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參零▎草仔粿
清明時節,細雨未必紛飛,
倒是習俗與規矩如細網密布,
交織在祭拜的儀式裡。
我站在人群最後一排,
靜靜地看著長輩們依序上前,
手捧香枝,嘴裡念念有詞。
他們說些什麼呢?是對先人的思念?
是祈求來年的平安?還是,
某種屬於這個家族的,
從未對我們這輩言傳的話語?
這場祭拜,
仍舊被家族的規矩層層包圍。
不能穿全黑,
於是穿了深藍與墨綠,
結果還是被唸了一句。
但姑姑穿著一雙大紅鞋,
卻沒有人說什麼。
我忍不住在心裡納悶,
這些規矩,究竟是誰來決定的?
我想,
或許有些規矩是靈活變通的?
二堂哥因為留了鬍子,
被數落一頓,說長輩還在,
不該這麼做。
他的表情僵硬,
彷彿內心掙扎著要不要當場拔掉鬍鬚。
沒有人解釋這些習俗的由來,
但大家仍然遵守著,
好像這就是孝順的標準答案。
而遠嫁到UK的老姊,
這次也沒回來,
所有的碎念槍口,全都對著我,
擋了幾槍,雖心裡不平,
但是又何奈。
輪到我們這輩祭拜時,
因為身揹月事,姑娘不能拿香,
我雙手合十依舊站在最後一排。
我才發現,
連我們這些晚輩也在念念有詞。
我不禁好奇,他們到底在說什麼?
側身問了旁邊的老哥,
他卻瞪了我一眼,示意我安靜。
我馬上閉嘴,
索性也低聲喃喃
:祖先,阿公,阿嬤,爸,媽,
保佑我們全家平安……還有,
那個草仔粿,結束後可以拿走嗎?
結束後,
老哥湊過來問
:剛剛妳在念什麼?
我理直氣壯地打開袋子,
裡頭滿滿的草仔粿:「你看!草仔粿!」
老哥翻了個白眼,卻沒再說什麼。
或許,
這就是我們這輩對家族傳統的解讀方式吧!
在既有的規矩裡,
找到自己的呼吸空間。
這次沒有聚餐,而是給每個人潤餅,
讓我鬆了一口氣,
爸爸那邊的家族飯局,
總是帶著一種拘謹的氣氛,
讓人不自覺地坐得更直,
說話更小聲。
我承認,比起來,
我更喜歡媽媽那邊的家族,
爺爺奶奶開明些,氛圍也自在點。
但無論如何,遇到親戚時,
我仍舊保持禮貌,點點頭,微笑著,
像爸媽在世時教的那樣。
其實,某種程度上,
這不只是對先人的敬意,
也是活著的我們,
與家族之間的一次對話。
在這樣的場合裡,
每個人的立場與心情,彼此交錯。
有些人遵循規矩,
有些人適應規矩,
而有些人可能像我一樣,
則試著在規矩與自由之間,找到平衡。
回家的路上,風景緩緩後退,
我的袋子裡裝滿了草仔粿,
心裡裝著對爸媽的思念。
也許,
下次對著供桌低語時,
我還是會問候著,
然後輕聲問
:草仔粿,可以多拿幾個嗎?
分享著個人感受,
而不是批判習俗,
用自己的方式參與,
並試圖理解其中的意義。
思念的日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緬懷,
對我來說,這不只是草仔粿,
更是爸媽曾經也愛吃的味道。
你傾慕山與水,
但我仍願守著這片回憶,無悔半生。
上一篇:伍貳壹▎春分寄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