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22 23:29:41☆Ψ黑色漠然Ψ★

Vitas(俄羅斯高音王子)1


http://www.vitas.idv.tw/ (vitas消息)

http://www.vitas.com.ru/ (vitas官網)

Vitas創造了克裡姆林宮個人歌唱的最低年齡記錄,那年他只有19歲。也正是在那一年,他憑藉《onepa#2》開始風靡全球,這首歌是歌劇《onepa》的曲目中的《onepa#2》,令人震撼的高音區讓人甚少演繹。而Vitas那比女人還要動聽、比鬼魅還要華麗的高音,令所有在場的觀眾驚呆。 加之他的樂隊伴奏全部用黑紗蒙面罩身,靈異至極。

仿佛一夜之間,俄羅斯魅惑男高音Vitas的音樂便在網絡上悄然風靡,他以傳說中橫跨5個八度、接近超聲的音域以及絕美的姿態和隱藏在他背后神話般的故事顛倒眾生。但在Vitas流傳最廣的幾段故事裡,有的竟幾乎都是神秘的問號和驚嘆號。

他是在克裡姆林宮舉辦個唱的最年輕的歌手。
他很神秘,因為他不接受任何媒體的採訪。
他的真名幾乎沒人知道,也沒有人知道能在哪裡找到他。
他住在地下室,在黃昏的時候才像蜘蛛一樣從棺材裡爬出來開始創作。
他有一副酷似閹伶歌手的唱腔,渾然天成,高音部分雌雄難辨。
他的眼神,如同鬼魅一般,瞬間就讓你如中了咒語般失去抵抗能力。
他特別喜歡魚,所以有人猜測Vitas能飆那麼高的音會不會因為他是有鰓的。
(人魚)
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還是個服裝設計師。


去年6月,Vitas前往西藏逗留了三周,來自印度的僧侶聽了他的歌極為震撼,甚至說在他唱歌時廟宇裡的東西都飛了起來,並稱Vitas是印度十一世紀一個著名詩人、音樂家、哲學家的轉世。

這個神秘的俄羅斯男高音身后的真相的確如傳聞中一般嗎?會不會是他的制作人“炒作”出來的驚天大陰謀?他的演唱到底是真是假?

我們希望下面的文字可以還原真相。

第1樂章 敖德薩的童話每個傳奇故事都會有一個開始,這個故事要從Vitas的制作人謝爾蓋·普達夫金(Sergey Pudovkin)在烏克蘭的奇遇講起。


從前有個叫Vitalik的小家伙,他住在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從小Vitalik並無雄心大志,如果沒記錯的話,以前他每天會去敖德薩的一個藝術學校上學。

敖德薩,這個位於烏克蘭的城市對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來說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因它的美、它的劇院而聞名。敖德薩曾經熱情接納過很多藝術家:Kandinsky、Gogol、Majakovs鄄ki、Pushkin……還有很多人在那裡過著無所事事的日子,或者那才是藝術家的生活吧。

Vitalik也沒什麼兩樣,像那些偉大的藝術家一樣,他也不是烏克蘭人。他已經過世的母親是俄羅斯人,他的父親則是來自波羅的海的拉脫維亞人。

實際上,Vitalik看上去不是很像俄羅斯人———他修長的鼻子和纖長秀頎的身材使他看上去更北方一點。

我是說,那是一個英俊的少年,並且非常有才華。他1980年或者1981年(這個至今不是非常確定)2月19日出生在拉脫維亞。上學之前,他每天和爺爺一起在敖德薩演奏手風琴。據說,演出的情形非常有趣,因為當時Vitalik還沒有手風琴高。

他學了三年手風琴,因此一進入敖德薩藝術學院,校長AnatoliiPaduka就知道這個孩子是上天派給的禮物。不久以后,Vitalik便開始在一個有著奇怪名字的劇院當業余演員。不論如何,如果不是一位從莫斯科來的著名制作人謝爾蓋·普達夫金的到來,Vitalik也許直到今天還在諸如此類的劇院演出。

這個年輕聰明的製作人那時候創造出1971年出道的NA-NA樂隊的傳奇,但是別管這些,當他來到敖德薩時,他碰巧在舞台上看見了Vitalik.謝爾蓋並未想到,當Vitalik開始與他講話時,他看見奇蹟落到了人間。Vitalik在小孩與老人的角色之間隨意變換,他的聲音一下就從小姑娘變成了年輕女士,然后變成了一個歷盡滄桑的男人,最后變成了一個老年婦女。他的面容從極其的美麗變成極其的丑惡,他的姿態從性感嬌媚瞬間變成強健有力。被驚呆了的謝爾蓋問他:“你叫什麼名字?”“Vitalik.”“我是謝爾蓋,想去莫斯科嗎?”“什麼時候?”“後天動身。”“你是做什麼的?”“我是經紀人。能聽聽你的磁帶嗎?”鋼琴聲,好像從灌木叢中傳來。Vitalik從書包中拿出四盒錄有歌曲的磁帶,其中就有著名的《歌劇2》。Vitalik用魔法預感到自己的路。謝爾蓋告訴他:“我要帶你去莫斯科,我要把你變成俄羅斯流行樂壇(注1)的大明星。”


第2樂章 克裡姆林宮的神話

我不是很確定這個故事是不是真的,或許它只是謝爾蓋創作的美麗傳奇,能讓整個事情看起來更神秘,更加巧合。但有件事是真的,敖德薩的Vitalik以Vitas的藝名出道短短兩個月后就成了音樂奇跡———2000年時,Vitas成為在克裡姆林宮舉辦個唱最年輕的人。

Vitas在2000年12月2日播放的MTV《歌劇2》中第一次在觀眾面前露面,從那時開始,他便不斷地在現實與神話中穿梭———他的嗓音、音樂、詩、經歷及外表,所有他的一切都成為人們討論的焦點並引起了不可思議的傳言。

關於他的傳言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有兩個。首先一個是———“那穿入雲霄的歌聲是不是Vitas在唱”?人們想問他的高音是不是電腦合成的?就連普加喬娃(注2)也這樣懷疑過,於是歌劇中的女主角決定自己去尋找答案,她直奔“聖誕節的邂逅”排練現場,發現是Vitas正專心致志地拿著樂譜演唱,普加喬娃非常震驚,懷疑也自然消失了。有時,Vitas還會因此在演唱中搞些惡作劇,比如在演唱會上他會突然拿走話筒,讓聲音一下子就沒了。

謝爾蓋說:“你們不會知道,Vitas不但是個天才,而且他熱愛工作並追求完美。如果他對那些歌曲有哪怕一點兒的不確定,他就會不安,直到弄清楚為止。比如說他演唱戈姆沙托娃的詩《外形上的朋友》那次,當亞歷山德拉·巴赫姆托娃第一次聽到Vitas演唱這首詩的時候說‘我激動得流淚了,無論是因為音樂還是因為他的表演。’但她不知道Vitas在演出前整整一個星期都在對這個節目進行排練。

至於另外一個傳言,實話說,至今仍是他身上最大的謎團———他是個閹伶歌手(注3)嗎?

Vitas和謝爾蓋都沒有正面回答過這個問題,謝爾蓋只是說:“這個問題會傷害到他的內心世界,毀了他的前途,但也不意味著Vitas會永遠保持沉默,只是現在不是時候。我只能告訴你們,Vitas不抽煙,對酒也很一般:可以喝也可以不喝。那剩下的一種方式就是女人了,你們不是說他有5個女人嗎?”盡管這些說法不能代表什麼,但從外表上看,Vitas除了“美艷”,肌肉真的很美,而且他的男聲唱段很自然,沒有什麼不妥之處,隻是到了高音部分才雌雄莫辨,且有一種震懾人心的詭異之美。更多人願意相信,他只是模仿閹伶歌手的唱法,他的嗓音只能被稱為上帝的賞賜。

而“Vitas是外星人,他有腮”的說法在他的崇拜者中也廣泛流傳。

因為當獨一無二的奇跡無法解釋時,我們只好將它與幻想世界聯系在一起。謝爾蓋對記者們解釋道:“這並不是完全杜撰出來的,實際上Vitas的咽喉與脖子構造確實很特別。這是真正無可比擬的天賦,說白了,好像是在地球外產生的一樣。”

第3樂章 無可奉告的結局

儘管從19歲那年Vitas就憑借《歌劇2》開始風靡全球,但至今他都沒有接受過任何媒體的採訪,據說這是謝爾蓋的意思,現在看來這個做法無疑是正確的。

“Vitas從來不接受任何人採訪”,這在俄羅斯是人人知道的真理。

謝爾蓋這樣解釋自己的立場:“我們不接受任何採訪,不是因為我作為經紀人想要給Vitas增加神秘感,而是因為我在娛樂圈這麼多年,早就清楚大眾太注意名人們那些細枝末節的私生活,卻不願意關心他們的創作。而且專業報導音樂的傳媒在我們國家實際上並沒有,關於Vitas的新聞永遠只是一些淺層次的期待———跟誰上床了,吃了什麼東西,他的手機是什麼牌子等等。所有這些都是茶餘飯後的閑談,跟音樂無關,我不喜歡這樣的報導,我稱這些為‘廚房問題’,與Vitas完全無關。”但按照《事實與根據》上的說法,當今俄羅斯樂壇上最神秘的歌手Vitas從來不接受採訪的原因是———當記者要求Vitas的經紀人謝爾蓋組織記者見面會時,謝爾蓋就會向記者提出數目幾千美元簡直不可想像的要求,因此直到現在關於這位歌手也只能收集到一些零星的謝爾蓋發布的消息,當然這些都是免費的。

於是,每一個舞台形象都神秘詭譎的Vitas,私人生活上也被附上了一層薄紗。

最後,我們只需了解的是,現在的Vitas工作安排得非常滿:準備話劇演出,在俄羅斯的各個城市舉辦演唱會,加上拍電影和連續劇,他自己從事的服裝設計,他要出版的詩集,還有世界巡演,經紀人正在醞釀當中的亞洲之行……


■注1 俄羅斯流行樂壇

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俄羅斯流行音樂是一塊盲區,除了TATU等組合曾經火極一時,甚少有人提及俄羅斯流行音樂。

事實上,如今的俄羅斯流行音樂與大多數歐洲國家並無二致,甚至更前衛更有想法。Vitas這個剛一出道就獲獎無數的新星,很可能再度把流行音樂從俄羅斯帶到全世界。

但俄羅斯的流行音樂面臨著這樣的問題:老一輩流行歌手和製作人的作用太強。如果你想做明星,那就一定要投到著名制作人或者前輩歌手門下,因為他們壟斷了流行音樂的資源。對此俄羅斯大使館的新聞與文化處秘書林欽表示:“這種情況必須由一個偉大的搖滾樂隊來突破。”

■注2 普加喬娃

普加喬娃被稱為俄羅斯音樂教母。當時蘇聯民間曾廣泛流傳這樣一個說法。一人問:“你知道誰是勃列日涅夫嗎?”另一人回答:“當然知道,他是普加喬娃時代的一個政治人物。”在2004年俄羅斯權威的“全俄社會輿論研究中心”做的題為《俄國人眼中的精英》的問卷調查中,普加喬娃的名字僅次於總統普京。俄羅斯第一任總統葉利欽很喜歡聽普加喬娃唱歌,1999年4月15日普加喬娃50歲生日時,葉利欽專門把她請到克裡姆林宮,為這位俄羅斯的歌壇老將頒發二級祖國勛章。葉利欽愉快地和普加喬娃回憶起有關“勃列日涅夫生活在普加喬娃時代”的笑話,葉利欽風趣地說:“能生活在普加喬娃時代,是我的榮幸。”

■注3 閹伶歌手

看中文也知道,就是「LP被割掉的歌手」。
16世紀初期,歐洲音樂界開始出現「閹伶」。
他們在天主教堂和歌劇院之中演唱。
因為LP影響到男性聲帶的成長,所以音樂家培養了一批男童,
從小(6歲左右)就被閹割,使閹童的聲帶保持在最細最清脆的狀態。
而這種風潮,一直延續到19 世紀初。
18世紀初期的時候,歌劇界的表演者,有70%是閹伶。
當時光是義大利每一年就有 4000個以上的男童被閹割。
盛行的程度已經讓人以為「音樂家等於閹人」。

18世紀末,閹伶歌手在歌劇中起著主要的、而且往往是決定性的作用。意大利人甚至把音樂家看作是閹伶的同義詞。英國著名的音樂史學家查爾斯·帕尼曾這樣描述1734年法裡內在倫敦演唱時的情景:“他把前面的曲調處理得非常精細,令人驚奇不已。歌聲一停,立時掌聲四起,持續五分鐘之久。掌聲平息后,他繼續唱下去,唱得非常輕快,悅耳動聽。其節奏之輕快,使那時的小提琴都很難跟上。”就連對閹伶一向持有偏見的法國著名劇作家伏爾泰也承認:“他們(指閹伶)的歌喉之美妙,比女性更勝一籌。”歌聲雖然美妙,但是用閹割的方法來保留男童未經變聲前清亮、優美聲線的做法畢竟是違反現代道德觀念的,因此18世紀后閹伶歌手便消失了。


☆Ψ黑色漠然Ψ★ 2008-01-31 02:04:59

「常」在

可是好聽就好了嘛~

2008-01-27 22:20:18

這個傢伙我之前長在飛碟聽到

聲音真ㄉ超999次方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