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於刀劍──這樣說話很傷人
《這樣說話很傷人:關於白目、討人厭與情緒勒索的毒舌辭典》是韓國網紅王高來的著作,張雅眉的譯筆流暢,譯文沒有生硬感,如果不是文中那些「禹鎮」、「東健」、「素英」之類的人名,根本不會想到背景是韓國,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韓國社會的表達,在白目、討人厭和情勒這方面,跟我們相近。
這陣子媒體不斷報導霸凌案件,看這本書的時候很容易代入情境,聞得到、聽得到、嚐得到、看得到、感覺得到,這也是本書的五大主軸:
第1章 嗅覺篇:這些話會不自覺散發出令人討厭的氣息。
第2章 聽覺篇:聽著聽著就讓人不自覺打冷顫。
第3章 味覺篇:聽了既讓人倒胃口,又想揍對方一拳。
第4章 視覺篇:在一觸即發的爭執下又火上加油,令人不敢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慘事。
第5章 觸覺篇:對方的話會令人全身寒毛直豎。
以五種感官為主題,依據語言的影響力和強度,架構成四十八句有關白目、討人厭與情緒勒索的「毒舌辭典」。
每章各舉一例:
「你懂我的意思嗎?──一直問,我的耳朵都快長繭了。」(頁53)
作者表示,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不相信對方會真的理解,而我的經驗是這是一種不自覺的表達習慣,我曾見過一對母女對話,女兒跟老媽媽說話,不斷的出現「啊捏汝聽有無?」(這樣你聽懂嗎?)突然老媽媽不高興地回她:「係密待聽無勒?」(為什麼聽不懂?)作者建議,在說明告一段落後,用「你還有其他問題嗎?」詢問對方,是比較正向的表達方式。
「我是為你好才這麼說的──其實是為了我自己好。」(頁96)
作者指出,這種以愛為名的情勒,會出現在任何人際關係,包括親子、師生、朋友、情人、夫妻、上司下屬等。問題是,好的定義是什麼?「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甲認為的好,未必適用在乙身上。更何況,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你若經我苦,未必有我善。主觀的價值判斷難以直接移植替代。
「我只是實話實說──我又沒說錯。」(頁195)
我曾經寫過一篇〈做人要誠心,不要誠實〉,「誠心」跟「誠實」是不一樣的,「誠心」很難,要重視別人的主觀感受,替別人想內心真正的感受,而非利害,需要很大的修養跟功夫!「誠實」相對簡單,有什麼說什麼,只要是事實就拿出來講,想要什麼就直接開口要,不用考量對方的主觀感受。比如覺得對方能力不足、程度很差,不管對方能不能接受,就直接挑明或拐彎抹角的挖苦。
「你就是這樣才不行──你以後也好不到哪裡去。」(頁253)
作者引用心理學的「畢馬龍效應」跟「污名化效應」來說明正面和負面的期望(或預測)成真的現象,換句話說,這句話是帶有心理暗示的作用,當父母對小孩說話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延伸到老闆對員工、上司對下屬,或是夫妻情侶等「重要他人」的角色,要避免完全的否定造成負面的效應。
「我本來不想說的──但既然我已經說了,你就覺悟吧!」(頁276)作者將這句話比喻成定時炸彈的導火線,也是讓對方先做好心理準備的安全裝置,但如果是本來不想說的話,還是忍住別說的好!在我看來,這句適合用來為自己無法守密開脫,也是一句很容易激怒對方的話,堪稱吵架的先鋒營、敢死隊,為後續的正規軍打開城門,雙方進入短兵交接的激戰階段。
言語傷人,甚於刀劍;身疤易痊,心疤難癒。我們不太可能將這本書帶在身上,在開口前翻一翻,等翻完看完想好怎麼說,談話的對象可能已消失在眼前。這本書的用法反而像事後檢核表,每日三省吾言:與人言不由衷乎?為人言而不信乎?說話不習乎?
【圖:王高來著,張雅眉譯,《這樣說話很傷人:關於白目、討人厭與情緒勒索的毒舌辭典》。台北:時報,2022年4月22日初版一刷】
上一篇:步步積累──你願意,人生就會值得
謝謝 好書分享
台灣俗諺:「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簡而言之:一句刺心話,能使人終身埋怨難忘;
一句感人話,能使人一生衷心銘感。
適度的讚美是瓊漿玉露,能夠從中獲取自信、建立信心;
過度的讚美則流於阿諛奉承。適度的批評是金玉良言;
過度的批評則趨於尖酸刻薄。
贈人以言,重於珠玉 2024-12-13 15: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