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春季養 生`
天津北方網訊:今天是農歷立春,做好春季養生保健,將給您的健康打下好的基礎。記者分別采訪了本市第四中心醫院中西醫科主任廖輝和天津市醫科大學總醫院中醫科的嚴蘇純博士,他們就人體如何順應季節變化特點及春季養生需要注意的問題提出幾點建議。
春季養生,養肝護肝是重點
中醫學認為“肝屬木”,肝髒與草木相似,草木在春季萌發生長,肝髒在春季其功能也較活躍。因此,春季養生應以養肝護肝為主。養肝護肝的關鍵在於“動”,切忌“靜”。春天自然界陽氣開始昇發,所以要調節人的心情,防止肝火上越。要避免暴怒及心情懮郁,盡量學會制怒。初春季節寒冷乾燥缺水,人們應適當多喝水以增強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及人的消化、吸收和廢物的清除,減少代謝產物和毒素對肝髒的損害。初春時節少量飲酒有利於寒氣的驅逐和肝髒陽氣的昇發,但切忌貪杯過量損傷肝髒,不利於健康。
春季著裝,注意保暖防受寒
我國有一句諺語叫“春捂秋凍”,意思是雖到立春季節但不能急忙把棉衣過早脫掉,尤其是北方地區要預防“倒春寒”和“早春雪”等個別寒冷氣象天氣的出現。早春晝夜溫差大,應及時增減衣服以防受寒,讓人對寒、暖季節的轉換有個適應過程。對溫度調節能力差的孩子、老人、病人外出時重點要加強對頭、腳、膝蓋、頸、手等部位的保暖,棉外套、帽子、圍巾等不要過早收起來。春天晨練有好處,但老人不要太早出門,防止因氣溫低、霧氣重而患傷風感冒或使原有的哮喘病、“老慢支”疾病加重。老年血流相對緩慢,在鍛煉前應喝些熱湯或熱水,不要空腹,應先做些准備活動,防止因驟然鍛煉而誘發意外。
春季防病,以呼吸道、過敏性疾病為主
春季是各種病菌活躍的季節,尤其是流感、肺炎、水痘、腮腺炎、肺結核、腦炎、過敏性哮喘等疾病高發的季節。嬰幼兒、老年人和體質較弱的人是高危人群,應特別注意。為避免疾病的發生,應在無風的季節定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中醫把不正常的風、寒、暑、濕、燥、火統稱為“六淫”,指的是導致人體生病的“禍根”,其中風為“六淫之首”。初春之風帶有寒邪之氣,易引起頭痛、頭昏等癥狀,對飛絮、花粉有過敏史的人外出時要戴口罩,不要在草坪花園處停留或活動,可去醫院取些預防過敏的中西藥物預先服用。在花開季節要注意減少室內通風。預防春季疾病可用金銀花20克、板藍根20克、生甘草6克等,每天煎水代茶適當飲用,或飲用綠茶、菊花茶,都有較好的預防作用。
春季健身,多做戶外運動
春天是采納自然之氣養陽的最好時機,要忌靜宜動,多去戶外踏青或運動,使氣血通暢,郁滯陽氣疏散。但要注意寒冷天氣不要外出鍛煉,避免運動出汗過多導致感冒。中醫有“汗為心之液”之說,流汗太多會損耗心血和陽氣,從而誘發感冒。春屬木,與肝相應。春天也是肝陽亢盛季節,人的情緒多愛急躁、愛怒,所以要自己培養並保持一個好心情。中醫學認為“梳欲得多,多則祛風,血液不滯,發根常堅”、“發多梳能明目祛風”,所以春天可多自己按摩頭部、輕梳頭,以助人體陽氣發散,為自己的健康加分。
春季飲食,分“兩步走”調整
春季在飲食方面應該注意什麼,記者采訪了天津市醫科大學總醫院中醫科的嚴蘇純博士。嚴博士介紹,盡管立春是春天的開始,可當前的天氣還是非常寒冷的,因此應根據氣候的實際情況進行養生保健,市民在立春後的1到2周內仍需注意防春寒,這是第一步;此後可以按春季的養生方案進行起居飲食方面的調整。
嚴博士說,由於今年天氣比較特殊,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也增多,需要提示的是,這個階段的上呼吸道感染病情比較復雜,如果服用藥物幾天仍然不能緩解,應到醫院及時就醫。天冷的時候,適量增加蛋白質、脂肪及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入,對抵御低溫很有好處,例如吃一些糯米、栗子、大棗、核桃仁、桂圓、韭菜、南瓜、生姜、牛肉、羊肉等溫陽性質的食物。
根據中醫學“燥則潤之”的養生原則,可多食用生津增液的食物,如百合、銀耳、川貝、梨、蜂蜜、藕、白菜、胡蘿卜、白蘿卜、芝麻、香蕉、苹果等;還可以吃一些堅果。但不宜過早過多食用涼拌菜和一些寒涼的食物,如苦瓜、苦菊等。(記者高小妹趙娜通訊員杜文越李棟實習生李劍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