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湯頭春蜜蘭香
春茶季,可能是茶農和茶商最重視的時間了,一年的收成和來年的生計,全看這一季如何了。冬季要冷,但是又不能太冷,經過寒冬之後的茶,會更有韻味,而氣候要潤而無雨,經過雨水衝刷過的茶會變得淡薄寡淡,種茶跟種別的作物最大的區別在於,它比任何作物可能都更依賴氣候和山地,甚至不僅僅是氣候,它連採摘的這幾天的天氣,都與它出品的質量息息相關,這讓它的整個勞作充滿了不確定性的變數,與其它作物就相去甚遠了。
我一直都說,遇到一泡適口的好茶,是需要緣分的。適口的好茶,跟單純的好茶是不一樣的,因為適口二字,要比好茶更難得——可以這麼說,好茶易尋,但是千千萬萬品好茶,能得一適口否,不一定。而好茶易得否,易,亦難;所以適口好茶湯,太難得了。
怎樣的茶是為好茶呢?好山地,好茶樹,好氣候,好天氣,好工藝,都是缺一不可的。所以如果你進過茶區你就會知曉,佔有好山場的那幾戶茶農,他家的茶完全不愁賣,所以他家的茶几乎年年都會漲價,而一些山場地質一般的茶農,他每年的收成依舊乏人問津,每每總要自己背著茶去找銷路,地利一條,在茶農的世界里所佔比重,比別的條件要更權重得多。
記得有一次去茶區里收茶,坐在某一家茶農家裡試喝他剛做好的新茶,好多人都來,圍著一個小茶台裡外幾圈人,都想知道今年他家的新茶出來質量如何,雖然說一些客觀的條件是無法更改的,像山場茶樹氣候氣溫天氣這些,這一些會決定了這家茶農每一年出口的茶品的大概質量,如果說當年氣候不好,那麼整個茶區的總體質量就會下降,但是佔據了好山頭的這幾家茶農,他們依舊會是那一片茶區里最好的品質,他們絕對是他們村裡最靚的幾個崽,所以他們家出茶的時候,茶商守在那裡自不消說,周邊的茶農也會過去,試一試就知道今年大概的收成了,因為這幾家的茶品幾乎決定了當年那一片茶區的定價權,如果他們能賣出好價錢,周邊的茶農家裡在的收成就會直接水漲船高。
最誇張的是同一片山場的兩家人,一家人的山場在山陰處,另一家人的山場在山陽處,同一座山同一片山場,種的也是同一個品種的茶,但是他兩家出產的茶葉的價格,能差開幾倍去。山陰茶場的茶農說,山陰處日曬時間短,雲霧繚繞多,氣候偏濕潤,晝夜溫差大、濕度高,有利於茶多酚和氨基酸的積累,形成獨特的“清幽絕”香氣,香氣濃郁且醇厚,口感清爽回甘,苦澀成分較少;而山陽茶場的茶農則說,山陽處陽光充足,茶香清香高揚,滋味爽甜,帶有果香或花香韻味。當然,要看他家的茶場在山陰處,或者山陽處,得到的結論是完全大相徑庭的。
所以在茶區,你會看到一條顯而易見的鄙視鏈,好茶場的茶農會有更高的話語權,並且全村的小夥伴們都會等著他的茶葉出來後,再來給自家的茶葉定價,並且會看到,當他的茶品製成的時候,會有些老鄉背著自家的茶葉過來,想著能不能在當場就給賣出去,但是同鄉的茶農似乎並不買賬,很多人會連試都不給他機會試,想想估計都是因為知道,他的茶場出來的茶在那一片茶區,是拿不上台面的。
一泡好茶的達成,需要什麼條件?好茶場,好茶樹,好茶農,好茶師,再遇上一個好年景,這幾個條件湊到一起,出好茶品的概率就會很高。但是適口的好茶,條件就要苛刻得許多,首先得是好茶,然後還得是適口,中間幾千個關隘,任何一個關隘出點小小的波折,這茶都不會來到你家的茶桌上,不是嗎,所以不管好年景還是壞時日,總會有好茶的,至於好茶適不適口,那另一說。比如說,你就年年都去同一個茶農家收茶,每年都在明前一兩天過去,他又剛好把茶做好,你一試尚妥,詢價也在預期中,於是就買了回來,但是今年剛好天氣暖得早了些,你還是跟往年一樣的時間過去了,他說,因為今年天暖得早所以做茶就早了那麼一兩天,所出茶品已經在昨天被別的茶商買走了,於是當年,你與這道茶的緣分,就淺了些。再去尋一道口味差不多的茶,並不容易。
是以一些年景好的時候,一到春茶季,那些茶商會早早地進入茶區,恨不能天天守在茶樹下,等著茶農採摘,從採青到曬青、涼青、做青、殺青、揉捻全程緊跟,就怕被別的茶商撿了空子斷了貨源。所以適口的好茶,要去到你家裡的茶桌上,必要的那些條件一個都不能少,還要有一些機緣,如果你的茶商走錯了一個岔路,或者多拐了一個彎,可能就錯過了,甚至你都完全不會知道這世間上有過那麼合你口味的一道茶的存在,玄妙無比。
以前從茶業,每到春茶季,總會開著車,跟著輝爺一起去茶區里四處轉,一方面是聯繫原來的老茶農維繫住關係,同時也看看當年的茶品質量如何,另一方面也會去闖一些沒走過的窮山惡水,有些地方車子越不好進,有可能裡面的茶越好,並且因為交通不便價格會更有優勢一些……記得有一年,我們開著一輛北汽的越野車,直接乾到以前從沒進去過的山場上去,路極難走,坡陡且彎急,路面各種坑坑窪窪,但是那一年找到的茶,幾乎是那幾年品質最好的一批,當然也是各種機緣巧合,那一年之後那個山場里出來的茶,其實也沒那般驚艷了——如前文所說,天時地利人和皆是缺一不可,並且還需要些機緣。
離開茶業這個行當已經許多年了,但是現在偶爾還是會想起來當年的那些光景——驅著車,一老一少相伴,一路前行,只為了去找到符合我們定義里關於好茶的種種標準。轉眼一年的清明又快到了,於是今年的春花季,一些海拔相對比較低的山場的明前茶陸陸續續上市了,少了去茶區里尋茶的樂趣,但是輝爺卻依舊還堅持在茶業行當里兢兢業業地勞作,所以尋茶一事,倒也直接可托付於他。
今天開湯今年的頭春蜜蘭香,雖然山場不高,但是每年春茶,要喝到這點春茶氣息,倒似乎也只有現在這時節,過了這時節,春茶氣息漸漸會消逝去,慢慢會轉化成陳香味,這二者無關孰優孰劣,但是如應季的儀式,終歸是要在這清明前後,嘗一嘗鮮。
清香微甜,帶著點淡淡的青草鮮美,甚好,年年歲歲茶不同,卻又是歲歲年年味相似,最憶春來遲,朝朝暮暮朝朝。
以上,2025-03-26 14:26:11;農歷乙巳年二月廿七。
上一篇:iPhone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