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13 07:09:58朝雲

才子佳人不團圓的《小團圓》

 

 




看完《小團圓》大概有兩個多月了﹐結果到現在再來寫評﹐事實上是身為張迷的我的極大失算。

 

即使現在看來﹐這個張愛玲的遺作熱風已經吹得快涼了﹐再來寫評似乎顯得有炒冷飯的嫌疑﹐但不寫又顯得對不起我在瘋狂閱讀咬牙切齒撕牙裂嘴時損壞的牙齦神經。

 

說咬牙﹐倒不是因為這本《小團圓》不好看﹐實在是因為它太讓我心疼﹐疼到必須用身體的痛楚來忘卻心痛﹐這才能將書一氣呵成地讀完。

 

在書尚未出版前﹐坊間已經有人為了張愛玲的遺囑執行人宋淇究竟應不應該將《小團圓》出版一事大肆爭論。如今《小團圓》出版了﹐而大家又知道張愛玲在生前是不希望見到《小團圓》問世的﹐因此反對(《小團圓》出版)派的便將宋淇遝伐了個體無完膚。而當然﹐為了全面欣賞張愛玲不擇手段的張迷如我﹐對於《小團圓》的出版自然是樂見其成。當然﹐在著轟轟烈烈吵吵嚷嚷之間﹐要說這部《小團圓》是「未演先轟動」倒也不為過。

 

張愛玲最後的一部長篇作品﹐這本《小團圓》﹐說是小說﹐但熟稔張愛玲的都知道﹐與其將它歸類做長篇小說﹐倒不如說它是張愛玲的回憶錄﹑自傳體的小說。

 

故事的女主角九莉(無巧不巧﹐女主角的名字是英文「Julie」的譯音﹑就像張愛玲這個名字﹐是Eileen的譯音。

 

故事由九莉在香港的女校生涯開始﹐那女校宿舍中的情景﹑那和九莉身旁的女校同學﹐幾乎就可以讓我們翻回張愛玲的舊散文作品﹐在張愛玲的生活痕跡裡找到蛛絲馬跡。我們可以籍由書中的描述﹐看到張愛玲當年在香港的女宿舍﹑她身邊那群個性迥異的女同學們﹐以及在抗戰時期那些幾乎近在耳邊的空襲轟炸的驚險。就因為這些是張愛玲的親身經歷﹐這樣的情節被她寫來﹐就顯得真實到了不可置信的地步。無怪人說寫小說最好是從身邊最真實的故事人物下手﹐因為當這些場景人物如此真實﹐作者走筆的深刻﹐差點就能讓讀者感同身受﹐仿彿親身經歷。

 

對於張迷們來說﹐張愛玲那神秘卻又讓人無法不去追尋的生命﹐似乎就能在這本《小團圓》裡揭開面紗。

 

張愛玲的小說時常會融入她生命中的痕跡﹐例如《半生緣》中被囚禁幾乎致死的曼幀﹐活脫就是張愛玲在年少時期被父親軟禁的寫真。

 

故事中﹐我們看到九莉(張愛玲)生命中最可怕的一段歲月﹐當她和父親決裂﹐而原本張迷們認定的張愛玲和母親之間的知心情誼﹐我們竟也在《小團圓》中看到九莉和母親尖鋒相對的不堪﹐以及珠緇必較的涇渭分明的難堪。而九莉和姑姑之間那種相濡以沫的相依為命﹐卻不時斗嘴打諢的默契﹐更是讓人讀來不禁會心一笑。更別說書中的九莉﹐就像張愛玲一樣﹐對她組輩那在清代「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的繁華的莫名迷戀﹐是多麼「張愛玲」的讓人熟悉到莞爾。

 

而書中最引人入勝的﹐莫過于故事中九莉和日本偽政府漢奸邵之庸的戀情了。

 

張愛玲和胡蘭成之間的戀情﹐早在眾家讀者之間流言紛紛費猜疑﹐數十年來幾乎被傳為民國最美麗的風流佳話。我們總揣測著﹐若不是日本戰敗﹐胡蘭成若不到鄉下遇見小周﹐這民國臨水照花人的文壇奇女子和風流才子的故事﹐會如何改寫?根據胡蘭成的個性﹐我們早知道「傾城之戀」不會是結局﹐但如果那不是一個殘缺的戀情呢?如果張愛玲能在更完美的情況下和胡蘭成訣別呢?然而這些是想像﹐張愛玲究竟為了什麼和胡蘭成分別﹐只有他們知道﹐畢竟我們都不是當事人﹐也和胡蘭成張愛玲素昧平生﹐外人看故事終歸是霧裡看花﹐真切的故事僅有劇中人才明白。

 

《小團圓》不是最全面地書寫了張愛玲的婚姻戀情的故事﹐卻是最「張愛玲」的心路歷程。

 

張愛玲在書中花費了莫大篇幅描繪九莉和之庸的愛情。在那段愛情裡﹐九莉是耗費了心神去愛的。但我們也不能忽略之庸的付出;在當時﹐他是真真正正地愛著九莉的﹐只是他的愛就像胡蘭成﹐他的愛是真的﹐但卻不是唯一的。所以愛上了他的人註定是痛苦的﹐因為你僅僅能得到他真實卻不完整的愛。

 

看《小團圓》﹐就好像看到了一個張愛玲的人生縮影。故事中的九莉從外型﹑個性﹑才華﹑以及際遇﹐幾乎在在都是張愛玲的翻版。

 

故事裡﹐我們能看到九莉鋒芒逼人的才華﹐也能看到她在個性上的缺失﹑悲劇缺陷(Tragicflaw) 所帶來的傷害。

 

而更難得的﹐是在張迷們揣測編纂了幾十年的胡張戀情後﹐竟有幸能由張愛玲來親口告訴我們﹐她在愛情裡的遭遇﹐她所感受到了美好以及委屈。如果不是當事人﹐又還有誰﹐能將這心情這情景如此地娓娓道來的生動﹐讓人讀了心如針扎卻不是為那愛情中的片段華麗甜蜜而感動?

 

在故事中﹐我們可以籍由九莉看到張愛玲對她聚少離多的父母的愛恨交織的情緒。我們也能透過九莉的遭遇看到張愛玲對情感的看法﹑以及她在每一段情感中愛情轉折的情緒起伏。而當九莉如此栩栩如生的活躍在紙上故事中﹐我們幾乎就能看到﹐那穿著鮮紫嫣紅的旗袍﹑用她獨特的姿容存在於人間的張愛玲﹐向我們徐徐走來。

 

有趣的是﹐在電視劇《她從海上來》上演的時候﹐我曾經見過許多張迷對劇中描寫張愛玲曾在美國懷孕後打胎的劇情不以為然。而在《小團圓》裡﹐張愛玲赤裸裸地描寫了九莉在美國打胎的經過。雖然小說應該是杜撰的﹐但既然這是一部自傳體的小說﹐我又不免合理懷疑起這九莉懷孕的狀況﹐是否是張愛玲在美國是和美籍丈夫懷孕的寫真?說到懷孕﹐讀者自然會聯想到《小團圓》中九莉和之庸的性關係的橋段——雖然作者將這些片段刻意模糊地描述﹐但對於渴望多熟識張愛玲(特別是張的婚姻關係)的讀者﹐這想入非非的情節﹐正好是給大家一滿好奇的點到為止。而這時我們才知道﹐原來早被讀者們「神化」的張愛玲(九莉)﹐其實也是有平凡人的愛慾﹐也和平常人一樣﹐會展現出除了精神情感之外的肉體關係的。

 

也是當我們看完了《小團圓》﹐我們才能對張愛玲將這本才子佳人不曾團圓﹑人世無常聚少離多的書命名為「小團圓」的嘲諷之意。試想﹐當人世中的一切悲多於喜﹑相聚如此短暫﹐我們除了說這聚散是「小」團圓之外﹐又還能有什麼更貼切的形容?而在這小小的團圓之後﹐莫不就是渡著小月的日子﹐難挨得苦?美好的愛情﹐難道就不能是一瞬間的團圓美滿﹐而後用一輩子的時間去懷念﹑甚至﹐去悔憾?

 

擺脫了古代章回小說的才子佳人大團圓的美滿﹐張愛玲送了我們一個不完美的完美﹐不盡團圓的小團圓——誰說這樣的倉涼﹐不是另一種的美?

 

跳脫了愛情﹐我們更能在《小團圓》中看到更多更深的情感﹑甚至憾恨。從親情﹑友情﹑到那個時代那樣的上海﹐我們能在那中西合璧充滿了矛盾卻繁華得令人墮落的年代裡﹐呼吸到那舊衣箱裡前朝遺留下來的風華。讀著這本小說﹐就好像走進了時光隧道﹐我們籍由張愛玲看到了民初年代的上海﹐香港﹐更走過了一趟讓人目不暇接的﹐張愛玲的人生。

 

而最後﹐讀者才發現﹐原來這本書裡﹐真正最大的團圓﹐竟是張迷們和張愛玲竊竊私語的親密接觸﹐最真實的親昵感受﹐美滿的團圓。

 

 


 

 

 

人類 2009-11-02 00:57:34

我也是張迷,在找夏宇的詩來到你的blog,巧遇了張迷:)

最後一段真的是太貼切了,書中人物無不離團圓兩字的意義遙遠,真正團圓的,只是張愛玲跟讀者。 那時候我急著看完這本書,對裡面很多感情體會不深切,然後又回頭讀了流言,又看了張愛玲弟弟寫的「我的姊姊張愛玲」,去猜測張愛玲的人生數遍,然後才有餘裕去看單單只是小說的小團圓。

我個人對這本書的喜愛,主要還是在可以看到張愛玲用自己的角度,或多或少解釋了他的人生吧。除此之外,就是張愛玲特有的蒼涼筆調了:)

初次留言就留了這麼一大串,哈~,真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