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04 19:04:26CERISE LEAFAGE

蕭邦夜曲介紹

每當有剛開始想接觸古典音樂的人,請我介紹唱片給他們時,我通常第一個想到的,不是大多數人想像中的交響曲或管弦樂曲,而是蕭邦 (Frederic Chopin, 1810-1849) 的鋼琴曲集「夜曲」。這套作品幾乎從第一首的前幾個音符開始,就能深深抓住聽者的心,讓人隨著樂曲中的情感起伏。

「夜曲」(Nocturn) 是一種曲式自由,高雅而浪漫的器樂短曲,雖然現在談到夜曲,幾乎都會先想到蕭邦的十九首夜曲,但這並不是他發明的曲式,而是比他大三十歲的愛爾蘭作曲家約翰‧費爾德 (John Field, 1782-1837) 所創,曲名可能是來自於天主教會的祈禱「夜禱」。費爾德跟蕭邦一樣,是個炫技派 (virtuoso) 鋼琴家與作曲家,作品有很強的浪漫主義精神,充滿了想像力與激動的情感。不過夜曲雖然是由費爾德首創,但是到了蕭邦手中才發揚光大,內容與形式都變得更為豐富。

雖然費爾德和蕭邦所做的夜曲都是由鋼琴演奏,但是真正影響他們的卻不是以往的鋼琴作品,而是來自於義大利浪漫歌劇。蕭邦對歌劇女高音的迷戀眾所皆知,甚至為他所暗戀的一位女高音寫下了著名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他的鋼琴曲常常吟唱出像是歌劇女伶 (diva) 的詠歎調一般的旋律,甚至不僅於此,他更創造出了一種新的美聲唱法,專由鋼琴的語言所歌唱,即使是歌劇女伶也無法詠唱的歌調,而在簡短的樂曲中發揮強烈的戲劇性。

有許多鋼琴家詮釋蕭邦的作品都非常好,其中被視為代表人物的鋼琴家魯賓斯坦 (Artur Rubinstein),與蕭邦同樣都是波蘭人,他以演奏浪漫派音樂著稱,蕭邦的樂曲則是他最擅長的演奏之一。兩人同樣出生於波蘭,後來定居國外。波蘭人具有濃厚的愛國情操,我們可以從蕭邦的作品中聽見波蘭人特有的狂熱激動、火一般燃燒的情感,也可以聽見一種無可奈何的傷感。這些在魯賓斯坦的詮釋下都不缺乏,而他寬廣豁達的個性,更使得蕭邦的夜曲不流於徒然的哀傷與濫情。