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小我完成大我
放下小我完成大我
今年度的營隊充滿挑戰性,挑戰我們是否修煉「仁者不憂」?挑戰我們是否「盡人事聽天命」?挑戰每位夥伴是否願意做到「放下小我完成大我」?
最大的挑戰還是在於分小隊與輔導員安排。
因為班員的人數持續在變動,加上幹部與隊輔的個人狀況與變數比往年多,看到幹部群組的對話,以及輔導幹部群組裡面諸多的協調溝通,相信各位幹部都已經盡心做到圓滿,問題在於各位隊輔是否願意歡喜甘願地接受調動安排?
規劃隊輔搭配的原則如下=
- 個性配合→互補型/相投型
- 經驗累積>是否有A級隊輔在內
- 成長需求
- 人格特質
- 道齡道念>是否有清口茹素在內
為什麼每一個小隊都需要A級隊輔?到底具備什麼資格才能成為A級隊輔?
在此解釋隊輔分級的基本共識
1-任何人進入輔導組第一年帶小隊就是C
2-進入輔導組帶小隊的經驗持續累績就是B
3-在輔導組持續學習成長,帶領小隊的經驗完整,具有國小班、國中班、高中班以及泰北營隊的帶隊經驗,經過副營主任與幹部共同認定為A。
台灣區營隊的輔導培訓已經進入第三十五年,歷年來持續的培訓輔導員,輔導員的養成需要循序漸進的成長,隊輔必須具備「經驗智慧、態度智慧與創造智慧」。
簡單的說營隊沒有天才輔導員,每一位隊輔都是一年又一年持續累積帶小隊的經驗智慧。
每一年遭遇考驗與困境時,藉由叩首發愿的態度智慧,做到自我調適與處理個案。
每一年要先歸零回到原點,發愿跟班員同步化的成長,創造出全新的快樂天堂就是創造智慧。
如今的班員不同以往,每一梯次的小隊都有個案班員,我們只能「以不變應萬變」,每一次調整隊輔就是為了「保護夥伴-保護班員」,讓營隊的變數降到最低。
如果小隊欠缺A級輔導員坐鎮處理個案,首先個案班員可能嚴重破壞小隊的凝聚力,再者當隊輔有無力感,對個案班員感到束手無策時,很可能會造成自信心崩潰,甚至感到受傷被考倒,以後放棄帶小隊,甚至動念想要離開營隊。
這種案例以前的營隊曾經發生過很多次,過往的慘痛經驗猶在眼前,相信輔導幹部都記取教訓,請隊輔要保持戰戰兢兢的心態籌備小隊,不要一廂情願地認為班員很容易帶動。當個案班員不配合不聽話不理隊輔,不只是影響這個小隊,更會影響到整個營隊。
像是前幾年育樂營遭遇隊輔的斷層,導致安排隊輔的搭配,欠缺A級的資深隊輔,到了營隊的三天期間,晚上輔導會報都開到深夜才結束,不僅需要處理個案班員的諸多問題,更要引導隊輔調適本身的負面情緒與挫敗感,導致班導與隊輔都深感心力交瘁。
事實上參辦營隊就是修道修心的學習歷程與鍛鍊心性。我們行有不得要反求諸己,問題都不在班員身上,真正的挑戰在於我們的德性不足與自覺不夠。
如果隊輔只是在乎本身的自我感覺良好,只是在意自己帶隊不開心,只有介意是否跟喜歡的人在一起帶小隊,只是認定隊輔之間溝通好分工就是準備好帶小隊,事實上全都是「小我的我執我見」,沒有站在整體營隊的角度去設想。
請隊輔要了解班員成長的關鍵點,在於引發班員的反省心與道念回饋,每一位隊輔都要學習有助益的回饋,同時藉由真我反省的真誠分享,引發班員本有的反省心與感恩心,同時每一個小隊都有資深隊輔,才能真正落實道念回饋與危機處理。
參辦營隊的過程,即是學習修道辦道的正知正見,要放下小我完成大我。
當我們只有在乎本身的不爽感覺不舒服就是小我。
當我們願意信任與配合幹部會議的決議就是大我。
當我們堅持本身的意見想法就是小我的我執我見。
當我們願意接納整體決議就是放下小我完成大我。
上週六在屏山總驗收,講述六大信條這節課,舉出馬國夥伴展現小我的我執我見,影響營隊的兩個例證,請各位夥伴引以為戒。
相信「同心是營隊的動力」,請各位夥伴站在團隊合作互信互助的角度,多為班員想一想,放下我執我見的堅持,共同圓滿今年營隊的因緣。
2024年6月13日 星期四12:43:38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