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薩走廊 vs. 耶路薩冷
位處沙漠,無水、無能源、甚少綠洲、人口密度高、失業率高達50%、長期得受助外界,希望被迫分離兩處的人民(迦薩走廊 & 約旦河以西)可以統一一起,有自己完整國土、擺脫長期受控以色列的巴勒斯坦,其無預警攻擊,即便有其正當理由,需被譴責,
但已經現代文明洗禮的以色列人,過往在巴勒斯坦地區的作為,要封鎖加薩走廊(非第一次了),難道不是要對巴勒斯坦人趕盡殺絕)? 不需被譴責嗎?
若瞭解當初以色列是非法佔領約旦河以西、非法佔領迦薩走廊,就會了解為什麼兩國永遠無法達成和平 ! 甚至有時無法理解,有過被驅逐、無安定家園的以色列為何不能將心比心呢 ?
現今約200多萬在迦薩走廊的巴勒斯坦人民在生活所需上都得仰賴以色列、甚至外界救援....但因為受以色列管制、封鎖,不只平民無法逃難,就連國際醫療團隊無法進入救援 ......以色列的行為就是符合人道嗎 ?
複雜的歷史背景後,戰必有因 !
◆巴勒斯坦位於約旦河以西的土地(綠色),逐漸失去,被以色列(白色)佔領。
▓
現今中東耶路薩冷及其周圍一大片土地(約旦河東、西岸) 在15世紀是由奧圖曼土耳其帝國所統治(伊斯蘭教)。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英國說服當時管理麥加、麥地的統治者加入對抗土耳其帝國戰局,條件是贏戰的話,就在戰後承認阿拉伯獨立。
英國也派軍官前往中東組織一支以貝都因人為主的軍隊抗戰。戰勝後,"約旦河以東"(即今日的約旦) 交給哈希姆家族(伊斯蘭教之穆漢默德家族)統治至今。
"約旦河以西(稱之巴勒斯坦區)" 則在戰後由英國代為管理。
而第一次世界大戰尚未結束前,英法俄國除了私下協議瓜分土耳其帝國、承諾上述條件之外,英國更是宣布一項重要決議,就是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區建立猶太人家園。
土耳其帝國統治時,整個中東就是伊斯蘭教,戰後約旦河以西的巴勒斯坦區仍以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民為主,當時猶太人並不多(不到總人數的10%)。
戰後猶太人在英國的支持協助下,加上德國納粹破害猶太人,猶太民族意識高漲,大量猶太人移入巴勒斯坦區,並視該區為復國之地。
移入當地的猶太人成長快速,最後在聯合國的劃分協調下,猶太人口雖只佔1/3分卻得到55%土地 、阿拉伯人口佔了2/3,卻只分得45%k的土地。但是,猶太人、阿拉伯人雙方都不承認這項協議。而以色列更未履行對巴勒斯坦地區的承諾,於是之後時不時發展出兩方的衝突、戰爭。
以色列在1948.5.14宣布建國,隔天,英國結束對巴勒斯坦地區的管理,周遭的國家雲本就不承認以色列建國(該地本來就不是猶太人土地+宗教信仰不同),隧又開啟以色列獨立戰爭。戰爭導致眾多原在該地的阿拉伯人被驅逐、遠離家園,以色列在戰後也不允許那些人返回家園。
藉由戰爭以色列奪取的土地越來越多,猶太人在當地的人口也超越阿拉伯人口。最終非法佔領約旦河以西、迦薩走廊。
阿拉伯人(巴勒斯坦)被迫只能集中居在約旦河西的小部分區域、迦薩走廊,1988年獨立宣言,雖獲得138個聯合國國家承認,卻不被以色列承認。
以色列佔領迦薩走廊後,並未投入任何建設,反之是除了加薩走廊之外,也劃出巴勒斯坦人地區,並針對這些地區加以控制進出管理。
中東本就是沙漠、貧脊之地,猶太人佔據大部分土壤較好之地,且又有富有有成的猶太人的貢獻,不論在科技、教育、軍事上...等等都能團結一致接連發展。反觀,巴勒斯坦當時受英國管理,加上戰後內部也因派別常紛爭,為了爭取國土與自身權益而不得不與鄰國發動爭戰.......
戰爭下犧牲的都是平民,希望此戰爭能快快落幕 ~ Peace & Love
▓< 耶路薩冷 >
今日的耶路薩冷事由聯合國直接管理,所以仍維持著平和,各個宗教別有其地區性以及代表的建築物 : 猶太教 (西牆和聖殿山)、穆斯林(圓頂清真寺和阿克薩清真寺),基督教(聖墓教堂和苦路)。
耶路撒冷(俗稱舊城)面積只有1平方公里,被一圈的城牆圍繞著,建造在東山(即大衛之城,稱下城)和西山(稱上城)之上 。
耶路薩冷在羅馬王哈德良(Hadrian) 時代就被重新劃分為主要的兩條街道,Cardo Maximus「商業大道」(即南北大街)與Decumanus(即東西大街) --->也就是後來的Beit Habad (貫徹南北,由北面的大馬士革門開始,向南至大衛街,再到錫安門)、David (即大衛街,從西面的雅法門開始,由西到東貫穿舊城,到達城東的聖殿山)。
這兩條主要大街形成一個大十字,劃分出三個宗教與四個種族 :
(1)亞美尼亞區:信仰基督教。因上世紀被土耳其帝國追殺,亞美尼亞的一部分人逃到耶 路灑冷,後來英國戰勝,接受更多的亞美尼亞難民,自此漸漸形成亞美尼亞區,主要據點是在聖雅各教堂Cathedral of St. James,修道院居多。
(2)基督徒區:相傳此區為耶穌被釘十字架、埋葬和復活之處。此區有聖墓堂(Holy Sepulchre)。苦路或稱悲苦路從東面的獅門/司提反門進入,以聖墓堂為終站。
(3)穆斯林區:面積最大,阿拉伯人居多,中心點是聖殿山。上有磐石清真寺(Dome of the Rock),由統治者Abd el-Malik於688-691年建造。這是穆斯林世界的第三至聖之地。
(4)猶太人區:聖地是西牆(又稱哭牆)。西牆仍然保留著第一世紀聖殿西牆的大石塊,是猶太人區最靠近聖殿原址的地方,猶太人常到這裡讀經祈禱,或舉行其他節慶。
老城雅法門以西的西耶路撒冷(1967年以前屬於以色列的市區)是現代以色列的核心地帶,若再往西數十公里,就是以特拉維夫為中心的「古什·但」區域。
舊城(耶路薩冷)及其東、北、南三面的東耶路撒冷於1967年後被以色列占領,也是最被國際爭議的地區,則以阿拉伯人為主。以色列的強勢由此可知。
1)公元前10世紀,從所羅門王建立聖殿開始,耶路撒冷就一直是猶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聖的城市。 現今聖殿的遺蹟西牆,仍是猶太教最神聖的所在。
2)基督徒非常重視耶路撒冷,是因為依《聖經》記載,耶穌在耶路薩冷受難、埋葬、復活、升天。
3)伊斯蘭教則視麥加、麥地那、耶路薩冷(第三聖地)為三大聖地,以紀念穆罕默德,並且在聖殿山上建造2座清真寺——阿克薩清真寺和圓頂清真寺作為紀念。
PS。以上圖片摘自相關網頁。
*
*
*
上一篇:Funny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