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逢維也納〉
〈重逢維也納〉2021-10-27
在上一次的旅程當中,短暫地停留在維也納,揹著沉重的行李行走,對維也納只有匆匆地驚鴻一瞥。當時剛離開溫暖的義大利,初抵維也納就感受到特有的濕冷空氣,以及截然不同的語言環境。乘著地鐵到友人介紹的聖史蒂芬教堂參觀,教堂被四周的建築包圍,矗立其中。冷風夾雜著細雨讓人直打哆嗦,一群由老師帶領來校外教學的小學生,嘰哩呱啦的聽著老師的解說,魚貫地進入尚在整修的聖史蒂芬教堂。周遭還有穿著長尾服的男士駕駛著中世紀的馬車,噠噠而過,走在細雨中更感受到一種奇妙的氛圍,彷彿誤闖中世紀。
不同於上一回的濕冷體驗,這次坐著長途夜車,一路從羅馬尼亞行經匈牙利,最後抵達奧地利維也納車站,轉換了手錶的時差,踏進車站的大廳。維也納的火車站乾淨高挑,整體感覺明亮先進,人群也都十分有秩序地排隊購票,明亮有序的感覺,讓心裡稍微安定下來並充滿期待。月台位於車站的二樓,出了月台後,有幾間賣著漢堡三明治的餐廳,對於阮囊羞澀的我來說,價格都十分昂貴,感覺坐了一晚的夜車之後,睜開眼,所有物價都上漲了。在一樓大廳排隊預定之後行程的車票,和善的櫃台先生告訴我,奧地利到波蘭這段車程不能使用國鐵券,只好另外購票,真是昂貴的車票呀!
在車站附近的超市買了義大利方餃和雞肉麵包,著實感受到奧地利物價與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的差距。地鐵站的票價也不便宜,買了車票,搭乘U3線,先去找尋住宿的旅館。看著手中抄寫的簡單說明與路線圖,花了一點功夫才看到青年旅館小小不起眼的門面。一位長髮的老闆娘守在櫃台,因為入住的時間尚未到,只好先寄放行李,暫時待在行李間將相機充滿電。有一些客人拿著床單等東西來退房,令人有種奇異的感覺,這裡的空間很狹小,感覺不像是旅館。老闆娘和工作人員在櫃檯看電視,聽到老闆娘講著俄文,更讓人有種時空錯亂的感覺。
由於尚無法入住,只好先離開旅館,到處逛逛。霍夫堡皇宮有許多觀光團體,遊人如織,我覓尋到一個階梯處休息,順便畫圖。附近有一個中國團導遊正在解說騎馬雕像的由來,整團遊客利用有限的自由時間四處拍拍照片,一對夫婦好奇地跑來我身邊,看看我在畫什麼東西 。在外頭速寫的機會多,膽量與臉皮也慢慢鍛鍊起來,有了更多的機會與好奇的人接觸。
陽光漸弱,再次來到聖史蒂芬教堂,很幸運剛好遇上教堂在做彌撒。進入教堂裡,光線昏暗,感到一陣涼意。前方站著穿白袍的主教,一旁是燭光搖曳的蠟燭台,還有許多起立唱誦詩歌的信徒們在其中,自然而然的神聖莊嚴氣氛在教堂間蔓延。一門之隔的教堂外廣場,接連著精品街,有許多逛街購物的民眾,大街上被洶湧的人潮擠滿,不時還有馬車行經。一面欣賞精品店的櫥窗展示,一面跟著人群湊熱鬧觀看街頭藝人表演,漫步在維也納的歡愉街頭,晚間快九點的夕陽,金色光芒舒服的照在身上,愜意的感受這漫長夏日的日照。
回到旅館,戴著眼鏡的男工作人員冷漠的為我辦理入住手續,給了我一張地圖,告訴我旅館的房間位在街道的另一邊。我去領取稍早寄放的行李和他給的被單及枕頭套,便去大街上尋找住宿處。還好,在另一條街上找到了掛有15號門牌的大門,然而沒有任何標誌顯示它是青年旅館,令人感覺有些不安。一打開大門,就見到房間,有點像大禮堂,兩邊擺放了許多上下舖床位,很奇怪的空間配置。
開放的空間分為A、B、C三區,廚房和廁所位在中段,一面疑惑地往裡頭走,一面和這些陌生的房客打照面。這三區的床位都是開放空間,大家進出都會經過這些區域,等於睡在一個開放式的禮堂內,有些不自在沒有安全感。我走到最盡頭的D區,因為設有一個房門,所以床位價格稍微貴了一些。房間裡已經入住了兩個年輕的法國女大生,他們結伴一起出來旅行,已經去了布拉格,預計在維也納待個六天,歐洲的大學生很幸福,可以輕易地跨國界旅行,也許只要短短的一個週末就能到鄰國渡個小假。
到廚房準備簡單的晚餐時,碰到來自美國猶他州23歲的貝卡,高個子的貝卡很早婚,和先生及父母一起來德國、奧地利旅行。有趣的是,父母去住飯店,他們兩夫妻則省錢跑來住青年旅館。貝卡說她的哥哥約五年前曾經到臺北當傳教士兩年,所以聽到我從臺北來感到很開心。貝卡夫妻倆去過上海、北京、西安、合肥、桂林等地方,一邊教英文一邊旅行,喜歡中國、臺灣、日本、泰國和亞洲文化,是個開朗的大女生。在旅途中,總可以聽到許多來自四面八方的小故事。
我的床位在下鋪有盞床頭燈,房內的大窗戶敞開著,夜風徐徐,深夜裡望出窗外,一片寂靜闃黑。總算可以躺下來,好好的睡一覺,期待在音樂之都維也納的短暫時光有美好的回憶。
本文刊登於2021-10-27中華日報副刊〈中華副刊〉重逢維也納 | 中華日報|中華新聞雲 (cdns.com.tw)
上一篇:〈來自布加勒斯特的禮物〉
下一篇:〈斯德哥爾摩歷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