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外方傳教會 奉獻後山60年
2012年12月,兩位深耕花蓮超過45年的法國神父,同時獲頒「花蓮榮譽縣民」獎項,一位是濟弱助貧的玉里天主堂神父劉一峰,另一位是2012年7月離開人世的博利亞神父,他在世時編撰完成阿美語轉換法語及阿美語轉換漢語的對照字典,兩人都來自「巴黎外方傳教會」。
這則新聞只有原視晚間新聞報導,但你知道嗎?從民國79年以來,「花蓮榮譽縣民」總計只有14人獲獎,其中包括知名的門諾醫院前院長薄柔纜、英語教育家彭蒙惠等人,審核嚴謹,「巴黎外方傳教會」兩位神父同時得獎,實屬熠熠生輝的至高榮譽。
行政院原民會主委孫大川表示,「巴黎外方傳教會」可說是外籍傳教士耕耘花東的先驅,近60年來,共有42位教士被派遣到花蓮服務,他們深入原住民部落,不但照顧原住民生活,也學習並保存原住民族豐富多樣的語言、文化與風俗,和台東的白冷外方傳教會,共同護守花東的屬靈世界,對原住民族貢獻非凡。
其實早在2001年,「巴黎外方傳教會」就榮獲第六屆中法文化獎,這個獎成立六年來,首度頒發給學術界以外的人士;當時,文建會主委陳郁秀就表示,得獎單位對於台灣人民與土地有著實質而深遠的貢獻,這個「突破」別具意義。
特別飛往法國主持頒獎典禮的陳郁秀說:「半世紀來,巴黎外方傳教會教士付出耐心、愛心與毅力給台灣原住民,很多教士甚至在台逝世埋葬,把台灣當作落葉歸根的故鄉,所以不管是我方或法方評審,都認為他們的獲獎實至名歸。」她還強調,「這些神父們抱持謙卑的心理,一步一腳印,默默服務;在台灣天災人禍特別多的時候,這種人性的崇高光輝尤其令人感動。」
代表領獎的劉一峰神父,在致謝辭中,除了感謝中法文化獎的肯定,也表示:「巴黎外方傳教會從十七世紀起就在亞洲工作,努力為當地人民服務是教士的傳統。第一批來花蓮服務的教士們,為了讓工作更有效率,並保存原住民文化,早已著手進行編彙字典和文法書,也有教士搜集原住民傳統口述文學,並編撰成冊。」
他還語重心長的說,「台灣原住民的文化和認同感,在現代化與工業化中遭受極大的挑戰,由衷希望原住民十族,特別是年輕的一代,能找回自信與尊嚴,並對未來充滿希望。」
巴黎外方傳教會目前在花蓮還有近十名神職人員,來台年資幾乎都高達四、五十年,大多在原住民偏遠部落傳教、服務。他們見證了台灣民主化過程,肯定台灣是尊重人權的國家,但也憂心城鄉、貧富差距日益擴大,希望貧戶生活能獲得改善。
法國在台協會前主任潘柏甫表示,外方傳教會特別照顧窮人、弱勢、殘病或孤苦無依的人,老神父的奉獻與典範,是法國人的驕傲。在花蓮的神父也時常與慈濟基金會的鄉鎮支會志工合作,這也證明大愛不會因宗教信仰不同而受限。
巴黎外方傳教會建會至今已逾350年,回顧1659年羅馬教皇在傳給他們的諭令中指出:「記住,在你們的艱難旅途中,沒有人知道你們的名字和你們的最終任務;你們需要改變自己的名字,包括你們的祖國,你們的個人習慣,甚至隱飾你們的神聖職責。」就這樣,4200位外方傳教會教士展開對亞洲及印度洋國家的福傳工作,為天主教會締造永垂不朽的歷史事蹟。
巴黎外方傳教會對台灣的真心關懷,也在2002年被寫成「奉獻」一書。作者林保寶殷切期望這些走進台灣貧苦部落的身影,不致隨歲月流逝、年代變遷而磨滅於無形。
僅節錄林保寶「奉獻」一文,表達對外方傳教會的感恩。
有一種愛,無怨無悔、無私無畏,原只應天上有,卻驚現於人間,它叫做「奉獻」......。這是「巴黎外方傳教會」的傳教士將信仰播種在花蓮遼遠的山顛海隅,並默默耕耘的美好果實。
上一篇:劉一峰 玉里天主堂的聖光
下一篇:捐款籌建安德家園 為神父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