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印書館(二)夏瑞芳
夏瑞芳(1871-1914),字粹芳,上海青浦人,同治十年生。家本寒素,母為范約翰家傭。瑞芳年十一,范約翰送之清心書院[1],與哲才子咸恩(1861-1910)、咸昌(1864-1929)昆仲,及高鳳池(1864-1950)同窗[2],而瑞芳最少。年十八,父卒,范約翰介入教會所屬同仁醫院為護士[3],固非所長也。逾年,移職《文匯西報》,轉《字林西報》,歷事印刷五載,遷植字部主任,娶咸昌女弟鈺。光緒廿三年元月,倡辦印刷所,以每股五百銀元,召得咸恩昆仲、徐桂生及瑞芳各一股,洋幫辦沈伯芬二股,鳳池、郁厚坤、張蟾芬,三人各半股,計七股半,三千七百五十銀元。二月十一日,租上海德昌里民宅,創「商務印書館」,推瑞芳為經理。[4]以知人善任,有遠略,商務基業,賴其經營而大興。
先在光緒廿一年秋,新科進士康有為創報鼓吹。廿二年秋,湖廣總督張之洞使汪康年[5](1860-1911)與梁啟超、黃遵憲[6]於上海創《時務報》[7]旬刊。廿三年十月,啟超作〈知恥學會序〉諸篇,之洞不滿,康年刪修其續刊文章,啟超憤而辭報務,康年遂專其事[8]。是歲,貴州學正嚴修任滿歸京,奏請開辦新式學堂、授新學,開經濟特科選士。於傳統科舉之外,另就世務學科,開科考士,其策必以新式教育為先導,教育則需先譯西書及宣傳,以啟民智。廿四年春,康年以新聞貴及時,另召曾廣銓(1871-1940)[9]、汪大鈞(1862-1906)[10],即上海辦《時務日報》。未幾,變法詔下,開辦新學。有為奏收《時務報》官辦。康年聞訊,《時務報》更名《昌言報》[11](1898-1898),《時務日報》改《中外日報》(1898-1910)。或謂美華書館費啟鴻(1845-1923)[12]引介《昌言報》,及天主教《格致新聞》印刷,商務業基始固。是時,譯書及創報盛行,俱倚新式印刷為之。
紹興謝洪賚,父元芳,基督教長老教會牧師,布道餘姚間。洪賚同治十一年生,蘇州博習書院畢業,院長潘慎文留之助譯書,譯有《八線備旨》。光緒廿一年,慎文移長上海中西書院,引洪賚為圖書館員,始習日文。明年,升教授。瑞芳創商務,邀之譯書,廿四年,譯成《華英初階》二千冊,經瑞芳推銷,不逾月而售罄。繼譯《華英進階》六冊,為商務奠基。[13]
瑞芳嘗使人譯刊日文書未善而滯銷,請益於上海﹝南洋公學﹞譯書院院長張元濟(1867-1959),因悟出版首要在編譯。自日本考察歸,為商務籌設編譯所,欲援元濟為所長,元濟薦蔡元培。廿八年冬,擴業增資,得日本金港堂投資十萬元,改設「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瑞芳任總經理。創業六載之間,門市拓及香港、新加坡、吉隆坡。
廿九年三月,元培涉《蘇報》案走青島,遂以元濟長編譯所,又聘學人為編譯小組,始蒐羅善本古籍建圖書館,以為編譯所參考,編譯所與印刷、發行[14]並為商務三所,自是出版有方針,由印刷代工,晉為出版書商。所推國文教科書,銷售居全國之冠。嗣收購上海日資修文堂印書館,至此事業大振。三十三年四月,上海印刷所、編譯所新廈落成,有職工千餘人。宣統元年,編譯所圖書室更名「涵芬樓」,藏宋刻善本、方志、參考圖書、圖畫、照片。
民國元年,出版部兼交通部長陸費逵突辭職,將商務所規劃民國中小學教科書攜去,與數友合創中華書局。瑞芳急動員編譯所重編,四月出版,以挽市場[15]。三年,增香港分館。時中華書局初創,與商務爭競,復值反日聲起,瑞芳恐日股損商譽,元月六日,議定五十萬元收回日股。十日,委上海《時報》[16]聲明其事,即日遇刺亡,年四十三[17]。獨子鵬(1897-1976),商務印書館經理、上海銀行董事。
時有印書局一所、分館十八處。董事七席,咸昌、元濟以外,有伍廷芳[18]、鄭孝胥[19]、周金箴[20]、印有模、高鳳謙等,以有模繼總經理。
[1]清心堂 建堂經過,諸說龐雜,謹據游巧玲碩論鉤稽敘述。
[2]四人以咸恩最長,瑞芳最小,相差十歲。尚得同窗,即前文所謂:「以結婚或年滿廿一歲出塾。」瑞芳十一歲入塾,時咸恩已屆出塾之歲。
[3]學堂規定「年廿一出塾」,係最遲之限,瑞芳年十八出塾,推測係因父卒,須早就業安家。同仁醫院,見前文註「吳虹玉」。
[4]同前註,游巧玲《上海清心書院(LowrieHighSchool)與晚清新式文教事業的發展》。
[5]汪康年,字穰卿,一字毅伯,晚號恢伯、醉醉生,浙江錢塘縣人,咸豐十年生,光緒十五年優貢,張之洞召為西賓。二十年,舉進士第。廿二年秋,與梁啟超、黃遵憲創《時務報》旬刊。嗣以新聞貴及時,廿四年五月,又創《時務日報》。戊戌維新,收《時務報》官辦,康年違命,兩報改名《昌言報》及《中外日報》。維新事敗,遭清廷通緝,逃上海租界。為避追究,聘英商杜德勤為《中外日報》發行人,維持發報。三十年,入為內閣中書。三十三年,復在京辦《京報》,時段芝貴買歌姬楊翠喜獻慶親王奕劻子載振,得署理黑龍江巡撫。《京報》詳刊其事,八月廿六日,遭勒令停刊。宣統二年冬,又即北京創《芻言報》。三年十一月,清室已亡,卒於天津。(維基百科)
[6]黃遵憲(1848-1905),字公度,號人境廬主人,廣東嘉應人。道光廿八年生,光緒二年舉於鄉。明年,何如璋駐日,引為參贊。歷美、英及新加坡。二十年,歸中土。明年,為湖南按察使,從巡撫陳寶箴宣傳維新。廿四年八月,派出使日本大臣。尋變法事敗,列名嚴辦,以駐華外使干預,辭職還鄉。三十一年春,卒於家,年五十八。有《日本國志》《朝鮮策略》。(維基百科)
[7]﹝維基百科﹞:《時務報》係1896年8月9日創刊於上海,旬刊,書冊式,每期20餘頁。1898年8月8日停刊,計69期。同年8月17日,改稱《昌言報》。
[8]吳方《仁智的山水-張元濟傳》(臺北市:業強出版社,1995)頁53,註16。﹝維基百科‧時務報﹞於創報因由舉三說。按:《時務報》雖創於汪、梁、黃三子,兩江總督張之洞亦有資助,並命汪操持監督,是以本文必先引述張之洞,蓋報論攸關張氏立場與前途。其後,張使梁鼎芬辦《正學報》,聘章太炎主筆,太炎發〈排滿論〉,為鼎芬所逐,亦此意也。
[9]曾廣銓,字靖彝,號敬怡,又名景沂(百度),湖南湘鄉人,同治十年生。曾文忠公次子紀鴻子,嗣長房紀澤。紀澤出使英國,從為駐英使署參贊,任兵部主事。光緒十六年,紀澤卒,襲蔭以員外郎補用。三十年,授五品京堂銜,為出使朝鮮大臣。三十二年,任福建興泉永道。歲杪,以侯補三品京堂銜為出使德國大臣,未赴任。辛亥鼎革,棄職還鄉,民國廿九年卒。子約農,英國倫敦大學工程科學士,臺大教授、東海大學創校校長。(維基百科、百度百科、光緒朝實錄)
[10]汪大鈞,原名舜俞,字仲虞、頌虞,浙江錢塘人,同治元年生。附貢生,廣東候補道。光緒廿四年,於上海創《工商日報》,同年,與汪康年辦《時務日報》,刊載中外大事,評論時政。譯西報,引介國內公司、局、廠情況,以開民智、通聲氣。三十二年卒。
[11]﹝百度百科‧昌言報﹞:光緒24年7月1日(1895.8.17)擅將《時務報》改名《昌言報》繼續出版,汪繼任經理,梁鼎芬任總董,是仍由張之洞控制。版式不變,分載諭旨、奏章、公牘、譯論、譯編、昌言集等,宣傳維新。維新事敗,鼎芬辭總董,以日人安藤虎雄為總監。同年10月6日(11月19日)停刊,共出10冊。
[12]費啟鴻,同治九年,美北長老會派駐上海大南門清心堂、蘇州傳教。光緒十一年,調寧波。十四年,歸滬上,主美華書館,編《教務雜誌》。廿八年,將美華書館遷北四川路橫濱橋,為上海著名印刷所,民國十二年,卒於上海。十四年,長老會遷建思婁堂至虹口,更名鴻德堂以紀念費氏。
[13]王學哲、方鵬程合著《勇往直前-商務印書館百年經營史(1897-2007)》(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7.5)頁39。
[14]商務本是「印刷所」,屬代工。自創「編譯所」以來,始有策略主腦,「發行所」則是門市。三所為書局所必備組織。
[15]王學哲、方鵬程合著《勇往直前-商務印書館百年經營史(1897-2007)》(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7.5)頁62。
[16]《時報》(1904.6.2-1939) 光緒三十年夏,狄楚青創於上海,藉日人宗方小太郎為發行人,乃康、梁喉舌。民國十年,楚青卒,黃佰惠(承恩)接辦,改報社會、娛樂。廿八年,日軍陷上海,停刊。
前引《勇往直前-商務印書館百年經營史(1897-2007)》頁58。稱《申報》。又稱:內情複雜,兇嫌既伏法,商務不再追究。
[17]前引,盧仁龍〈尋找現代出版史的失蹤者—記商務印書館創始人夏瑞芳〉。
[18]伍廷芳(1842-1922),本名敘,字文爵,號秩庸,齋名觀渡廬,廣東新會人,道光廿二年生於英屬馬六甲,三齡歸廣州。年十四,冒名入香港聖保羅書院,畢業,為香港高等審判庭、地方法院翻譯。咸豐十年,與黃勝利創《中外新報》,助陳藹亭創《香港華字日報》。同治十年,調港府巡理署譯員。光緒元年,留學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習法律,考取律師,並獲法律博士。三年春,奔喪歸粵,居香港執律師業,郭嵩燾、劉錫鴻聯奏,請為駐英使館三等參贊。李鴻章、沈葆楨各以重金羅致,皆不受,但執業香港。六年春,委為定例局非官守議員,嘗署裁判司,請廢笞刑、禁販女童,俱獲行。以投資失敗,辭立法局議員。英皇孫服役海軍,隨艦隊訪港,廷芳具儀迎之,為艦隊司令嘉蘭威廉所拒。八年冬,移天津,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聘為法律顧問,中法新約、長崎事件、馬關條約,多倚廷芳贊畫。十二年,為出使美日秘國大臣。伍氏生平事跡多,文長待整理成專篇。
[19]鄭氏生平,請參本書屋《清遺民傳》。
[20]周金箴(1847-1923),名晉鑣,字金箴,以字行,浙江慈溪人。光緒十四年,與嚴信厚等創「華新紡織新局」。廿八年,清廷初設「上海商業會議公所」,金箴為副總理。三十年,改稱「上海商務總會」,復膺選協理。後二載,為議董。三十三年,為第四任總理。明年,職於「電報總局」,與李雲書、虞洽卿、陳子琴合辦「四明銀行」。宣統元年、二年,又為上海商務總會第五、六屆總理。民國元年二月廿九日,「上海商務總會」與江浙紳商所組「上海商務公所」合併,稱「上海總商會」,金箴為首任總理。四年,為滬海道尹,並職「華洋保壽公司」。十年,職於招商總局、阜豐植棉公司。十二年卒。(維基百科‧周金箴)
上一篇:商務印書館(一)印刷術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