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3 20:17:07(砂子)
四線於人村
四線於人村
刊登於四月二日更生日報副刊
謝謝主編先生
我們來到一個古老而頗具規模的餐廳用餐,進門前覺得這餐廳似有幾分眼熟,是完全木造的大型建築,古樸而優雅。大大的窗子,每一扇窗景都看得到外圍漂亮的樹林,在加拿大無論大小餐廳、咖啡館,窗景總是牢牢吸引住我的目光,有時甚至吃了什麼喝了什麼都不記得。
這餐廳外面便是花園,銜接上公路。而公路兩旁有足夠寬敞的人行道,懸掛著花盆,呼應人行道上的花圃植栽及美麗的路燈,無聲卻強烈的呼喚:來走走逛逛吧!
離開餐廳只走了百公尺許,來到了一座木造的大型亭子,頓時記憶甦醒:啊!這裡啊!我們竟然來到了這裡了。
都還沒搞清楚這裡究竟是哪裡,我已驚奇又驚喜的擁抱住妻,再抱住開車的大女兒,及一路隨行照顧我的么女兒,竟然不聲不響就帶我來到了這裡!
這裡是哪裡又有什麼關係呢?三十五年的移民故事,早期我們在好友引領下來過這座亭下一趟又一趟,剛剛用餐的老老飯店難怪似曾相似,其實也肯定到過無數回。只因緣淺,我歡喜也無悔的中止了加拿大生活,心甘情願回返故鄉投入生命中的又一個新階段,和這個美麗的地方一別二十年不止吧。
流連亭下,踩踩週邊柔軟整齊的大草坡,看看密密樹林,許久才離開這個像火車站站前廣場中心的大亭屋。興奮的再往前走,漂亮的建築物一棟接一棟在街道兩旁展示著,無不以鮮花、綠樹裝飾華麗,終於我回魂過來:啊!這裡就是於人村嘛!
2024年8月,我就這樣奇妙的再一次來到了於人村。
於我而言,這是完全的意外驚喜,因為這一趟在安大略難得的假期之最後幾天,女兒採取的是完全不事先規劃的隨興漫遊,這天她說,我們去選個老街走走吧,我腦袋裡頭浮出來的是位於安大略湖之南的湖上鎮,或是諸如黑河村之類的古老社區,萬沒想到竟是來到了美麗的於人村。
於人村或稱漁人村(Unionville),離多倫多市中心東北方才三十幾公里,她最主要的公路緬因街(Main Street Unionville)一帶迄今仍然完美保存了大量19世紀和20世紀初葉的建築物,當中多座被加拿大政府列為古跡,走逛起來,有如闖進時光隧道。
歷史記載,十八世紀末葉一批德國裔移民首先來到這個地方,1841年間一位艾拉‧懷特先生於村落以南的紅河沿岸一帶開設聯合磨坊(Union Mills);區內的經濟重心隨後亦跟著南移至磨坊所在附近。30年後多倫多與尼披盛鐵路(Nipissing Railway)從多倫多市中心通車到於人村,大大刺激了當地的經濟。許多房舍大量起造,當中不少還保存至今。而最驚悚的還有一件事:1960年代,當時的約克縣政府計劃將緬街從兩條行車線拓寬為四線道。居民擔心此舉會破壞於人村的獨有風貌,因此聯手合作起而抗爭,好不容易才逼使縣政府放棄拓寬街道計劃而另行繞道闢路,這才保住了今天我們漫步其間的沿途美景。
一路走逛時不禁想到,假使當年居民沒有即時發出強烈制止之聲,假使當時政府不肯尊重民意而一意孤行,則今天這個美麗小鎮頂多也只是一條四線大道貫穿其間的現代式平庸街肆,哪來如今美景如畫,遊客如織?
四線於人村,我情不自禁心中喃喃。
於人村的主街道全長不算太長,走來輕鬆愉快,街道兩旁都是餐廳、咖啡店、禮品店、服飾店,遊客隨心所欲走走停停吃吃喝喝,非常的自在。我們進了一家冰淇淋店,八月已然微凉的氣候吃冰品真是快意之事。
小鎮週邊零散座落著許多美麗的老住宅,森林和湖泊散置各地。我們隨興來到一座名叫太好湖的小湖,停好車,湖上平台小坐片刻,再沿湖濱步道繞湖一圈,有些路段是林木森森幽不可測,有些則以草坪綠地和步道比鄰著住宅區,野兔、松鼠、鳥雀出沒其間,組構成令人陶醉的加拿大式生活環境,令我不禁暗暗思索,倘若當年不離開加拿大,或是回台灣之後三年五載、十年八載重又回來,則我的下半生完全又重新改寫了,此時或許我不是遊客,而是一個社區裡悠然持杖漫步的老先生。人生沒有重來的機會,如何抉擇都不是問題,唯一不變的是都必須好好的過、精彩的過。
上一篇:印象中的畫面改變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