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15 01:13:08公車青年陳右錚

西蒂.努哈莉莎(Siti Nurhaliza),令我鍾情的馬來流行音樂天后

 隨著地球村時代的來臨下,許多台灣人熱中於吸收「外國」的人事物資訊,甚至潛意識把這個當成一個見識廣闊、跟得上時代的指標。以流行音樂的領域來看,許多人把焦點投射到了美國、日本、歐洲這些先進國家上,引入大量的音樂專輯,憑藉著外表或才氣去崇拜歌手,聆聽或模仿其音樂曲風,是再也自然不過的事情。

 但很可惜地,在大家把艾薇兒(Avril Lavigne)或平井堅(Hirai Ken)這些歌手當成「外國流行歌手」的全部時,誰知道泰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等地的知名歌手有誰?多數人習慣依循主流,有人偶爾會停下來反思,主流文化造成的潛在危機,卻不知道如何能逃開媒體的渲染、和眾人的跟風狂熱。

 比如:馬來西亞的知名流行歌手是誰?十之八九的台灣人會告訴你:「巫啟賢、光良品冠、梁靜茹等人,堪為天王天后。」然而,馬來西亞實際上以馬來人為主體,馬來人是聽馬來語流行歌,相較之下,那幾位華人歌手真的只能站在一旁、唱給華人聽;再看以印尼馬來語(Bahasa Indonesia)為國語的印尼,聽馬來語流行歌的人口就更可觀了(印尼人口共有兩億)。

 直到2000年夏天以前,我也尚未從某種「外國流行歌手」的迷思之中跳出來,遇到上面這種問題我也答不出!但經過了一次土耳其之旅的附屬行程,改變了我在音樂上的視野。

 話說那年到土耳其玩了十幾天,回程由於必須經由馬來西亞轉機,因此旅行社安排了一天多的吉隆坡市區觀光。我們參觀一些名勝古蹟,當時我剛沈浸在土耳其的明媚風光之中,老實說對於馬來西亞有點興趣缺缺的,只因旅遊還是我的基本喜好,所以也就且走且逛,當成多認識一下這個國家的風貌。

 離開前一晚,導遊把我們放在市中心自由活動,我想反正走不了多遠,身上盤纏也花得差不多了,就決定到附近一家淘兒唱片行(Tower Records)用眼睛逛。一進去看到唱片分區,我突然興起了文化考察的念頭,想知道當地歌手或專輯封面都長什麼樣子,很快就發現一位外表清秀的歌手錄音帶,我不假思索地立刻拿起來看。

 專輯人名寫著「Siti Nurhaliza(西蒂.努哈莉莎)」的字樣,那長相看得出不是歐美日韓的人種,應該就是所謂的馬來人,但就氣質、打扮、穿著來看是頗具時尚風,封底還印著Maybeline之類的贊助商品牌(跟我當時認知中的東南亞人完全不一樣),我就很好奇:「這個歌手是否來頭不小?」環顧牆上,看到排行榜上列著她的大名,我記得當週排行是第七名吧!頓時產生想要買來聽的念頭;接著我為了表示取樣的公平性,於是又找了男歌手阿威(Awie)、女歌手阿敘拉(Ashira)的錄音帶。
 
 就這樣,我帶著三捲錄音帶回到遊覽車上,導遊看了看我買的專輯,沈思般地點了點頭,大概是第一次看到有台灣人買馬來流行歌吧?各位可能還想到另一個問題,為何我要買錄音帶?難道當時馬來西亞的淘兒竟然不賣CD嗎?不然,是因為我盤纏全都花在買土耳其專輯上了,所以剩下來的錢只夠買一張CD或三捲錄音帶,為了聽到不只一個歌手的音樂,我只好求廣不求精了!

 在當初買的三捲錄音帶之中,阿威(Awie)走西洋搖滾風格,我感覺起來缺少獨特性,因此只聽了一兩次;而阿敘拉(Ashira)為馬來流行風格,但一卷錄音帶只有五首歌,隔了幾年隨著錄音帶的播放有困難,逐漸被收入櫃子裡。只有西蒂的歌曲讓我百聽不厭,後來更是用盡辦法、找尋同專輯的CD版和其他專輯。

 也因為西蒂,這位當時台灣根本沒人聽過(現在台灣仍很少人知道)的馬來女歌手,讓我開始認識到馬來流行音樂的風格;甚至還引發了我接下來學馬來語,購買其他東南亞國家的流行歌,甚至想要蒐集世界各國流行歌的動機,容後再逐一分享。
 西蒂全名為西蒂.努哈莉莎.賓地.塔魯丁(Siti Nurhaliza binti Tarudin),取其中前兩字作為藝名,當地歌迷常以CT暱稱;出生於1979年,家族是音樂世家,造就了她日後在歌唱上面的天分。1995年因參加了馬來西亞國家廣播電視公司(Radio Televisyen Malaysia, RTM)所舉辦的歌唱比賽,而被知名音樂人阿德南.阿布.哈桑(Adnan Abu Hassan)所賞識,進而加以培訓,於該賽奪冠;隔年西蒂加入了蘇利亞唱片(Suria Record Company,SRC)以「Siti Nurhaliza」為名發行了第一張專輯。

 十二年來,西蒂在蘇利亞唱片從當時青澀的十七歲少女,逐漸變成了一位散發成熟風采的女性;目前為止共發了十二張專輯(不含演唱會、精選、單曲、合輯等專輯),舉辦過無數演唱會,曾經獲邀到台灣、英國演唱;在保有高度人氣之餘,其實力也獲得肯定,先後獲得一百座以上的國內外獎項,甚至包括了「亞洲之聲」(Voice of Asia 2002 -- Grand Prix Champion)如此國際殊榮;此外,她也積極拓展自己的演藝事業,從歌唱慢慢跨足到創作、製作、行銷等層面。雖然年紀非常輕,但在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汶萊等地,西蒂早已是家喻戶曉的演藝圈天后,更被媒體譽為馬來西亞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女藝人之一。

 當初在馬來西亞最早買的「Pancawarna(五彩繽紛)」,為西蒂在1999年發行的第五張專輯;此後我只要軍中休假回台灣,不經意就會找找馬來西亞的書籍或音樂資料。退伍後,搜索行動仍然持續,大約2003年,我在台北車站二樓的金華百貨(現已改為微風商場)找到印尼B級業者出版的幾張西蒂早期專輯,雖然內容是完全一樣的,但並非原公司貨,我無法以此滿足。此階段較值得一書的斬獲,大概就是買到她的演歌專輯「Sanggar Mustika(珠寶工坊)」(發行於2002年)的印尼蘇利亞唱片正版錄音帶吧?

 接著非常幸運地,2004年我在台北市公館地區的一家二手唱片行,意外挖掘到西蒂的「Cindai(初次的軌跡,亦有人依歌詞含意詮釋為「妖姬」)」(發行於1997年)和「Safa(純潔)」(發行於2001年)這兩張馬來西亞蘇利亞唱片的原版CD專輯;我當時簡直不敢相信我的眼睛,但事實擺在眼前!剛開始我進那家店的動機,只是為了找幾張國語老舊專輯,沒想到在國語區裡赫然埋藏著「長得東方面孔的異國人物的專輯」。(我想是因為老闆不認識西蒂,乍看下以為她算是華人吧?)
 
 至於當初讓我開始踏入馬來流行歌的那張「Pancawarna(五彩繽紛)」專輯,我始終沒放棄要買到它的CD版,然而多年來,藉由網路上找了許久都沒結果,也輾轉透過幾位前往馬來西亞的朋友幫我找,答案都是因為年代稍遠,以致無功而返。直到2006年,終於藉由一位好友協助,買到了馬來西亞原版CD專輯,一償宿願!我想,這種感動,跟我現在聽到國小六年級時,紅孩兒唱的「初戀」,或長大後再看到日本的「魔動王」卡通.是完全一樣、難以用言語來形容的雀躍之情;這些具有重大價值的事物,即使過了幾年,對我而言是永不嫌過氣。
 
 2007年,請妹妹在日本取得「Prasasti Seni(藝術的刻畫)」(發行於2004年),及自己到新加坡買到「Siti Nurhaliza In Concert(西蒂的倫敦演唱會)」(發行於2005年),於印尼巴里島買到了「E.M.A.S(音樂繚繞的渴望當下)」(發行於2003年)。目前共計家中已有西蒂的原版專輯六張,若加上B版則超過十張。
 基於語言上的隔閡,我對西蒂的所有專輯歌曲的每一首歌,都不清楚其內容含意,甚至連專輯名稱都幾乎無法翻譯,即使我買了幾本語言書來自修,仍無成效。但,儘管聽不懂歌詞,從我第一次播放她的專輯,就覺得她的歌聲甚是出眾,久久無法忘懷。西蒂的聲音,仍保有東方女性的陰柔婉約之美,但以下幾個優點使其歌曲非常動人,足以與其他人明顯區別:
 
 第一個,西蒂的口齒非常清晰,即使唱快歌或者是近年來流行的R&B曲風,每個音仍能聽得非常清楚(只是我真的不知道什麼意思),她自己非常清楚是要唱標準的馬來語發音,而不會像台灣少數歌手一樣,弄得中英日語四不像,連中文都唱成令人聽不懂。第二個,西蒂的音域非常廣泛,經常在一首歌之中,同時靈活展現了低沈和拔尖的橋段(但聽來並不會感覺是刻意賣弄技巧,少數西洋歌手「秀」得讓人聽了壓力很大);大致上最常表現在中音域,而此時的歌聲也具有穿透力。第三點,力道掌控非常熟練,轉音技巧亦十分靈活,隨著歌曲風格特性而呈現,抒情片段的纖細,與情感高昂處的渾厚,不僅運用在主、副歌段落的差異,甚至能在同一句詞之中交錯自如,有一種以東方歌喉結合靈魂歌手唱腔的暢快;當演唱節奏明快、情緒動感的曲目時,西蒂的歌聲特質,想用東方式快歌唱法(也就是多數台灣或日本的女歌手那種孱弱但悅耳的女聲,沒有亮眼一擊的方式)並非難事,但我較常聽到她展現出拉丁式的唱法,彷彿佛朗明哥(Flamenco)那樣狂野而非嘶吼的歌聲,帶著深刻情感內涵。

 在作曲、編曲方面,在1998年之前,或許馬來西亞流行音樂發展還不太完全,從當時西蒂的幾張專輯來看,有的民謠習氣太重、編曲欠缺用心,或者仿效台灣當時流行曲風,雖然知道是流行,但感受不出屬於當地的獨有特色。自1999年(也就是「Pancawarna(五彩繽紛)」專輯發行的那一年)開始,或許也由於環境成熟使然,每張專輯上才發現到顯著的「流行感」,也看得出製作或包裝上煞費苦心。

 從製作名單上看得出網羅了多位名家來參與詞曲創作,除了當初發掘西蒂的哈桑(Adnan Abu Hassan),還有海倫.葉(Helen Yap)、阿茲密爾(Azmeer)、帕.恩嘎(Pak Ngah)、哈尼MJ(Hani MJ)、哈伯薩.哈桑(Habsah Hassan)等十幾位,打造出許多精彩的歌曲。甚至西蒂本人也大約從2001年的「Safa(純潔)」專輯參與作詞,到後來的幾張開始跟人合作曲,看得出她不僅在歌藝上力求勝出,也希望藉由創作,找到在演藝圈裡更寬廣長久的發展道路。
 在「Pancawarna(五彩繽紛)」之中,就聽得到民謠、藍調、流行、拉丁、音樂劇等風格,抒情歌曲的鋼琴、吉他、弦樂等運用頗有層次感,充分帶動了情緒的起伏;另外,活用長笛營造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或以小喇叭呈現出憂鬱淒美的氣氛,也是令人讚賞的表現。部分曲目則採用了類似琵琶的魯特系撥弦樂器,作為編曲主旋律,雖然搭配了西蒂擅長的轉音,再襯以和聲,而呈現了濃厚的民族味,但因弦樂極為精湛,能妥善融合了東西音樂特色,使得這樣的歌曲放進流行專輯裡,卻不顯得突兀。另外,當時正值拉丁曲風席捲全世界,在專輯中也收錄了一首拉丁快歌,由於我個人熱愛這類曲風,小有研究,故聆聽起來亦非常審慎;不僅像前面提到,西蒂歌聲是足以完美演繹,在編曲上非常道地、精確地呈現了拉丁節奏的律動感,鍵盤、吉他及小喇叭的彈奏功力也在在紮實。

 隨著時代的演變,節奏藍調開始盛行到亞太、西亞等地,這股風潮也不例外地呈現於西蒂的專輯裡,在2003年的「E.M.A.S(音樂繚繞的渴望當下)」專輯之後的每一張,都無可避免地收錄了一兩首R&B風格的曲目。而在2001年的「Safa(純潔)」之後也看得出,西蒂的曲風更脫離了馬來的民族味道,加重了西洋抒情的走向,許多歌曲流露出如電影情節般的優美或感傷的情境,由於她專輯裡極少添加特殊音效或非樂音的元素,之所以能讓我在沒有畫面、語言的影響下感受出所謂的「情境」,完全要藉由深厚的演唱技巧及編曲功力,才得以達到。
 西蒂的歌唱生涯,還有一段時期採用極為獨特的經營模式,就是:為了兼顧不同年齡層的歌迷,採取流行專輯和演歌專輯交互發片的作法,更神奇地是:最後在兩方人馬之間都廣受喜愛。這段期間大致從1997年的專輯「Cindai(初次的軌跡)」開始嘗試,封面造型是她穿著馬來傳統服裝的模樣,內容則是重新演唱早期的馬來傳統民謠,只有兩首全新創作;接著兩年是發行流行專輯,為了配合曲風,她身上也穿歐美名牌服飾;到2000年的「Sahmura(寶石)」,又以傳統打扮,來吟唱現代創作的民謠;2001年換回了時裝,帶領大家浸淫在流行歌之中;2002年「Sanggar Mustika(珠寶工坊)」,再次以典雅的民族服裝造型當作封面,曲風充滿著馬來民族風貌及伊斯蘭式音樂特色,使人認不出專輯裡這位女子,竟是馬來流行天后;直到2003年,傳統、流行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形象,才再度合為一體(封面帶有傳統味道,封底、曲風是流行風格)。同樣的模式,應該很難在我們所認識的其他歌手找到,因為這必須要有足夠的才氣、勇氣和名氣,而由於西蒂個人勇於自我挑戰的特質,我們也看到了這種詭異的步數卻有成功的結果。

 藉由西蒂這位歌手,我看到了一位歌手非常認真的特質,或許她的外表在某種程度上,已具備先天優勢,但後天持續的努力,卻決定了她的聲勢不墜、甚至在藝能領域達到非常顛峰的境界。而認識了她,對我而言意義也非同小可,不僅是發現一位才貌兼具,令我非常欣賞並耗費心思去蒐藏的女歌手;更重要的是,我的音樂視野真的變得更廣闊,如果沒有當年買了這張「Pancawarna(五彩繽紛)」,我可能還持續被侷限在原本點與線的框架之中,無法透徹看清楚全面的美好。



(註一:所有的專輯名稱翻譯,都是本人找尋三本實體字典,加網路字典、找了幾百個網頁所拼湊而成的意思,因為許多似乎不是日常用字、似帶有哲學意味。如有熟稔馬來語文者發現謬誤,懇請立即賜教,我當再三叩謝!)

(註二:從開始構思這主題,到蒐證充足、完整寫出來,前後花了超過三年的時間,我保證:至少幾年內,台灣不會再有第二人寫出關於這位歌手這麼多的資料了!所以,若需轉載引用,請尊重著作權,至少註明出處或作者,感謝合作!)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
alvin 2013-01-08 00:47:46

你应该看看他的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的演唱会.
赞!

coven 2011-12-28 12:32:30

我也很爱听siti的歌哦????
人美歌也好听????

baibai 2011-07-06 18:19:05

我是馬來西亞人
我會馬來文
你可以把歌詞給我
我幫你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