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3 21:42:10阿渡

自己的金馬61影展,《春行》、《女兒的女兒》與《我談的那場戀愛》。

這星期舉行了自己的金馬61影展。上星期去看了《春行》跟《女兒的女兒》,今天則是《我談的那場戀愛》。

《春行》的劇情很簡單,幾乎可以說沒劇情,就是一個事件的發生,一對老夫妻(一個家庭)的前後變化。網上看了些心得,讓大家最津津樂道的,應該就是夫婦兩人睡前在昏暗的客廳裡,一起看電視的那場戲。電視機裡傳出陳小雲的《愛情的恰恰》,不用畫面,多少臺灣人腦海裡就能浮現畫面,而且甚至可能都是其他藝人或是自己身邊某個人模仿她唱歌跳舞的畫面。

果然接著就看到演先生的喜翔,站起來對著演太太的楊貴媚翹起屁股在歌舞,逗得她笑得像個少女,歲月與怨懟都忘記,只記得這男人怎麼逗她笑,讓她願意再為他做牛做馬數十年。

電影不慍不火拍一對老夫老妻的日常,彼此會罵會剾削,但就是不懂怎麼好好去說出對對方的關心與感謝,這樣的不說,也包括妻子用行動去表示接納兒子與他的伴侶,每次燒香拜拜,都有她為人母的祝福。

特別以超16毫米底片拍攝的《春行》,畫質像部沒有修復過的老電影,一些過場片段,如公車外的景色,發霉潮濕的牆角(應該吧?因為根本看不清楚那是什麼),或是開場長達數分鐘的長鏡頭,看的時候不免會為其捏把冷汗,想說這樣大概已會變成很多人口中的「國片」,很難期待票房。但當最後一顆鏡頭出現時,心裡隱約知道就是這顆了,卻很自然的浮現希望能再多看點什麼,不管什麼畫面都好的心情,那所謂的「國片」顯然就一定有做到什麼,那些會讓人懷疑真的有必要嗎的畫面,已經在觀影者心裡留下各種餘韻。

看《女兒的女兒》自然就是為張艾嘉去。或者應該說,以上三部電影都是為了女主角而去。

張艾嘉、楊貴媚、吳君如,都是我很喜歡的女演員(真的差不多都是從小就開始喜歡),只要題材不要血腥或太慘 (我指的是角色際遇,不要讓人看了心情會很糟),我都願意為她們買一張票進戲院。

《女兒的女兒》裡的劉奕兒有入圍這次的金馬女配角,去年她也以《老狐狸》裡的秘書林珍珍入圍,說不定不說,會有很多人沒發現她們竟是同一位演員,角色氣質完全不同,大概足以說明她的可塑性,讓人期待未來她能有以自己為主角的電影作品問世。

讓我意外的是林嘉欣,整體演出我覺得比《美國女孩》更自然。大家都說片尾最後幾分鐘她與張艾嘉的那場戲很精彩,如果有機會,會想再好好看好幾遍。她在電影中段也有較特別的演出(不能暴雷),大概會是很多人二刷的理由。

而張艾嘉,我其實不知道她到底多會演戲(就跟梁朝偉的那種厲害差不多?),就是會讓人喜歡看的演出。幾場她在美國街角的咖啡店,一個人坐著的戲,那氛圍與畫面也會教我想一看再看。

最後看了《我談的那場戀愛》。預告片裡的吳君如每套衣服都搭配得好好看(聽說都是她的私服),大致能知道是一部在說事業有成的熟女憧憬愛情卻跌進網戀詐騙的故事,若不是為了看吳君如,這個題材可能不夠吸引我,並且已對劇情走向有些刻板的預設,結果看完,反而給了我不少驚喜。

收起搞笑的吳君如,角色一開始幾乎是把所有情緒都收起來了(但幾個冷面中的笑點還是很幽默)。

電影主軸在講網路詐騙,但戲中人物關係之間的真實與虛構更教人玩味。

吳君如飾演的余笑琴一開始說自己喪偶,但劇情回顧時,兩人明明就是在談離婚,結果又一個轉折,才讓人知道真相為何。兩人看似感情早已到盡頭,但前夫離去後的行車記錄器,余笑琴受網戀情人之邀,多年後重回札幌舊地回想起的一切,又是一個翻轉。

人到中年,朋友只剩一個,余笑琴自己都知道彼此不合,只是湊合。終於事情發生,在家跌傷的自己需要朋友協助就醫時,也才清楚對方根本無意來救援。

而詐騙少年,在球場與行為、對話都如同父子的老人,在劇情中段才知他其實是他女友的爸爸,為哄老人家開心,他們的對話也結束在一個善意的謊言上。

這些人與人間日常的「誤會」、曖昧與翻轉,是我覺得這部電影最精彩的部分。

新聞上看網路詐騙,難免都還是有檢討被害者的氛圍,但這部電影沒有要嘲諷網戀的受害者(甚至喜劇的部份還美化了詐騙集團的樣貌,純屬娛樂效果),隨著余笑琴在網戀裡的經歷,那句「愛情,妳相信就是真的,不是嗎?」(說時還瞄了女警的愛情結晶一眼)便變得鏗鏘有力。

要說網戀一場,給了余笑琴許多浪漫,不如說是讓她找回了自己的感受力,對自己對身邊的人(如加油站的小妹),慢慢的敢再次打開封閉已久的心房,不論將迎來的會是什麼,她都可以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