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17 12:03:25安德烈

2008兩岸職場大調查

2008兩岸職場大調查
45%上班族想到大陸工作

2008年,是兩岸職場易位的關鍵年代。根據《遠見》與104人力銀行調查顯示,已有近四成的企業、兩成多的上班族將大陸視為必然工作地點。職缺隨著產業外移向西流動,大批大批年輕人、經理人已起而行,趕搭西進列車。你,還沒準備動身嗎?

I.大陸職場 期待又怕受傷害
隨著兩岸互動愈趨頻仍,上班族憂喜參半,喜的是有機會接觸廣大的大陸市場(56.7%)、有機會創造薪資成長動力(47.7%),以及出現更多具挑戰的專業工作機會(44.9%)。

  雖然機會愈來愈多,但上班族憂心也不少。最擔心兩岸互動後產業外移,失去工作機會(61.5%),另外,也很怕公司為降低成本只看個人薪資,卻不問專業價值(53.1%)、以及憂慮大陸人薪資低,自己的工作價值被取代(48.2%)。

  不管是憂是喜,當被問到:職場生涯中,是否動過去大陸工作的念頭?竟然有45.1%的上班族有動過念頭,但還沒有實際行動,而且年紀愈輕比例愈高,四年級生暨以下的上班族才30.4%,七年級生已攀升到51%,顯見就業環境不佳,迫使年輕族群思考其他出路。

 但立刻「起而行」的也大有人在,有16.9%的受訪者正在尋找大陸工作機會,甚至有18.6%的人已經擁有大陸工作經驗。


遲遲沒有行動的人主要原因是沒有適合的工作機會(49.3%)、家庭朋友因素(45.1%),以及無法清楚掌握大陸職場資訊(41.7%)。

 對照上班族西進大陸的原因,「台灣工作難找」的比例達21.6%,排名第四,前三項依序是「大陸發展潛力大,應即早擁有大陸經驗(67.1%)」「兩岸人才必會競爭,不如先行卡位(41.9)」「大陸的環境比台灣更國際化(26.8%)」。

II.西進貴族,以外派為大宗
  如果想跨海到大陸發展,到底可以透過什麼管道呢?

 根據已有大陸經驗的上班族(台幹)表示,主要管道是外派(28%)、以及新聘員工一開始就被指定到大陸工作(24.8%)。

  比較特別的是,七年級生的大陸經驗大多由「出差」累積而來,比例為28.9%。

  對照尚未西進上班族的登陸方式,「外派」仍是首選(62.5%)。列名第二的方式是透過台灣人力銀行(22.4%),其餘還有透過人脈(8.4%)、獵才(5.1%)等管道。

  不管透過何種方式進入大陸,上班族都應該做好心理建設。其中,最好能「避免以台灣人價值觀套用在當地人身上(56.8%)」,另外,還要記得「拋棄台灣人的優越感(52.8%)」、以及「具備高度抗壓性(42.7%)」。

機會:電子業多 製造業少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到底哪些產業、職務背景的人才比較有發展性呢?上班族認為較吃香的產業是電子資訊產業(64.2%)、一般製造業(31.6%)、金融投顧∕保險業(28.2%)、貿易批發∕百貨零售(26.1%)。

  企業端也看好電子資訊業(53.7%),金融投顧∕保險業(30.1%)、貿易批發∕百貨零售(24.6%)躍升第二、三,一般製造業則跌至第六名(20.7%)。

  職務別方面,企業、上班族看好的前四項都相同,依序是經營管理、進出口貿易,及行銷企劃、專案管理,唯獨對「生產製造」出現較大歧見,上班族排第五位(16.8%),企業落至第十名(10.2%),當上班族還對一般製造業保有「優勢」看法時,企業已發出警訊。

  值得注意的是,企業還看好醫療保健衛生(25.6%)、旅遊休閒運動(21.9%),因為企業已預見兩岸直航將促進旅遊產業發展,而醫療一向是台商的痛,難怪企業會看好,而且不少台商醫院也陸續進駐大陸。

  其實,大陸職場競爭比台灣激烈,求職者沒有兩把刷子很難存活,根據調查,企業和台幹都很強調「持續性、獨特性的專業能力」「跨領域的協調能力」,以及「融入當地文化」,但兩者卻對「精通兩種以上語言的優勢」這一項出現分歧,上班族排名第四(33.2%),企業列為第二(50.9%)。

  有一位在台灣資訊業擔任公關經理的王小姐,去年被外派到上海,「她在台灣被公認英文呱呱叫,沒想到在上海竟然被比下去,連擔任企業對外溝通的公關資格都沒有,我實在很驚訝,」她的朋友轉述。

III.因應2008,企業彈性變法
  不僅求職者面臨新挑戰,連企業也得因應兩岸新變局。

 兩岸互動愈趨密切,對在大陸設據點的企業來說,利大於弊,例如「大幅降低人力成本(51.6%)」「可選擇更多高素質人力(31.6%)」「大陸員工積極主動,刺激台灣人才進步(27.5%)」。沒有設點的企業,抱持較悲觀看法,如「大陸高模仿力危及台灣企業生存(45.8%)」「挖角台灣人員(22.5%)」等。

 從今年元月開始,大陸執行新的勞動合同法,對到大陸投資的企業也造成衝擊,調查結果顯示,對一般製造業(52.9%)和批發零售業(52.7%)等勞力密集產業影響最大,電子資訊產業也有41.4%,而金融保險(25.5%)、營造∕不動產業(28.6%)、大眾傳播(29.6%)影響最低。

  不管影響層次高低,企業都有因應對策,加強產業升級是主要對策(32%),再來是維持大陸現狀,新投資移往其他地區(28.6%),以及搶攻大陸消費市場(22.7%)。如果以公司屬性區分,海外台商傾向「維持大陸現狀,新投資移往其他地區」的比例高達44.4%,外商較重視搶攻大陸消費市場(32.5%)。

  外商轉進大陸消費市場,是看到中國從世界工廠走向世界市場的趨勢,企業要如何應因?有近四成的企業「看好大陸商機,考慮重新∕繼續布局」;另有24.7%的企業擬將營運目標從「製造」角色改為「市場」導向。而一向以成本為考量的製造業,有三成考慮轉移製造基地。


善偽難辨 小心台幹變台流

 雖然台商在人才運用上逐漸走向本地化,但台籍員工仍是大陸事業不可或缺的主力,有58.6%的企業是用外派方式,另有16.7%的企業鼓勵員工主動爭取外派機會。

  近十年來,不少台灣工作者具備「中國經驗」,也有15.2%的企業特地聘雇有大陸經驗者,指派到大陸工作。

  以麗嬰房為例,主要有三種用人管道,總公司高階外派、在台聘雇所缺的專才,另外則是聘用在大陸有工作經驗的台灣人。

  有多年用人經驗的上海麗嬰房副董事長葉啟憲說,第一類核心幹部最瞭解產業動態、忠誠度高,馬上可以打仗。第三種人最不理想,現在已經不用了。「這些人原本大有機會,卻學會不好習性變成『台流』,至少我用過的沒有一個好用,」他感觸良多。

樂待直航 兩岸錢景佳
  新年伊始,台灣就業市場將出現什麼變化?

 根據調查數字顯示,有近三成九的企業、兩成三的上班族認為中國已成為必然工作地點,其次是失業率上升問題,顯見,勞資雙方都不看好台灣未來的就業市場,而同文同種的大陸,順勢成為工作者走出台灣的第一站。

  另外,兩岸直航向來是台灣民眾最期待的兩岸事件,有高達四成五的企業、四成一的上班族都樂見兩岸直航,其次則是開放陸客來台觀光、開放兩岸直接兌換貨幣、以及放寬投資大陸40%限制等。

  台灣逐漸萎縮的就業市場,讓兩成的上班族、12.7%企業都希望政府能開放陸資企業進駐台灣。

  2008年兩岸職場新走向,你掌握住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