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2 00:42:58夏途島

馬來西亞與華人社會

今天的哲五講題其實很深,馬來西亞完全是台灣的反例,原來了解馬來西亞對台灣有超級助益。馬來西亞剛好是多族群多語言社會,所有的族群都基本保有自己的語言,雖然華人社會跟台灣一樣華語化,但他們是自己選擇而非國家強制。跟很多人的想像不一樣,馬來西亞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多語高手。

我開始有點理解擁華語者的心態,他們覺得把社會固定在現狀不就好了。大家都會說華語不是很好嗎?雖然是一場不愉快的國語運動造成的,但過去都過去了。
馬來西亞因為語言群體的破碎化,公民社會對話有一點困難度,譬如華人社會很難與馬來人社會深入對話,雖然不是一點馬來語都不會,但雙方都無法與對方細緻的討論,馬來人懂華語的少,華人馬來語程度不足以來討論專業問題。
然後,我發現馬來西亞被華人嫌惡的固打制應該是仿自伊斯蘭教的傳統,中世紀伊斯蘭國家中,願意成為穆斯林則享有國民待遇,不願成為穆斯林則是二等公民。馬來西亞的馬來人定義並不看血統,而是看宗教,華人入伊斯蘭教則可以歸化為馬來人。我想到勒南對民族下的定義,真是精到,所謂民族就是每天的公民投票,認同在不停演變中。
馬來西亞的社會並沒有就此定下來,有些華人選擇離開馬來西亞。
講到這裡,好像我在肯定華語社會的凝聚作用,確實台灣公民社會的高效率應該與單一語言社會有很大關係,但很該死的是那個語言是華語,馬來西亞雖然離中國那麼遠,也還是透過語言的聯繫,使華人無法擺脫中國的強烈影響。
今天和卡爾聊到華語的問題,他說他的日本朋友告訴他,他們能直接讀華文書。其實,我覺得合理,因為日本人都懂漢字,看久了也應該可以看懂七成,就跟日本時代的台灣人一樣。所以,我是覺得李筱峰過慮了,即使台灣社會廢了華語,他的書還是有很多人能看懂,影視節目是沒辦法,但書不用擔心,有漢字橋接,這是小問題。
今天的思想比較雜亂,隨便亂記一通,希望對大家思考語言問題能有些許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