶,這個故事仍會在家族中被傳誦著吧。我雖然不清楚,是否真有土神的存在,但卻對民間信仰予人的制約,感到莫名的崇敬。我想也應該感謝有這樣的機制存在,不然加諸在母親身上的人為壓力,應該會比這還大吧!
也因為如此,我一直就對食物,尤其是能填飽肚子的食物,並沒有太大的興趣,身子也就因此一直保持在孱弱的狀態,一直到對食材的取得與烹調產生興趣後,才慢慢的開始享受起了飲食的樂趣。
該從哪裡說起我的飲食之樂呢?最早應該是起於開始做田調,我的老師在休息時候,總喜歡尋找一點特別的食物,耳濡目染之後,也開始挑嘴了起來,但真正明白食物之美的,應該是踏上了日本這一塊土地開始。
研究所的課程裡安排了[日文]這一門學問,據說在當初設計的用意是希望學生在修讀了這二年的日文課後,能夠培養出閱讀日文文獻的能力。然而事與願違,結果是被當的人多於具有閱讀能力的人。儘管如此,卻也給了學生一個藉口能赴日自助旅行,以測驗所學。結果當然是比手畫腳的多,但是在旅行中的觀察與體驗,自然迥異於參加趕鴨子行程的人們。
[開動]這一句日語的原文,是在日本旅行或生活,最基本也相當重要的一句話。從中文的原意也許只是平常的用語,普遍使用於校園或團體中。然而在日語的意思裡,卻包含著既深又含蓄的感謝之意。[謝謝你犧牲生命來成就我的生命!]明白了這句日常生活話語的意思之後,對於飲食的尊重,我開始學習。
不知該說是出國的興奮,或是真的貪吃。來到日本除了必朝聖的景點之外,剩下的就是吃了。從餐館吃到小吃攤,從早餐吃到宵夜,就好像是要把這一生的份量吃完似的,腦子裡盡是吃的念頭。也因為如此,總覺得日本的米飯要比台灣的好吃許多。嫁到日本的姑姑說,日本的水因為可生飲,加上米種好,配合上正確的洗米與浸泡的步驟,煮出來的飯自然好吃。在台灣飯吃的不多的我,在日本可以添上滿滿一碗,餓死鬼的模樣讓姑姑哭笑不得。
為了留住旅行中美好的米飯經驗,我央求姑姑帶我去買米,買煮了會好吃的米。
大賣場的米還真是琳瑯滿目,令人眼花撩亂。幸好,每一種米都標示上了產地,栽培者,採收期,品嚐期限與一公斤的售價。當然標示的如此詳細除了以示負責之外,相對的也代表了價錢的可觀。我選了產於新瀉的米,5公斤包裝要價為台幣1000元左右。對金錢不太有概念的我,不知多貴,看到姑姑的表情,我知道我應該是挑到了一種他們平常不常吃的米。
回台之後,興奮的把米給了母親,並煮了嘗新。然而味道與在日本吃的截然不同,我後來才明白[橘越淮為枳]的道理,水質,烹調的器具和溫度都不對,自然無法達到米原本應有的口感。
於是我開始嘗試台灣各地的米,並尋找好吃米的生產地與烹煮的秘訣。從台東池上米吃到花蓮富麗米,從台南後壁米吃到苗栗苑裡米,在尋覓的過程裡我發現,原來印象中那一袋袋從米店叫回的米,或是從商店買回的包裝米,都是有產地與來源的,而非只是簡單的「米」一個字而已。
我的舌尖無法為每種米做最精確的描述,但在入口的每一瞬間,我都清楚的感受到了每種米的不同個性。有的黏,有的硬,有的嚼勁,特別的是有的竟在咀嚼間嚐到了芋頭的香味。那應該就是每塊不同特質的土地給米的回應吧!
今年台南後壁的昆濱伯(紀錄片無米樂的主角之一),種出了冠軍米,這之前的三屆則由台東的池上鄉所獲得,日後的每年相信會有更多好吃的米在期待中而生吧!於是,不需要遠赴異鄉尋找難忘的米,在這裡,我的廚房,打開冰箱,希望在每個烹煮的時刻,「今天,要吃什麼米?」,這句話,能成為每天的期待。
上一篇:【味覺感官】艾草枸杞粥
下一篇:【味覺感官】來吃當令的好吃農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