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11 22:46:22魏筱玉
魔神也會道歉?(李陵向命運挑戰1)
[ 大意 ]
古希臘羅馬的悲劇英雄,後人實在是仰慕到不行。這不是歐洲的專利,古代中國也有悲劇英雄。
李耳的後人不是凡夫俗子,積極、不怕死,一代代以將軍的身份,為國家為同胞發光發熱。但是進入漢朝,奴才主義當道,哪有發揮的空間?李廣含恨自殺,李敢不明不白地被做掉…,命運陰慘慘地席捲過來,籠罩這個英雄世家。
在這種狀況下,一般人都會認命,忘掉理想和抱負,沈默而穩當地走到最後。但李陵是英雄,怎能束手就縛呢?他不服氣啊,背負著整個家族的的光榮與夢想,懷著一股憂憤,不要命地與這片陰影拼搏。
在不公平的前提下,爭取到一個不算是機會(坑人)的機會。李陵不要命地表現,想為自己、為家族爭一口氣。冷兵器時代最牛、最經典、最不可思議的一場戰鬥發生了:五千個步兵,讓數量十幾倍的騎兵畏懼。
李陵始終等不到援兵,奮鬥到最後一滴血,決定先認輸,再找機會爭取最後的勝利。就像小雞送進老鷹窩裡,把一群老鷹打得滿頭疱。接下來還有無數個回合,為什麼頭一回合剛剛結束,就要自殺並且熄燈止戰呢?現在退出擂臺,又有什麼意義呢,不過留下一個未完成的故事,搏觀眾一笑罷了。
他是古代的現代人,重視人的價值。但是漢武魔神集團,哪能允許現代化的人本主義思維?皇帝決定把這個家族趕盡殺絕,讓它消失在聲敗名裂當中。
大衝突,帶來不能形容的傷害。這股壓力激發了人性的光輝,李陵突破傳統的蒙蔽,看清楚生命的意義:生命來自上帝,應該用來造福人群,不能為一個兇手浪費掉。
李陵頓悟了,越過輿論、主流思想和千千萬萬個奴才,走上「悲劇英雄」的顛峰。雖然被皇帝懲罰,被同胞誤會,付出沈重的代價,直到摧肝裂膽,仍然繼續與命運拼搏。拒絕回到變形的家鄉,堅持留在重感情、講公平的環境,終於發揮潛力,達成志願,造福了兩邊的同胞。
[ 本文 ]
★ 遠古:為百姓服務
遠古中國知道人沒有善,所以仰望上帝的善,靠上帝抑惡揚善。在那個黃金盛世裡,上帝是神州的主宰,好人得到祝福,犯罪以後必須懺悔。中國人在這種純潔的信仰裡,得到向善的力量,樸實而自然地生活。
「百姓」是國家的重點,上帝根據百姓的感受,祝福或懲罰他們的領袖。帝堯吃粗米飯,喝野菜湯,穿麻衣,住在親手搭蓋的茅屋裡。他認為帝王有什麼好威風的呢?應該盡心盡力為民服務。看見有人收成不好,逼得去偷糧食,就把自己同樣捆綁起來,頒佈「罪已詔」。
帝堯鼓勵百姓對施政提出一些建議,也儘量採納。接下來,帝舜、大禹、商湯和周朝初期,也都真誠地治理國家,造成一千五百年的盛世。
★ 孔子:絕不會三跪九叩
在春秋戰國時代,黃金時代剛剛結束,諸侯雖然互相攻伐,為社會帶來動盪,但起碼給百姓保留一份尊重,讓他們有尊嚴地過日子。那是個開放的時代,思想自由並且閃爍著人性的光輝,學術鼎盛,農業和手工業飛躍,科學技術也長足進步。
孔子不論在肉體或精神上,從沒有跪下三呼萬歲。他富有人本(民本)思想,重視人性和人的價值,希望同胞能培養成正確的人。
他主張用真理來治國──君王像君王,臣屬自然會像臣屬;父親像父親,兒子自然會像兒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從君主到百姓,應該在各自的崗位上負責任;但是權力越大,責任就越大。長官先盡到責任,才能要求部下;如果某個人不負責,那表示頂頭上司可能應該檢討改進。
★ 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提倡「仁者無敵」(愛護百姓的總統最強),「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人類生而平等,每個人都是天子(上帝的孩子)。但百姓的數量大,構成國家的基礎,比政府、君王更重要。政府愛護百姓,施行仁政,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天下。
★ 秦皇漢武:「人本思想」被「奴才思想」打敗
從遠古到孔孟,都知道人應該聽上帝指揮,為全體百姓(不是為某一個人)效忠。秦始皇統一華夏之後,大概是操勞或得意過度了,人格特質變得不太正常,認為他一個人是上帝的兒子(天子),而其它人全是奴才。只要看看「皇帝」(凌駕三皇五帝)這個頭銜,就知道他有多狂亂了。
歷史一再重演,秦皇漢武的行為模式相當接近。武帝締造了亞洲最強大的帝國,媲美歐洲羅馬帝國,問題是他承襲了那個不正常的觀念。某些學者是頭腦僵化、還是討好呢?故意歪曲孔子的「君君臣臣」邏輯,主張「君為臣綱」(君王至上,臣子要絕對服從,不計對錯死活,不顧尊嚴和家族)。
有這種不學無術的學者,還不如沒有!皇帝愛死這個「君為臣綱」邏輯了,從此站在錯誤的理論基礎上,以天神的姿態出現,把「天下人的天下」變成「一個人的天下」。皇帝是人,哪能取代上帝,哪經得起「無限大權力」的腐蝕呢?失去「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父母官)的情懷,變成兇手,動不動全家全族地殺人。
★ 政府變成最大的亂源
漢武帝當政半個世紀,連續作戰四十年,每趟的軍費動輒幾十億。而且他認為自己太偉大了,應該出動大陣仗,六次橫跨整個華北(陝西、山西、河南、山東),去泰山封禪。這還不夠,又把農民強迫遷移,淨空附近的七個縣市,興建夢幻的離宮組合群「上林苑」。
上林苑平均邊長四十多公里,面積相當於七個台北市。山丘、樹林和湖泊綿亙下去,供皇帝一個人射箭打獵,而且不必去美國海洋世界、澳門或西班牙了,這裡有世界一流的水中生態、賽馬和鬥牛。
上林苑太寬闊了,可真累人呢。搭建幾十座離宮(五星級別墅),讓皇帝走到哪裡,就休息到哪裡。又從各地移植了幾千種珍貴的花木,讓皇帝能隨時聞到花香。安全顧慮不成問題,有整隊整隊的班底護駕,全都是最優秀的武官。
漢唐宋元靠著大道的殘存,發展成世界強權。但是人沒有善,最光明的地方出現一些陰影。晚年的武帝更離譜了,想搶奪汗血馬,竟然派大舅子李廣利(李夫人的草包哥哥),率領幾萬人去進攻大宛。折騰兩年,只剩下幾千人;再追加兵力,重新整頓出發。
這是去月球還是哪裡呢?前後四年,犧牲十萬戰士,損失十幾萬頭牲畜,終於強回一千匹汗血馬。
★ 最光明的地方 出現陰影
「像天神一樣的人,應該永遠活著!」這種想法吸引了一票騙子,建議武帝投入神秘的魔法詛咒事業。武帝在老年對誰都不信任,只信任這些術士;興建巍峨的神堂、神壇和神像,又派遣龐大的隊伍去海上尋找仙人,希望能長生不老。
到最後,每次生病都聽從術士或酷吏的意見,堅定地相信不是因為老了,而是因為臣子在下蠱。只要他們偵察出某個看來可疑的嫌犯,就大開殺戒。前後幾位丞相都殺光了,由全家全族陪葬。「丞相任命狀」形同亡命符,有人接到亡命符(不,任命狀),就哭著推辭。
太子劉據從母親(衛青的姊姊少夫)遺傳了敦厚的個性,經常建議重用忠臣,減輕刑罰,那批酷吏很氣憤。武帝在去世幾年前又生病了,這回聽從酷吏江充的建議,懷疑到太子身上,發動「巫蠱之禍」。首先殺掉姪兒(衛青的兒子)和兩個女兒,再逼死兒子劉據、衛皇后和三個孫子。不但無緣無故地讓自己滅三族,又牽連幾萬個無辜的人。
第二年,武帝發現冤枉了家人和幾萬個靈魂,然而天子是神(魔神),不可能接受懲罰。那就搭蓋一座思子宮吧,增加一個吹風透氣的場所,同時把江充抄家滅族,就這樣宣告結案。
別再抱怨阿扁了,武帝更可怕呢。在位幾十年,把漢朝從鼎盛時期變成一個窮人國,「海內虛耗」(四海之內的資源,為莫名其妙的理由浪費光了)。「巫蠱之禍」過後,農民被暴政和賦稅壓迫,在全國各地起事,愈演愈烈,真像秦始皇末年的情況。
★ 下詔責備自己
「魔神」的地位開始動搖,趕緊變回正常人,頒佈《輪台罪己詔》,檢討自己:「朕即位以來,做了一些張狂而不合理的事,把全國帶進愁苦。現在後悔已經來不及了。從今天起,凡是傷害百姓、浪費錢財或時間的政令,通通作廢。」
「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至今事有傷害百姓,靡費天下者,悉罷之。」
大漢王朝終於恢復開國初期的精神,把農業生產(而不是作戰)當成重點,讓百姓休養生息,並且改進農具和耕作技術。
★ 恐怖的「母死子立」
畢竟是魔神,表面上宣布要改邪歸正,實際上仍然不太正常。六個兒子當中,一個被殺;三個或許受不了血腥味,二十幾歲就魂歸某處。一個風格稍嫌粗魯,另一個不懂禮貌,看看兄弟快凋零光了,似乎輪到他當太子,竟然直接開口向父親請求,那當然是出局啦。這樣一來,只有七歲的小兒子劉弗陵還算不錯;而且年紀小,還來不及犯錯。
問題是,武帝永遠挑選十幾歲的美少女。劉弗陵的母親趙鉤弋,現在才二十幾歲,母強子幼,將來非常有把持朝政的潛力,必須先處理掉。身為魔神,哪需要派殺手,鬼鬼祟祟地進行暗算活動呢?有一天去郊遊,正在有說有笑呢,武帝忽然臉色變黑,找個可笑的藉口,把這位美少婦處死。
那個很扯的藉口,是戴歪髮髻、講錯一句話還是什麼呢?由於太牽強了,史家不予記載。另外兩位美少婦,由於兒子還健在,多多少少也構成潛在的威脅,當然要一併處理掉啦。
現在沒有後顧之憂了,宣布由弗陵擔任太子。第二年武帝去世,結束了秦始皇式的一生。「母死子立」,這種繼位過程太沈重了,劉弗陵(昭帝)明明是虎背熊腰的,卻也在二十幾歲去世。這倒是符合漢武集團的慣例──魔神身邊的年輕人,往往見不到三十歲生日的太陽。
古希臘羅馬的悲劇英雄,後人實在是仰慕到不行。這不是歐洲的專利,古代中國也有悲劇英雄。
李耳的後人不是凡夫俗子,積極、不怕死,一代代以將軍的身份,為國家為同胞發光發熱。但是進入漢朝,奴才主義當道,哪有發揮的空間?李廣含恨自殺,李敢不明不白地被做掉…,命運陰慘慘地席捲過來,籠罩這個英雄世家。
在這種狀況下,一般人都會認命,忘掉理想和抱負,沈默而穩當地走到最後。但李陵是英雄,怎能束手就縛呢?他不服氣啊,背負著整個家族的的光榮與夢想,懷著一股憂憤,不要命地與這片陰影拼搏。
在不公平的前提下,爭取到一個不算是機會(坑人)的機會。李陵不要命地表現,想為自己、為家族爭一口氣。冷兵器時代最牛、最經典、最不可思議的一場戰鬥發生了:五千個步兵,讓數量十幾倍的騎兵畏懼。
李陵始終等不到援兵,奮鬥到最後一滴血,決定先認輸,再找機會爭取最後的勝利。就像小雞送進老鷹窩裡,把一群老鷹打得滿頭疱。接下來還有無數個回合,為什麼頭一回合剛剛結束,就要自殺並且熄燈止戰呢?現在退出擂臺,又有什麼意義呢,不過留下一個未完成的故事,搏觀眾一笑罷了。
他是古代的現代人,重視人的價值。但是漢武魔神集團,哪能允許現代化的人本主義思維?皇帝決定把這個家族趕盡殺絕,讓它消失在聲敗名裂當中。
大衝突,帶來不能形容的傷害。這股壓力激發了人性的光輝,李陵突破傳統的蒙蔽,看清楚生命的意義:生命來自上帝,應該用來造福人群,不能為一個兇手浪費掉。
李陵頓悟了,越過輿論、主流思想和千千萬萬個奴才,走上「悲劇英雄」的顛峰。雖然被皇帝懲罰,被同胞誤會,付出沈重的代價,直到摧肝裂膽,仍然繼續與命運拼搏。拒絕回到變形的家鄉,堅持留在重感情、講公平的環境,終於發揮潛力,達成志願,造福了兩邊的同胞。
[ 本文 ]
★ 遠古:為百姓服務
遠古中國知道人沒有善,所以仰望上帝的善,靠上帝抑惡揚善。在那個黃金盛世裡,上帝是神州的主宰,好人得到祝福,犯罪以後必須懺悔。中國人在這種純潔的信仰裡,得到向善的力量,樸實而自然地生活。
「百姓」是國家的重點,上帝根據百姓的感受,祝福或懲罰他們的領袖。帝堯吃粗米飯,喝野菜湯,穿麻衣,住在親手搭蓋的茅屋裡。他認為帝王有什麼好威風的呢?應該盡心盡力為民服務。看見有人收成不好,逼得去偷糧食,就把自己同樣捆綁起來,頒佈「罪已詔」。
帝堯鼓勵百姓對施政提出一些建議,也儘量採納。接下來,帝舜、大禹、商湯和周朝初期,也都真誠地治理國家,造成一千五百年的盛世。
★ 孔子:絕不會三跪九叩
在春秋戰國時代,黃金時代剛剛結束,諸侯雖然互相攻伐,為社會帶來動盪,但起碼給百姓保留一份尊重,讓他們有尊嚴地過日子。那是個開放的時代,思想自由並且閃爍著人性的光輝,學術鼎盛,農業和手工業飛躍,科學技術也長足進步。
孔子不論在肉體或精神上,從沒有跪下三呼萬歲。他富有人本(民本)思想,重視人性和人的價值,希望同胞能培養成正確的人。
他主張用真理來治國──君王像君王,臣屬自然會像臣屬;父親像父親,兒子自然會像兒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從君主到百姓,應該在各自的崗位上負責任;但是權力越大,責任就越大。長官先盡到責任,才能要求部下;如果某個人不負責,那表示頂頭上司可能應該檢討改進。
★ 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提倡「仁者無敵」(愛護百姓的總統最強),「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人類生而平等,每個人都是天子(上帝的孩子)。但百姓的數量大,構成國家的基礎,比政府、君王更重要。政府愛護百姓,施行仁政,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天下。
★ 秦皇漢武:「人本思想」被「奴才思想」打敗
從遠古到孔孟,都知道人應該聽上帝指揮,為全體百姓(不是為某一個人)效忠。秦始皇統一華夏之後,大概是操勞或得意過度了,人格特質變得不太正常,認為他一個人是上帝的兒子(天子),而其它人全是奴才。只要看看「皇帝」(凌駕三皇五帝)這個頭銜,就知道他有多狂亂了。
歷史一再重演,秦皇漢武的行為模式相當接近。武帝締造了亞洲最強大的帝國,媲美歐洲羅馬帝國,問題是他承襲了那個不正常的觀念。某些學者是頭腦僵化、還是討好呢?故意歪曲孔子的「君君臣臣」邏輯,主張「君為臣綱」(君王至上,臣子要絕對服從,不計對錯死活,不顧尊嚴和家族)。
有這種不學無術的學者,還不如沒有!皇帝愛死這個「君為臣綱」邏輯了,從此站在錯誤的理論基礎上,以天神的姿態出現,把「天下人的天下」變成「一個人的天下」。皇帝是人,哪能取代上帝,哪經得起「無限大權力」的腐蝕呢?失去「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父母官)的情懷,變成兇手,動不動全家全族地殺人。
★ 政府變成最大的亂源
漢武帝當政半個世紀,連續作戰四十年,每趟的軍費動輒幾十億。而且他認為自己太偉大了,應該出動大陣仗,六次橫跨整個華北(陝西、山西、河南、山東),去泰山封禪。這還不夠,又把農民強迫遷移,淨空附近的七個縣市,興建夢幻的離宮組合群「上林苑」。
上林苑平均邊長四十多公里,面積相當於七個台北市。山丘、樹林和湖泊綿亙下去,供皇帝一個人射箭打獵,而且不必去美國海洋世界、澳門或西班牙了,這裡有世界一流的水中生態、賽馬和鬥牛。
上林苑太寬闊了,可真累人呢。搭建幾十座離宮(五星級別墅),讓皇帝走到哪裡,就休息到哪裡。又從各地移植了幾千種珍貴的花木,讓皇帝能隨時聞到花香。安全顧慮不成問題,有整隊整隊的班底護駕,全都是最優秀的武官。
漢唐宋元靠著大道的殘存,發展成世界強權。但是人沒有善,最光明的地方出現一些陰影。晚年的武帝更離譜了,想搶奪汗血馬,竟然派大舅子李廣利(李夫人的草包哥哥),率領幾萬人去進攻大宛。折騰兩年,只剩下幾千人;再追加兵力,重新整頓出發。
這是去月球還是哪裡呢?前後四年,犧牲十萬戰士,損失十幾萬頭牲畜,終於強回一千匹汗血馬。
★ 最光明的地方 出現陰影
「像天神一樣的人,應該永遠活著!」這種想法吸引了一票騙子,建議武帝投入神秘的魔法詛咒事業。武帝在老年對誰都不信任,只信任這些術士;興建巍峨的神堂、神壇和神像,又派遣龐大的隊伍去海上尋找仙人,希望能長生不老。
到最後,每次生病都聽從術士或酷吏的意見,堅定地相信不是因為老了,而是因為臣子在下蠱。只要他們偵察出某個看來可疑的嫌犯,就大開殺戒。前後幾位丞相都殺光了,由全家全族陪葬。「丞相任命狀」形同亡命符,有人接到亡命符(不,任命狀),就哭著推辭。
太子劉據從母親(衛青的姊姊少夫)遺傳了敦厚的個性,經常建議重用忠臣,減輕刑罰,那批酷吏很氣憤。武帝在去世幾年前又生病了,這回聽從酷吏江充的建議,懷疑到太子身上,發動「巫蠱之禍」。首先殺掉姪兒(衛青的兒子)和兩個女兒,再逼死兒子劉據、衛皇后和三個孫子。不但無緣無故地讓自己滅三族,又牽連幾萬個無辜的人。
第二年,武帝發現冤枉了家人和幾萬個靈魂,然而天子是神(魔神),不可能接受懲罰。那就搭蓋一座思子宮吧,增加一個吹風透氣的場所,同時把江充抄家滅族,就這樣宣告結案。
別再抱怨阿扁了,武帝更可怕呢。在位幾十年,把漢朝從鼎盛時期變成一個窮人國,「海內虛耗」(四海之內的資源,為莫名其妙的理由浪費光了)。「巫蠱之禍」過後,農民被暴政和賦稅壓迫,在全國各地起事,愈演愈烈,真像秦始皇末年的情況。
★ 下詔責備自己
「魔神」的地位開始動搖,趕緊變回正常人,頒佈《輪台罪己詔》,檢討自己:「朕即位以來,做了一些張狂而不合理的事,把全國帶進愁苦。現在後悔已經來不及了。從今天起,凡是傷害百姓、浪費錢財或時間的政令,通通作廢。」
「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至今事有傷害百姓,靡費天下者,悉罷之。」
大漢王朝終於恢復開國初期的精神,把農業生產(而不是作戰)當成重點,讓百姓休養生息,並且改進農具和耕作技術。
★ 恐怖的「母死子立」
畢竟是魔神,表面上宣布要改邪歸正,實際上仍然不太正常。六個兒子當中,一個被殺;三個或許受不了血腥味,二十幾歲就魂歸某處。一個風格稍嫌粗魯,另一個不懂禮貌,看看兄弟快凋零光了,似乎輪到他當太子,竟然直接開口向父親請求,那當然是出局啦。這樣一來,只有七歲的小兒子劉弗陵還算不錯;而且年紀小,還來不及犯錯。
問題是,武帝永遠挑選十幾歲的美少女。劉弗陵的母親趙鉤弋,現在才二十幾歲,母強子幼,將來非常有把持朝政的潛力,必須先處理掉。身為魔神,哪需要派殺手,鬼鬼祟祟地進行暗算活動呢?有一天去郊遊,正在有說有笑呢,武帝忽然臉色變黑,找個可笑的藉口,把這位美少婦處死。
那個很扯的藉口,是戴歪髮髻、講錯一句話還是什麼呢?由於太牽強了,史家不予記載。另外兩位美少婦,由於兒子還健在,多多少少也構成潛在的威脅,當然要一併處理掉啦。
現在沒有後顧之憂了,宣布由弗陵擔任太子。第二年武帝去世,結束了秦始皇式的一生。「母死子立」,這種繼位過程太沈重了,劉弗陵(昭帝)明明是虎背熊腰的,卻也在二十幾歲去世。這倒是符合漢武集團的慣例──魔神身邊的年輕人,往往見不到三十歲生日的太陽。
維民
2008-03-19 23:44:40
工作很辛苦吧,最近還好嗎? 2008-03-22 08:11:28
我也有同感,這裡的內容真的很棒
版主回應
謝謝......被有程度的人肯定,心裡感到很安慰。工作很辛苦吧,最近還好嗎? 2008-03-22 08:11:28
筱玉
2008-03-17 22:51:34
謝謝兩位!這些故事來自真實的史料,真好看呢。
雨下得真大 真煩!!tykj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