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5 17:10:06蔡蟳

激變中的實驗室培育鑽石

  Jewelry News Japan TV的深澤裕(Yutaka Fukasawa)氏,目前擔任日本寶石雜誌的主編、日本珠寶貿易協會的會長,擁有30多年的珠寶市場研究和諮詢專業知識。

 

(日本寶石雜誌的主編、日本珠寶貿易協會的會長,擁有30多年的珠寶市場研究和諮詢專業知識照片摘自Fukasawa氏之臉書)

 

  今天在他專屬的YouTube進行了《激變中的實驗室培育鑽石》之專題報導,蔡蟳認為此一訊息非常重要,有必要分享給業界同好們知道。

 

  自從2018年戴比爾斯推出實驗室培育鑽石「LIGHT BOX」品牌以來,已有五年多了。最近,戴比爾斯宣布將停止生產用於珠寶的實驗室培育鑽石。至於背後又是為什麼呢?

 

  請求徵得深澤會長的同意後,蔡蟳茲將該一報導翻譯如下以饗業界同好。

 

  我們來到了一個大轉捩點,這一次是把重點放在實驗室培育的鑽石市場。最近,戴比爾斯宣布將停止自行所生產的珠寶用 LGD(實驗室培育鑽石)現在回想起來記憶猶新,2018530日,戴比爾斯宣布進行生產Lab Grown Diamond(實驗室培育鑽石)此對業界是產生了巨大影響,但也迎來了LGD市場的另一開端。

 

  該公司在美國致力於鑽石的生產,是投資了9,400萬美元在俄勒岡州建造CVD鑽石工廠,2020年的產能更達到50萬克拉。

 

  早先戴比爾斯在奧立岡州,其實已蓋了Element SIX此為該司的附屬工廠,且它還是全球工業合成鑽石的領導者,自1946年以來一直生產工業鑽石,後也擴展到珠寶領域。此後,Lab Grown Diamond改變了原本專注在休閒配件的政策,並開始測試結婚用的婚飾戒指。

 

  根據測試的結果,面向婚飾領域的拓展難度確實較大,因此該司沒有再進行業務上的開拓這就是為什麼他們宣布將停止生產婚飾用的LGD

 

  有很大程度與實驗室培育鑽石市場的環境變化有關。首先,我們來看看市場趨勢LGD到底是在哪裡被製造出來的?

 

  接下,它們在哪裡被切磨出來的呢?主要在印度的蘇拉特*進行切磨拋光。

 

  根據深澤會長提供的圖示說明, LGD研磨後的出貨占比是中國8印度78﹪、美國7﹪、其他:7(資料來源:Diamond Pipeline JJTA)最後,說起銷售地點,它絕大多數是拿到美國進行銷售。美國有46% 的婚飾珠寶會使用到 LDG這一實驗室培育的鑽石

 

  整個市場規模迅速擴大,天然鑽石與實驗室培育鑽石之比例,LDG這一實驗室培育鑽石是在持續增加之中若以價值做計算,目前它約占全球鑽石市場總量的 14%

 

  可另一方面,LDG的價格卻在持續下跌,與天然鑽石的價格相較從原來的三分之一左右,現在已降至不到十分之一。

 

  製造LDG需要的投資成本和營運成本,除了少數的贏家外,對其他所有人來說是變得困難許多。那麼,未來實驗室培育鑽石市場將會發生什麼事情呢?簡單來說,我認為迄今為止天然與培育鑽石的市場相互重疊之部分區別將會更為清楚。

 

  某些領域未來可能會有需求,比如大顆粒的LDG裸石、大顆粒幻彩顏色/花式切割的實驗室培育鑽石,這些是天然鑽石無法輕易獲得的或者說是太昂貴的此類寶飾商品。(天然鑽石:婚飾用鑽石、一般用鑽石LDG:大粒鑽石裸石、大粒幻彩顏色/花式切割鑽石、特殊形狀切磨鑽石、低價格的裝飾用鑽石)

 

  總之人們也認為它將繼續做為低成本的配件。無論如何,很是希望此一市場能夠健康地發展下去絕不能讓消費者失去信心,取得消費者的信賴很是至關重要

 

延伸閱讀

https://mypaper.pchome.com.tw/carawayseed711/post/1325128288

信者為儲---印度的鑽石傳遞員Angadias蘇拉特

https://mypaper.pchome.com.tw/carawayseed711/post/1381458576

鑽石市場現況報導Ⅳ蘇拉特

後記

 

  日本的珠寶業界幾年前有過「養殖」或「培育」鑽石的名稱之爭由此可否點出一點小小的參考情報或說是經驗借鏡呢

 

  早先御木本研發養殖珍珠出來後,默不吭聲的往市場裡倒貨,價格僅需天然的六成而已,等到英國倫敦的晚報《STAR》刊出「倫敦珍珠大詐欺事件」的報導,西洋人始才知道日本人已養殖出人工珍珠來了!

 

  當時X光雖已發明(德國的科學家倫琴1901年以這項成果獲得諾貝爾獎)卻不懂得運用做為鑑別至於可插入孔洞內進行偵測珠核大小形狀的探針光源之設備則尚未發明好些科學家珠寶專家依然使用著顯微鏡或紫外線進行測試得到的結論養殖珍珠同天然珍珠毫無差異

 

  二戰後,在GHQ(駐日盟軍總部)的介入下日本實施所謂「新漁業法」幾家壟斷珍珠的養殖大戶被迫開放養殖海岸,即便小門小戶的都可從事此業,之後,才逐漸有著較為親民的珍珠價格。

 

  鑽石從天然的到人造的過程與珍珠似乎有些類似,當製作或養殖Know-How無法持續保密,過程一但普及開來,你做我做他也做大家都能做,大戶的價格自然無法同小戶做競爭,到最後只好搞「貼牌」來獲得比一般小養殖戶較好的利潤,這樣子做行不行呢?

 

  就好比上世紀多家製造肥料的工廠,聯同從德國進口最新PP編織袋的機器,往竹南頂大埔設立一家叫大有實業(舊址現為京元電子)專做這樣的塑膠袋子,取代原先紙袋包裝的肥料受潮導致結塊情況。結果呢?沒三年好光景,在裡邊作業的操作工人,往工廠去修理機器的業者,依樣畫瓢,老婆看機器老公管送貨,管銷費用又低交貨期間又快,這、這、這,是要如何跟人家競爭!

 

  戴比爾斯雖說退出實驗室培育鑽石的製造行列,利之所在,趨之若鶩,前仆後繼,死而後已,小廠的「實驗室培育鑽石」翻江倒海,紛紛出籠,往後真假鑽石的糾紛不僅不會少甚至還會更多。

 

  因此,如何鑑定這類商品的鑽石成為當務之急,台灣銀樓業職業工會聯合會九月一日、二日將在新竹市舉辦勞工教育,會中邀請中華海峽珠寶交流協會林嵩山理事長,教導與會人士如何選購及使用最新的儀器,做到計畫趕不上變化,變化只要來一通報名電話鑑定鑽石的準備和應對,肯定讓大家妥當、妥當 (thò-tòngthò-tò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