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16 21:01:01何方

食神

 

 


影片的中心主旨是「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食神」。這似乎是「人人可以成堯舜」的傳統儒家精神的延伸,肯定每個人止於至善的潛在可能性。

 

故事也是頗具道德意義的發展,一開始Steven周是空有「食神」之名,端出來的卻是偷工減料、枉顧顧客健康的縮水料理,然後被同行惡性競爭所陷害,一朝盡失所有。落難英雄從路邊攤的「瀨尿牛丸」一步步力圖東山再起,對手隨之欲將其置之死地,因緣際會被少林寺方丈所救,一如武俠小說裡的英雄模式,在少林寺經過一番歷練折騰,不但在十八銅人陣裡學得一身好武藝,更在廚房裡習得一手好廚藝,一旦重出江湖,已非昔日阿蒙。最後一場「食神」競賽中,觀眾以為Steven周肯定能擊敗昔日構陷的對手,沒想到評審還是把「食神」的頭銜給了對手。最後只能訴諸神力,由觀世音菩薩代為收拾一干鼠輩,Steven周也說出全片主題:「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食神。」

 

是不是食神,重點不在「技藝」,而在「心」,技藝純熟只能是「匠」,用心才能感動人。孟子盡心篇所說的:「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謂神。」不妨把這部電影看成是傳統心性之學在料理上的發揚。

 

或許周星馳詮釋得並不細膩,但純粹文藝劇情片不是他的走向,他一定清楚太嚴肅的東西沒有票房,所以走的是老少咸宜、輕鬆搞笑的路線,但在搞笑之餘,他也成功地形塑了自己的風格,他的電影都有很明確的個人印記,那印記是卡通式的誇張(如被十八銅人海扁之後,雙腳被提著,身體在地上拖出一條又長又直的血跡,下一幕卻又好端端的),無厘頭的動作對白(在他所有的作品中俯拾皆是),顛覆一般人的習慣與認知(誰說電影一定要俊男美女,許多美女明星如鞏俐、趙薇、還有本片的莫文蔚,落在周星馳手裡,個個都被極盡醜化),再加上後現代的拼貼。

 

周星馳拼貼的素材包括傳統少林武術,港人熱愛的足球與賭博,金庸的武俠世界,還有鱷魚男恐龍妹的小人物愛情。當大家一窩蜂去追逐權力與財富之時,他卻不忘為小人物發聲,即以本片「人人都可以是食神」為例,他安慰了廣大小人物的自卑心理,也帶給小人物們一線繼續生活下去的希望與勇氣。有人認為周星馳沒水準,我倒認為他是寓嚴肅於搞笑之中,因為這樣,他也具有了英雄氣質。

 

或許周星馳藉著搞笑,也在向觀眾提示一種生活態度,他要我們別太當真,生活中有許多事情,卡通一點,笑笑就讓它過去,日子已經夠苦了,何妨輕鬆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