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23 16:26:33風精靈

中華戲劇_越劇_樑祝

中國古代東晉時,浙江上虞祝家有一女祝英台,女扮男裝到杭州遊學,途中遇到會稽來的同學梁山伯,兩人便相偕同行。同窗三年,感情深厚,但梁山伯始終不知祝英台是女兒身。後來祝英台中斷學業返回家鄉。梁山伯到上虞拜訪祝英台時,才知道三年同窗的好友竟是女紅妝,欲向祝家提親,此時祝英台已許配給馬文才。之後梁山伯在鄞當縣令時,因過度鬱悶而過世。祝英台出嫁時,經過梁山伯的墳墓,突然狂風大起,阻礙迎親隊伍的前進,祝英台下花轎到梁山伯的墓前祭拜,梁山伯的墳墓塌陷裂開,祝英台投入墳中,其後墳中冒出一對彩蝶,雙雙飛去。
《梁山伯與祝英台》是越劇的一齣經典劇目。越劇的藝術形式成型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而上虞縣(與越劇發源地嵊縣同屬紹興府)祝英台的傳說在此之前已在浙東地區流傳千載,成為當地民間文化的一部分,早在越劇《梁祝》出現前已被當地多種民間小調所取材,因此很自然地成為早期越劇的必演腳本。這些後來都與越劇《梁祝》一起促成蘇浙地區(包括上海)人民深厚的梁祝情結。在這些地方,即使不會唱越劇的人都對《梁祝》的旋律有印象,可謂家喻戶曉
在劇情方面,新版增加了梁祝前生就是蝴蝶的序幕,這樣是為了彌補老版前半部分“實”、後半部分“虛”的弱點,使全劇的風格更加統一。新版還改寫了“三載同窗”和“山伯臨終”和“英台哭靈”,使之成為全劇的亮點。場次結構也被調整,“訪祝”和“逼嫁”合併成了一場,“樓台會”被壓縮,“送兄”則被強化。梁母這個人物,為了劇情集中,索性被刪去了。此外,在音樂方面,不少新的配器加入進來。舞美方面,風格則變得更為寫意,春夏秋冬四季分別喻示著人物的命運變化。
潮戲”禱墓化蝶”借鑒了海派《梁祝》的流派唱腔﹐又把紹興版融進了祝英台的表演﹐情絕時電閃雷鳴﹐由演員造型組成的墳墓突然裂開﹐一團濃霧中祝英台憤然投墳。現代化的聲光電舞台呈現﹑電影的表現﹑越劇的東方情韻﹐融匯成”化蝶”的恢弘氣勢﹐梁山伯與祝英台身著盛裝在花香鳥語﹑蝴蝶紛飛的美麗畫面中翩翩起舞﹐達到了美侖美奐的舞台效果﹐其流出來的詩一般的意境讓人心弛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