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11 17:34:40公車青年陳右錚
一部好看又好吃的動畫電影「料理鼠王」(上)
前幾天,一位我甚為尊敬的動畫前輩,突然問我:「我印象最深的電影是什麼?」我突然楞在那裡答不出來,想了許久才告訴他答案(有興趣的人不妨猜猜!提示:背景是在日本近代);因為我並不常主動去看電影,連一整年進電影院的數字都能用一隻手算得出來。
不過,去年有一部動畫電影,倒是剛上映就讓我決定去觀賞,而且看完後內心立刻有熱血澎湃的感覺。因為它不但以動畫形式來表現,運用了先進而精湛的3D技術,也用劇情角色來刻畫出人性;但這些特點僅止於基本要素,它真正最吸引我的一點是:罕見地以「烹飪」、「料理」為題材,甚至當成全片的主軸,這正好符合了我個人追求的境界,憑藉擅長的學術領域為基礎,畫出兼具精彩、專業的作品。這部電影,想必無須我再多言,大家都已知道就是由皮克斯製作、迪士尼出品,賣座名列美國前茅的「料理鼠王(Ratatouille)」!
關於這部電影的劇情,在這裡就不特別提了,因為這麼熱門的東西,大家只要隨地瀏覽即可找到相關資料。這裡且野人獻曝,以一個從事電腦動畫、美術設計行業的身份,聊向各位引介一下電影裡的「畫面」到底精湛、有趣在哪裡?再用一個對「吃」小有研究的未成名兼職美食家的身份,斗膽紙上談論它裡面出現過的法國美食料理;另外,再以一個對人際互動關係曾有涉獵的半路逃家社工者的角度,試圖探討它裡面所表達出的心理特點。
裡面諸如廚師小林(Linguini)、老鼠小米(Remy)、食神古斯多(Auguste Gusteau)等角色造型,其實就跟一般的美式漫畫人物相差無幾,不過,要把這些人物在紙上畫出來不難,但以3D來表現,可必須有真功夫才能做到兼顧喜感和自然了!而皮克斯的製作功力正展露於其中。
我個人常藉由頭髮、皮毛的部位,當成評估3D技術的標準之一,而主角頭髮的製作就非常令人佩服:觀察一下小林剛落水上岸,頭髮猶濕的模樣;還有他被小米操縱頭髮時,呈現出柔順捲髮被拉扯而呈現的慣性。至於那些老鼠們的毛髮,彷如玩偶棉絮的蓬鬆貌,但又不跳脫動物既有的生長常態,髮流順暢而色澤栩栩如生,相信每一位電腦美術人士都會忍不住睜大眼睛去看。如果,各位還不太清楚我所敘述的重點,只需要用「料理鼠王」對照一下「史瑞克」,就能看出我所說的差異。
接著,來談談我個人所認為這部電影一個最值得讚賞之處,就是:它敢於嘗試切入「烹飪」、「料理」。在我們過去看到的美國電影或是卡通,幾乎是政治、宗教、戰爭、歷史無所不演,但提到食物相關的內容總是不多,如今「料理鼠王」,不止是皮克斯和迪士尼的創新,我想就整個美國電影界而言也是一種挑戰。
美國人其實不排斥吃,他們也愛吃東西,只是他們所吃這些食物、往往要藉由世界各地的匯集來呈現的,因為美國人本身不是一個擁有深厚飲食文化的民族。這說明了製作這部電影的一個困難點:既然要以美食為主題,那必須設定一個適合的場景,這樣劇情才能容易鋪陳,也更能強調食物之美,而眾所皆知:法國正是對料理特別講究的國家。在本新聞台之前的文章《法國土司》曾經略有述及,而在「料理鼠王」這部片,更用各種細節來闡述法國人對於食物的極端重視:
首先,法國人喜歡現煮料理而不愛速食,因為他們認為新鮮、現煮才能傳達出食物美味,因此在片中,發展調理包事業被認為是純以商業利益為出發點考量,而侮辱了餐廳固有傳統的策略。另外,餐廳在米其林評鑑中被降級,對法國廚師來說可是非常大的打擊,我甚至看過報載有廚師為此憂憤自殺,在這部片裡也出現了相似的情節。
再來,在食用者看來少少的一盤料理(尤其對於習以便宜大碗來衡量的人來說,更看不懂價值),背後代表的可是:多元食材、佐料的齊備,但又彼此巧妙融合,還有刀工、火候、時間等方面的精準,這都是需要廚師花費長時間去學習、鍛鍊,甚至從無至有所開發出來的結晶;另外這過程中,還必須在同行業、同門師兄弟的激烈競爭勝出,或忍受多少的無情批判。這一點令人感動的堅持,我們能從許多成功的法國廚師身上看到,也能在這部電影裡面看到。
3D技術也展現在菜餚本身(建模)和調製過程(動畫和光影特效)上,在所有的3D電影之中,即使人物、建築做得再美,卻幾乎沒有一部作品,曾經把鏡頭拉近到食物旁邊給大家仔細檢視(當然,劇情上也沒有需要),但是在「料理鼠王」裡可突破了一切的禁忌,不但大剌剌地以各個角度來描繪、「拍攝」菜餚(指3D鏡頭的分鏡運用),還把所有的作菜過程都詳細展現在人們面前。
不但電腦繪圖師本身就有廚師執照,再加上極為詳細的實體模擬考究,不止各種香草、蔬果、麵條、肉片、沾醬等食材,還有麵包、濃湯、煎蛋、燉菜等餐點,都呈現出細膩的肌理、質感及光澤;甚至為了用視覺影像來誘發觀眾的味覺,連爐火或烹煮所產生的泡沫、蒸氣,都表現得非常逼真!當然,片中廚師作菜的俐落動作,或食物滑落、湯汁潑灑的畫面,不用說了!這雖然都是美式動畫電影的必備條件,然而在皮克斯成員的巧手之下,更顯視覺效果超群,所以我當然都是以敬畏的心情來觀摩!
(待續)
不過,去年有一部動畫電影,倒是剛上映就讓我決定去觀賞,而且看完後內心立刻有熱血澎湃的感覺。因為它不但以動畫形式來表現,運用了先進而精湛的3D技術,也用劇情角色來刻畫出人性;但這些特點僅止於基本要素,它真正最吸引我的一點是:罕見地以「烹飪」、「料理」為題材,甚至當成全片的主軸,這正好符合了我個人追求的境界,憑藉擅長的學術領域為基礎,畫出兼具精彩、專業的作品。這部電影,想必無須我再多言,大家都已知道就是由皮克斯製作、迪士尼出品,賣座名列美國前茅的「料理鼠王(Ratatouille)」!
關於這部電影的劇情,在這裡就不特別提了,因為這麼熱門的東西,大家只要隨地瀏覽即可找到相關資料。這裡且野人獻曝,以一個從事電腦動畫、美術設計行業的身份,聊向各位引介一下電影裡的「畫面」到底精湛、有趣在哪裡?再用一個對「吃」小有研究的未成名兼職美食家的身份,斗膽紙上談論它裡面出現過的法國美食料理;另外,再以一個對人際互動關係曾有涉獵的半路逃家社工者的角度,試圖探討它裡面所表達出的心理特點。
裡面諸如廚師小林(Linguini)、老鼠小米(Remy)、食神古斯多(Auguste Gusteau)等角色造型,其實就跟一般的美式漫畫人物相差無幾,不過,要把這些人物在紙上畫出來不難,但以3D來表現,可必須有真功夫才能做到兼顧喜感和自然了!而皮克斯的製作功力正展露於其中。
我個人常藉由頭髮、皮毛的部位,當成評估3D技術的標準之一,而主角頭髮的製作就非常令人佩服:觀察一下小林剛落水上岸,頭髮猶濕的模樣;還有他被小米操縱頭髮時,呈現出柔順捲髮被拉扯而呈現的慣性。至於那些老鼠們的毛髮,彷如玩偶棉絮的蓬鬆貌,但又不跳脫動物既有的生長常態,髮流順暢而色澤栩栩如生,相信每一位電腦美術人士都會忍不住睜大眼睛去看。如果,各位還不太清楚我所敘述的重點,只需要用「料理鼠王」對照一下「史瑞克」,就能看出我所說的差異。
接著,來談談我個人所認為這部電影一個最值得讚賞之處,就是:它敢於嘗試切入「烹飪」、「料理」。在我們過去看到的美國電影或是卡通,幾乎是政治、宗教、戰爭、歷史無所不演,但提到食物相關的內容總是不多,如今「料理鼠王」,不止是皮克斯和迪士尼的創新,我想就整個美國電影界而言也是一種挑戰。
美國人其實不排斥吃,他們也愛吃東西,只是他們所吃這些食物、往往要藉由世界各地的匯集來呈現的,因為美國人本身不是一個擁有深厚飲食文化的民族。這說明了製作這部電影的一個困難點:既然要以美食為主題,那必須設定一個適合的場景,這樣劇情才能容易鋪陳,也更能強調食物之美,而眾所皆知:法國正是對料理特別講究的國家。在本新聞台之前的文章《法國土司》曾經略有述及,而在「料理鼠王」這部片,更用各種細節來闡述法國人對於食物的極端重視:
首先,法國人喜歡現煮料理而不愛速食,因為他們認為新鮮、現煮才能傳達出食物美味,因此在片中,發展調理包事業被認為是純以商業利益為出發點考量,而侮辱了餐廳固有傳統的策略。另外,餐廳在米其林評鑑中被降級,對法國廚師來說可是非常大的打擊,我甚至看過報載有廚師為此憂憤自殺,在這部片裡也出現了相似的情節。
再來,在食用者看來少少的一盤料理(尤其對於習以便宜大碗來衡量的人來說,更看不懂價值),背後代表的可是:多元食材、佐料的齊備,但又彼此巧妙融合,還有刀工、火候、時間等方面的精準,這都是需要廚師花費長時間去學習、鍛鍊,甚至從無至有所開發出來的結晶;另外這過程中,還必須在同行業、同門師兄弟的激烈競爭勝出,或忍受多少的無情批判。這一點令人感動的堅持,我們能從許多成功的法國廚師身上看到,也能在這部電影裡面看到。
3D技術也展現在菜餚本身(建模)和調製過程(動畫和光影特效)上,在所有的3D電影之中,即使人物、建築做得再美,卻幾乎沒有一部作品,曾經把鏡頭拉近到食物旁邊給大家仔細檢視(當然,劇情上也沒有需要),但是在「料理鼠王」裡可突破了一切的禁忌,不但大剌剌地以各個角度來描繪、「拍攝」菜餚(指3D鏡頭的分鏡運用),還把所有的作菜過程都詳細展現在人們面前。
不但電腦繪圖師本身就有廚師執照,再加上極為詳細的實體模擬考究,不止各種香草、蔬果、麵條、肉片、沾醬等食材,還有麵包、濃湯、煎蛋、燉菜等餐點,都呈現出細膩的肌理、質感及光澤;甚至為了用視覺影像來誘發觀眾的味覺,連爐火或烹煮所產生的泡沫、蒸氣,都表現得非常逼真!當然,片中廚師作菜的俐落動作,或食物滑落、湯汁潑灑的畫面,不用說了!這雖然都是美式動畫電影的必備條件,然而在皮克斯成員的巧手之下,更顯視覺效果超群,所以我當然都是以敬畏的心情來觀摩!
(待續)
上一篇:簡明CYC漫畫史之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