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1 16:45:18許心欣(曉榭/小蟹)

幼兒綠食育 為孩子健康加分

近年食安問題層出不窮,從三聚氰胺、塑化劑、瘦肉精、毒澱粉、飼料級基改黃豆到飼料油、餿水油、毒豆干、毒胡椒、……,讓身為家長的消費者對食品愈來愈缺乏安全感,不知道哪些食物安全無虞可提供給孩子吃。事實上,我們想要吃得健康安全,除了寄望政府更為嚴謹有效的食品管理制度外,更需要反求諸己,檢視自己的飲食習慣,增進對飲食工業的認識,建立分辨好食物的能力,方有機會為自己和孩子追求真正的健康人生。 

現在許多孩子從小就習慣人工製造的味道,對食物的原貌和來源缺乏概念,也不知道食材會隨季節變換生長。因此良好飲食觀念與習慣的養成愈早愈好,若能從嬰幼兒時期都儘量給予健康飲食,養成喜好少添加清淡的真食物天然滋味,之後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在家庭和幼兒園階段給予適當的飲食教育,從小養成愛原味、不偏食、珍惜食物,甚至具備自己動手料理簡單食材的能力,相信對幼兒的健康及食育啟蒙是很有幫助的,像是譚敦慈(林杰樑之妻)就曾分享表示,如能在10歲前養成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性情相對穩定,青春期也比較不會叛逆。 

英國名廚的飲食革命

英國知名廚師傑米.奧利佛說:「這是一個失落新世代:我們的孩子不會煮飯、不曉得食物怎麼來的,更不知道如何吃得健康。」這樣的情況不僅導致孩子與家長的飲食觀念弱化,錯誤的飲食使得孩子吸收不到成長時應得的養份,而過多不必要甚至危害身體的東西卻大口吃下肚。 

2002年傑米奧利佛食物基金會成立,希望喚醒孩子們對食物的熱情,並透過教育宣導讓孩子、教師及家長,甚至是校長與所有教學相關人員,都對正確的飲食觀念投入熱情,藉此改變被速食、垃圾食物與食品添加物充斥的飲食年代。 

選擇從孩子的教育開始著手,主要是因為孩子從小認知的飲食觀念,將隨著年紀增長而根深蒂固,許多孩子的飲食習慣多從父母而來。這是容易形塑及學習的階段,此時所建立的生活習慣,將影響未來深遠,甚至難以改變。 

而奧利佛如此堅持食物的重要性,係因目前全球有超過4300萬名肥胖或糖尿病問題的孩童,且推算2020年將高達6000萬名;而在幼兒學校剛入學的孩童約四分之一有肥胖與糖尿病問題,當他們離開校園時,比例攀升至三分之一。 

奧利佛曾說,現代孩童的壽命很有可能比他們的父母親更短。因此從2005年起陸續在英國發起校園食物革命,希望透過食育讓學童認識自己每天吃的食物,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進而改善英國愈來愈嚴重的兒童肥胖問題。 

日本食育從幼兒開始

日本在2005年頒布「食育基本法」,訂定全國性的食育推展計畫,強調食育必須從嬰幼兒開始,並將食育引入課堂,讓孩子把知識和實踐相結合,透過對食物營養、安全、飲食文化、環境協調等體驗,培養健康飲食觀念。目標在於培育國民具備正確的飲食知識及選擇食物的能力,實踐健全的飲食生活。 

日本的食育基本法不僅強調食育的重要性,更將食育視為生存的根本,為智育、德育及體育的基礎。而在食育推進基本計畫中,幼兒園食育的目標是讓孩子不吃零食、不挑食、想和別人一起吃飯、把吃當成話題、自己動手製作食品。 

日本推行食育以來,確實改變了日本學童對食物的態度和習慣,不吃早餐的孩童比率降低了,家人共食的觀念重新凝聚,而剩菜廚餘也逐年遞減。從學校到家庭,食育教養無所不在,調查發現七成日本家長認為參與食材準備應從幼兒開始,研究也顯示幫忙料理可提高孩子的食物滿意度。 

據報導,九成的福井縣小濱市五歲幼兒會幫忙料理,用刀子取下三片魚肉或在掌心分切豆腐都難不倒他們。孩子運用五感接觸食物的原始面貌,在準備過程中,油然而生感謝和不要浪費的心。

 飲食習慣對幼兒健康的影響

美國紐澤西州立大學調查顯示,常跟家人一起用餐的幼兒會攝取較多水果、蔬食、鈣含量、維他命高的食物,也較少吃垃圾食物,比較沒有肥胖問題。另有研究發現,若是全家人經常圍坐在電視機前用餐,或一起到外頭吃速食,家人健康狀況遠不如在家自己煮、一起在餐桌用餐的家庭好。 

奧利佛還大力鼓吹學習烹飪,強調透過家庭共同烹煮食物與共食,傳遞食物及飲食文化的觀點與想法。家庭是飲食文化中的核心角色,或許因社會變遷做不到每日自煮,但一週至少為家人和自己烹煮一次食物,可找回家人的溫馨互動與健康的飲食文化傳承。 

幼兒食育始於家庭

家庭是進行幼兒食育最初的場所,家長則是孩子最初的食育領航人,可從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認識食物、體驗真正的食物與原味、啟發孩子對好食物的興趣與了解,激發小孩對食物的尊重,而這些正向影響可延續到他們以後的人生。同時藉由家人間的味覺與嗅覺感受,促進親子交流的開始,也是培養家人關係的重要時刻。

建議家長可從帶孩子採買食物開始,優先選擇在地當季新鮮的食材,留意成分標示,了解哪些加工食物有害健康,介紹有機安全無毒農產品等,培養孩子的選食力,提供孩子健康安全安心的飲食。 

再來是盡量在家料理,並讓孩子參與食材準備的過程,建議家長可在安全的範圍下,讓孩子學習如洗米洗菜、削果皮、切菜切豆腐、……等簡單的備餐過程,增進孩子對食物的興趣和滿意度。建議忙碌的雙薪家庭至少一週能在家親子共同料理一次。 

減少外食也是重要的,可避免高油高鹽高糖的重口味料理,非得外食之時,建議選擇新鮮食材、少油烹調的菜色、避選看不見食物原型原貌的加工食品,閃避高風險食品如基因改造黃豆玉米製品、美牛(瘦肉精),平時也避免購買包裝飲料、零食等。家長更應以身作則,教孩子少吃避吃的食物,自己也要確實做到。 

此外,增加全家共餐次數,在餐桌上進行嗅覺與味覺的情感交流,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深刻記憶,美味的記憶是親子關係的厚實基礎,在共食中傳承飲食與愛的記憶。 

還可試著在家裡利用陽台等空間種植簡單的蔬果,和孩子一起觀察食物的成長與變化,藉由體驗培養對食物的感激之心。或帶孩子參與農事體驗,感受食物、土地和人之間的關聯,累積和食物有關的美好經驗。

親子共讀食育繪本可提高孩子對食物的興趣,多和孩子聊食物話題,培養孩子對食物的選擇能力,讓孩子從小學會用理智抵抗垃圾食物的誘惑,建立自我管理飲食生活的能力。 

幼兒園可進行的食育

在家庭進行的食育,同樣可以移至幼兒園進行,教師還可讓小朋友透過圖片得知當令適合的蔬果食物,並在幼稚園的適當空間栽培蔬菜,從種下去到收成的變化過程可用照片記錄,同時可從耕種照顧的勞動中學習和觀察。亦可安排到農家參觀,傾聽農夫耕作的辛苦。讓小朋友動手栽培,會對食物有特別的感情,吃學校午餐時,會聯想到是誰辛苦種的,剩菜也會明顯減少。 

建議幼兒園盡量使用新鮮、當令、有機安全食材提供給孩子,避免供應加工食品與垃圾食物,若能在學校進行簡單的輕食料理或節慶食物烹飪教學,如包飯糰、搓湯圓,帶領孩子探索吃的喜悅,相信也是美好的料理體驗。將食育活潑地融入在環境和教學中,讓孩子重新認識食材、探索味覺,不但吃得好、吃得健康,還要透過飲食連結歷史、情感與回憶。 

不只食育 更需綠食育

許多環境問題都跟飲食相關,因此低碳綠色飲食不僅可讓我們吃得健康,更能減少污染,例如減少肉類及加工食物和進口食品的食用,可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多吃在地當季蔬果、選擇環境友善的農作物與海鮮、少吃零食點心、計畫性購買食品、減少食物浪費都是可以傳達給幼兒的綠色飲食教育。讓孩子從小有正確的綠食育概念,就能讓下一代吃得健康、吃得環保,也較能期待一個有希望的未來。

本文係受早稻田藝術幼兒園之邀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